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蕙性情虽不若裴娴跳脱,但很会说话,跟裴妍聊起很多闻喜乃至河东的风物来,讲的莫不新奇有趣,比裴娴懂的都多!
眼见着酒会都要结束了,裴妍还拉着柳蕙不让走。裴娴趁机献策:“这么喜欢我家表姊?何不让你阿兄娶回家给你当嫂子?让她天天说给你听?”
柳蕙脸色燥红,啐了表妹一口,举着团扇遮面而逃。
裴妍却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一拍手道:“对啊!蕙姐姐人长得漂亮,说话又风趣,若我大兄娶她真是再好不过了!”
裴娴再接再厉:“要不,咱们帮帮他们?”
传说中的拉郎配?裴妍又激动又忐忑!她还没干过这事哩!
另一厢,夫人们那里,族长柳夫人特意把自己的娘家嫂子王氏引荐给小郭氏。
这王氏出身龙门王氏,是河东柳氏的冢妇,且略懂岐黄,见小郭氏脸色白里透黄,说话气虚,便知她有不足之症,与她聊了好些养生之道。
小郭氏颇为受用,加之王氏面相圆润,为人可亲,便对这位夫人很有好感。
临近散场的时候,柳夫人却将小郭夫人拉到静室更衣。她自觉时机已到,便将话头引向儿女。先是吹捧小郭氏的女儿裴妍“年龄虽小,容色倾城”,还特意提起王衍的谶言:“天下绝色,裴氏双姝,元娘璞玉,二娘明珠。裴家女郎,如珠似玉也!”
王衍乃当世名士,他的批语,等同于金科玉律。
小郭氏却警觉起来。闻喜这里裴家已是土皇帝,其他所谓著姓如河东柳氏、汾阴薛氏等,都不过是其附庸,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被这帮乡下人惦记,赶紧自谦道:“元娘还小,当不得王司徒缪赞。”
柳氏也不慌,继续捧道:“你就知足吧,元娘乖顺漂亮,大郎文武全才,都是当娘的,我怎么就没你这福气!”
这话说的小郭氏一阵心虚,她这双儿女,也就皮相好些,内里却是空空,和二房的子女比简直天上地下。
柳氏未察,倒是谨慎地看了眼周遭,小声问她:“听东海王妃说,想定元娘做世子妇?”
裴妃是裴族长的堂妹,与柳氏亦相熟。裴妃在娘家从不掩饰自己对裴妍的喜爱,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知道裴妃的打算。
此事小郭氏与裴妃有过口头之约,只是毕竟还没有下定,谨慎起见,她不置可否道:“孩子们还小,且再等等吧!”
柳氏摇头道:“元娘是小,可大郎不小了啊?怎么听闻阿憬还没定下人家?”
这话算是把小郭氏难住了。眼见着裴憬就要弱冠了,却连老婆都还没娶上,她心里也急啊!
可是就裴憬在京城的风评,哪个高门大户的嫡女看得上?说不得,又得迎个庶女回来。
这也是她不甘心的地方。嫡庶之分不仅仅是嫁妆多少,更重要的,是嫡女身后有父族和母族两大家族背书,而庶女则只是空有名头的花瓶,什么也指望不上。
她自己就是庶出,其中的无奈她深有体会。
小郭氏长叹:“阿憬的情况,嫂子想必也晓得。”
柳氏是裴家族长,有什么不知道的?
小郭氏自知瞒不过她,索性直截了当道:“京城的女郎眼界高着呢,我家阿憬幼年失怙,爵位又只是个亭侯,读书还不好,高不成低不就的,可不就拖到现在?”
“这话我听不来,好女郎不单京城有,弟妹何如在老家寻一个?”
听得这话,小郭氏才会过意来。她抬头看向笑意盈盈的柳氏,想了想,到底有些意动:“我于此间人事不通,烦请阿嫂教我。”
有眉目!柳氏趁机把自家侄女夸了一通,又命人把柳蕙喊来与小郭氏请安。
柳蕙不卑不亢地与郭夫人见礼。小郭氏与她闲谈了几句,觉得这孩子无论仪态还是谈吐,确实温婉大方。
河东柳氏亦是名门,她家的嫡女必然是精心教养的。这不比回京城聘个庶女强?何况,柳家与裴族长家还是姻亲,阿憬若娶了柳氏女,等于与族长家亦攀了亲,将来在家族中,更能多得一份助力。小郭氏也有些动心了。
只是裴憬毕竟是家中长房长孙,他的婚事小郭氏不敢擅专。于是道:“柳家女郎秀外慧中。此事若能成,我们阿憬也算有人托付了。只是此事终得问过家主才好。”
两族联姻乃大事,当然不能随便定下。
柳氏拍着小郭氏的手,笑道:“这是自然。可怜我们做父母的,半生筹谋,都是为孩子劳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