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小领主(595)

韩起犹豫的说:“我是副帅……”范鞅怕韩起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赶紧打断:“副帅,如果你不放心,就请你让宋国的向戎,或者子罕向你发出邀请。如今正是农耕,恰好是打猎的好时机,你就以打猎的名义出巡宋国,而后待在宋国过年,怎么样?”

韩起还在犹豫:“那么军队呢?”范鞅很无奈:“副帅是去打猎啊!你觉得带多少人马去狩猎比较合适,一个师?两个师?”韩起勉强说:“三个师吧!”范鞅咬咬牙:“一个师,外加一个旅。”韩起拖长了腔:“我是副帅……”范鞅跺着脚:“行行行,你带走三个师,我留在此处继续修筑盟誓台。”稍后,韩起带领三个师的士兵前往宋国打猎。

韩起前脚走,公子围立刻发动政变,毒死了现任国君,而后登上了楚国国君的宝座。原本公子围谥号“楚灵王”,现在,他应该被称为“楚灵公”。

晋楚交战以来,中原大地上,也就是在双雄大战期间,彼此才稍稍熄灭自相残杀的火焰。眼看整个中国将迎来永久和平,但各国马上陷入内讧,政坛开始像走马灯一样变幻不停。正验证了士燮曾经说过的话:外部的敌人是我们必须团结的约束,没有外敌,我们将彼此相残。

这年春,身在东津的赵武终于了解了周围的情况:燕国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传闻燕简公(姬款)由于重用自己的男宠而疏远大臣,大臣们联合起来,杀死简公的男宠,简公害怕,只好流亡。他正在前往齐国的路上。

当然,以上都是燕国贵族的说法。至于与赵武对阵的那位燕公子离,其身份也明晰了:他确实是一位燕国的公子,燕简公流亡的路上,行踪被代国人发现,鲁莽的代人起初想打劫,打劫不成则想劫持。此时燕强代弱,担心代国把燕简公的行踪透露给燕国,引来燕国贵族的追杀,燕简公三公子“离”挺身而出,将代国的目光吸引过来。

公子离声称他在路上与简公失散了,实际上,燕简公就隐姓埋名躲在公子离的队伍中。因为他是简公三儿子,所以燕国贵族知道他的行踪后也不以为然,代国则如获至宝,马上任命公子离为国相,期望燕公子离能帮助代国富强。其后,公子离以代国国相的身份开始治理代国。

他面临的状况是:赵氏正从中山国出发,不断的向东扩张;而东部沿海,侯晋建立的领地逐渐稳固,并开始向西部扩张,企图与家族本土连接上。两边受到挤压的代国眼见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于是燕公子离就与燕简公相约:公子离继续留在代国,借助巡视代国,治理地方的名义,慢慢地掩护燕简公继续向齐国前进。而燕简公继续向齐国前进,抵达齐国后请求齐国出兵讨伐燕国,以便复位。

他们走的很慢,因为担心被燕国察觉,也因为担心路上不安全,燕简公花了两年时间,才走到黄河边。真实的历史上,燕简公花了三年时间,才逃入齐国。

一路走来,燕公子的计划也成熟了,他制定了一个祸害代国的计划:当齐国领兵讨伐燕国的时候,不免要途经代国,因为公子离挑起代国与晋国的争端,如果效果好,引来晋人的报复,依晋人小心眼的脾气,这是很可能的。如此,则代人必将受到沉重打击。到时候如果齐国没有约上晋人共同伐燕,那么齐人退走后,燕国可以乘机把代国拿下,扩张自己的领土。

但如果齐人没有及时出兵,或者动手晚了,那么燕公子离就有两种选择:一可以依托代国培植势力,单独完成复位回国的大任;二可以在晋人严重打击之后,集结代人的力量与晋人继续缠斗。这样一来,最差的结局也是这后一种结局:代人与晋人的争斗,将两国的精力都牵制住了,齐人可以毫无干扰地处置燕国事务。

这还不算完,计划制定后,燕公子离一边掩护燕简公向齐国移动,一边与燕国本国联络,并向燕国兜售他所谓的“灭代计划”:通过激怒晋国,挑起晋国与代国的战争,以削弱代国的抵抗力量,然后燕国趁机出兵,填补晋军撤走后的空白。这样一来,燕国本土势力也牵扯进了代国事件。于是,在这场乱局当中,谁都没有旁观的悠闲,个个都是局中人。

