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基建不易,造反有理(145)

作者: 七安青 阅读记录

那边小厮还在吃着主人的瓜,这里谢若昭却是已经到了书房。

“巡视了半天,进展怎么样?应该没有出什么差子吧?”沈恺之说着递给谢若昭一杯刚倒好的热茶。

谢若昭坐到了他对面,却是没有接这个茶盏:“刚倒的?烫手。”

沈恺之也没有生气,只是把茶盏放到了谢若昭面前:“这个天气,就是刚烧开的水也不至于烫手。”

谢若昭面无表情地回答:“哦,我现在不想喝。”

沈恺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带你来原义镇,不是因为百先生的事,或者准确说不完全因为他。本来我就是不想在这件事上瞒着你的,但是这是百先生本人的意愿。”

谢若昭愈发不理解了:“百先生什么意愿?他的意愿和我有关系?要知道我和他只是名义上的师徒。”

不管病重的人是谁,谢若昭都会感到难过。所以她急忙跑回来找沈恺之对峙,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被隐瞒而生气。原本以为被隐瞒的只是小事,甚至过几天就能知道真相,她还能耐得住性子。

可要是这其中涉及到无辜的生命,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果百先生病重是王府下的手,那意味着谢若昭之前对王府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谢若昭想到这不禁垂下了眼帘,避开了沈恺之的视线。

原义镇确实要比漠北城冷得多,就比如这杯茶,几分钟的功夫已经不冒白烟了。

“种痘术的研究很成功,多次实验的效果都非常好,这你是知道的。”沈恺之见谢若昭始终没有动桌上的茶水,到底是把那杯凉了的茶拿走了。

谢若昭:“知道,所以这和百先生病重有什么关系?总不会是劳累过度吧?”

沈恺之:“研究成功之后就是推广,但让百姓相信一个本来不存在却具有危险性的法子是非常困难的。你之前不也在为难这一点吗?在我们出发前一天,马大夫和百先生一起找到父亲,说要亲自尝试。也只有这样,百姓们才有可能相信。”

强制性的政策固然有效,但那只是一时的,一旦操作不当还会引起逆反心理。要想真的推广种痘术,还得让百姓们从心底接受这件事,而马大夫和百先生的目的就在于此。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饭馆的老板如果不敢吃自家的饭菜,那么不会有顾客相信饭馆的食品安全。马大夫和百先生此举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法子的发明人主动尝试了,才能证明种痘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危险。

谢若昭深吸一口气:“但事实就是百先生病危。这样一来不仅丢了性命,还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或者说不仅得不到支持,还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如果发明研制者都因此没命了,又有多少百姓敢尝试?

“所以百先生不会立刻死,他让马大夫下了重药,虽然痛苦,但却能坚持一段时间。”沈恺之说着指向了桌角的信。

“这样倒是说得通。”谢若昭拿起信件,只粗略看了一遍就又放下了。不是因为没耐心,是不敢看第二遍。

信是百先生写的,字依旧极好,但内容却不似字那般赏心悦目。谢若昭第一次意识到,文字是这样具有说服力,仅仅是通过百先生对日夜经历的痛苦的描述,她竟然就认同了百先生的选择。

失去了人生最风华正茂的岁月,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慢性毒带来的痛苦,重见天日之后也要隐姓埋名以另一个身份生活,这样的日子确实挺没意思。

照百先生的说法,他晒过太阳,看过白天已经满足了。如果能以“为了天下苍生而舍弃生命”的名号青史留名,却是天下读书人的夙愿了。虽然不能弥补失去的一切,但也尚可减缓内心的苦楚了。

谢若昭把信又放了回去,不再聊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回到了自己关注的重点:“所以为什么要瞒着我?”

沈恺之一边将信纸塞回信封一边解释:“母亲和百先生聊过了,大概是不想让你有负罪感。”

谢若昭皱眉:“这让我觉得不被尊重。你们不能以为我好的名头违背我的意愿。”

沈恺之对谢若昭的回复并不意外,他继续解释:“母亲后来也想通些了,毕竟不可能一直瞒着你。只是后来又有别的意外发生,让你来原义镇实际上是我的主意。”

“那么你瞒着我的原因又是什么?”谢若昭靠在椅背上,想看看沈恺之还能找出什么理由。

“那位孟景州被调回京城了,并且第二天就上了一道奏折。只是这份奏折所说内容太过惊世骇俗,被内阁几位一齐拦下了。”沈恺之道。

谢若昭抬头,发现沈恺之的脸上满是厌恶。

“这药确实苦,喝着倒别有一番风味。”百先生躺在床上,看着马大夫亲自端过来的汤药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