关灯
护眼
字体:

基建不易,造反有理(74)

作者: 七安青 阅读记录

谢若昭再次看到这所熟悉的监狱,不由想到了李宏杰在自己面前自杀的惨状。她摇摇头,挥散了脑海中的血腥画面:“父亲为什么拒绝了?”

沈恺之:“父亲另寻地址新建了牢房,但并没有把这里拆除。现在这关押的都是些身份特殊的人,比如李宏杰,比如皇上送来的这位细作。”

说话间,他们已经走进了这栋昏暗的建筑。气氛还是和上次一样压抑,只不过也许是身后跟着的士兵是上次的几倍,囚犯们都老老实实地待在了牢房的最深处。

谢若昭没走多长时间就看到了原本关押李宏杰的牢房。因为没有了犯人,空阔的房间并没有点蜡烛,借着过道的烛火,她只能勉强看到李宏杰死前躺过的床。

“咬舌自尽,决心极强,说明李宏杰对身后之人很有信心或者非常恐惧。”沈恺之注意到谢若昭的视线,不动声色地虚扶着她的肩膀,让她变了个方向。

视线从牢房转到了暗处的墙壁,谢若昭这才发现,原来在监狱的最底层还有一道暗门。因为本身的气氛再加上灯光的作用,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到几乎与暗灰色墙壁融为一体的石门。

两个士兵上前,一人抓住了门两边并没有点燃的烛台,同时开始转动。

谢若昭看着随着烛台转动逐渐打开的石门,瞪大了眼睛。她上次看到这种装置还是在古装剧里。

“第一次来确实没看见,但如果有心人稍加观察就能看到两个烛台,似乎这个石门也不是那么隐蔽?”她问。

“其实本来不用这么麻烦的,因为这个石门,每次给里面的犯人送饭都要麻烦的多。”石门打开又是一条漆黑的走廊,沈恺之颇为无奈地说了一句。

虽说这里关的都是必须保密的人员,但是如谢若昭所说,这个石门显然有些画蛇添足了。本来都是同样的牢房突然多了石门和两个蜡烛,这简直就是明晃晃告诉别人里面有秘密。

沈恺之尴尬地咳嗽两声:“父亲和母亲都喜欢看各种民间话本,父亲尤其喜欢看武侠话本。”

“……”谢若昭有些恍惚地问,“武侠话本里似乎有很多密室,尤其是这种转动烛台就能打开的密道、密室?”

沈恺之默认了。

谢若昭环顾四周,发现跟着的士兵也是一副严肃的表情,似乎并不认为堂堂镇北王沉迷于武侠话本有什么问题。

士兵们保持着严肃的表情,拿着火把挨个点燃了走廊的烛台。在数十个烛台都被点燃后,谢若昭一下就看到了走廊尽头的牢房。

几步就走到了尽头,她发现这唯一一间牢房也不是全然黑暗。房间的四面都有一个小小的通风口,虽然小的可怜,但是阳光还是能透进来的。一个满头白发、瘦骨嶙峋的老人正低垂着头,坐在侧面的通风口下面。

仅一眼谢若昭就知道沈恺之为什么会想让这位老人扮演白先生了,因为他长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说仙风道骨是因为瘦,瘦的似乎身上挂不住一块肉,这便符合了大部分人心中的道家高人形象。并且虽然是坐着的,老人也坐得极端正,低着头的样子不像囚犯倒像在思考什么人生哲理。

听到门外的动静,看到烛台被一个个点燃,老人也没有抬头,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只知道他姓谭,还是送过来的人说的,”沈恺之颇为头疼地解释,“除此之外,十年间他都很少开口,即使受酷刑也一直保持沉默。”

刚开始宣文帝把人送过来,沈王爷还如临大敌,让人较为温和地审讯这位谭先生。无奈这位谭先生除了坚称自己与北莽没有关系,剩下的一个字都不肯多说。

虽然沈王爷也觉得整件事不大对劲,甚至怀疑他并不是细作,但那段时间朝廷逼得太紧,便只能给他上了大刑。

“皇上的态度很奇怪,那段时间一再逼迫,似乎想让他直接死在漠北。但在父亲硬撑了一段时间后,皇上仿佛又突然之间忘了这个人,不再进行任何催促,只说让我们自行处理。”沈恺之道。

一方面猜测谭先生是无辜的,一方面又担心这是宣文帝的障眼法,沈王爷不敢杀更不敢用他,只能一直把他关起来。也是最近确定谭先生活不了多久,沈恺之才动了放他出来的心思。

谢若昭总算是听明白了,镇北王府其实并不信任这位谭先生,但鉴于对方命不久矣,便想用这最后的机会试探一二。如果他掌握着宣文帝什么秘密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如果他是宣文帝的人,那么只要看得牢也传不出去什么消息,说不定还能连根拔出藏在漠北的更多探子。

总之,不管谭先生是站在哪边的,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都掀不起什么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