这一计划看起来很完美,似乎也很容易实现。当燕国贵族被公子离说动,决定推行这一计划的时候,中行吴也恰好带领军队抵达了燕国边境。中行吴的出现,证实了该计划正在顺利推行,于是,燕国开始筹备接管代国。

正在此时,计划出了偏差:燕简公图省事,他不顾公子离的劝告,抵达了侯晋的领地,开口向侯晋借船,准备直接渡河前往齐国求救。于是,真相逐渐揭开面纱,赵武是何人?精的同猴子似的,久不通中原的燕简公在他面前,简直是幼稚园的智商,被赵武三两句话套出了实情。于是,代国事件当中,涉及燕简公这部分的密谋曝光了。

当初燕国是齐桓公帮助复国的,从那以后,燕国一直以齐国的附庸自居,所以,虽然明知晋国更强大,但燕简公还是愿意向齐国请求援兵。这位流亡国君拒绝了赵武的挽留,马不停蹄地登上战船,一路向齐国狂奔。而赵武这边送走了燕简公,便立即与燕国联络,转手把燕简公即将抵达齐国的消息卖给了燕国国内的贵族。

顿时,燕国国内的贵族慌了,为了寻求晋国的支持,他们派出使者,试探投靠晋国的可能性,顺便也把燕公子离的计划和盘托出。于是,笼罩在代国战事上的面纱彻底揭开。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拼接完成后,剩下的部分,只是正常的逻辑推理而已。稍后,燕国的贵族为了平息赵武的愤怒,要求燕公子离跟赵武进行沟通,并为他组织人马围攻赵武的行动而负荆请罪。

燕公子离立刻扯下了伪装的面纱,他不是两面间谍,而是三面间谍。游走在代国、燕简公、燕国国内贵族三方。燕公子离真正忠于的是燕简公,他拒绝了燕国国内的要求,开始认真组织代国的人马,准备与晋军拼死一战,以削弱晋国的实力,方便齐国顺利出兵。这时,已经是第二年春季了。

燕国派来的请罪的大臣名叫“由”,燕由将当初公子离的谋划和盘托出,并诚敬的解释说:“我燕国久不通中原,但我们也知道师旷评论卫国驱逐卫献公的话:国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君主。燕简公行事太荒诞,我们国内的大臣难以忍受,所以驱逐了他,并打算另立新君。但可惜,燕国公室都追随寡君出逃了,以至于国内没什么有分量的公子,所以新君上位的事情耽搁下来。如果伯国愿意出面,主持挑选新君的仪式,我燕国愿意侍奉伯国为主。”燕国这是在表明自己甘当附庸的态度。

赵武摆了摆手,似乎毫不在意燕国的表态,他回身询问侯晋:“新造的船只情况怎么样?”

赵武是在东津造船厂接见燕由的,这座造船厂才建成不久,它的布局是赵武根据后世的造船厂所设计的。当然,他不是船舶设计师,他印象中的造船厂,只不过是几个电视画面留给他的印象,他把这些印象归纳出几份粗略的设计图纸,由吴国、蔡国、楚国来的造船匠加以完善,就成了现在的船厂。这座造船厂拥有十个干船坞,以及三台龙门塔吊,可以同时制作十艘载重量约二百吨的大船。这种载货量在现代可能只是内河的小船,但在春秋时代,已经算得上超越“余皇大舟”的庞大战船了。

侯晋还没来得及回答赵武的话,赵丹尖叫着,从龙门塔吊上探出头来,大呼:“父亲,这里好高,太好玩了。”赵武冲赵丹挥挥手,大声说:小心点。”

这船厂里的所谓“龙门塔吊”其实跟现代意义上的“龙门塔吊”完全不同,它实际上只是由几座巨大的三脚架竖立起来的滑轮组,这些滑轮组两两并排,通过两组人员相互协调,可以吊起一根巨大的长木,进行船体安装。此刻,两座龙门塔吊正在吊装一根巨大的横木,赵丹坐在横木上,一边吹着哨子,一边挥着小红旗,煞有介事的指挥两端的滑轮组进行协作。

上一篇:弹痕 下一篇:妖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