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小领主(274)

许国公子咎、军司马孙辛,也算是重臣了。两人政变失败后,因为那时代的武士不愿意随意攻击贵族,加上叛乱者当中一位还是国君的弟弟,所以,赵氏武装进入许国后,并没有干涉这俩人的逃亡,在赵氏武士想来,这俩蠢材逃得越远越好,最好从人间消失,也好使赵氏家主不用背负“弑害”公子的罪名。在众人一致的视而不见下,叛乱的两人一根汗毛都没伤,完整的从许国国都逃脱……

但最让人可气的是,这俩个人逃了也就逃了,本来,一路之上无人想攻击他们,但他们因为身边奴仆逃散,没了伺候穿衣做饭的人,竟然挨不住饥饿与……与衣裳的不整洁,违背了贵族生活习惯,忍无可忍之下,这厮向甲氏巡警部队投降了。

甲氏的巡警部队属于国君,属于晋国少司寇府。这俩人原本想逃往晋国国都新田,向悼公哭诉,可半路上忍受不住生活品质降低,以至于……甲氏巡警队慌忙向赵武汇报,这时,国君正在新田,忙于处理卿位升迁问题,赵武刚刚抵达甲氏的邯郸城,巡警队对于一位公子的投降不知所措,连忙去邯郸请示老首长、前任少司寇赵武……

许国国君听说自己弟弟投降,赶忙向赵武发出赦免请求,赵武无奈,只得匆匆结束太原盆地的播种,带领侍从慌张南下。

许国国君比赵武动作快,他赶到许国的时候赵武还有三天路程,许君亲自跑到监牢看望自己的兄弟,公子咎一见许国国君大哭哀求:“哥哥救我。”

许国国君解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公子咎身上:“我怎么会不救你呢?你我血脉相连,我怎能失去自己的弟弟。”

许国国君随即下令释放公子咎,却遭到大法官的抵制。当然,这位大法官是赵人,但他却没有从赵人的角度说话,他说:“法的精神在于它的标准是唯一的,从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叛乱就是叛乱,有原因的叛乱,是叛乱;迫不得已的叛乱,也是叛乱;由君上兄弟发动的、迫不得已的、令人同情的、对百姓无危害的愚蠢叛乱,依旧是叛乱。君上强迫我释放叛乱者,那么,请君上先修改法律,让许国的法律允许“有原因的叛乱”,允许“由君上兄弟发动的叛乱”……如此,我才能“依法”释放叛乱者。”

第一百三十八章 叛乱是种传染病

司法官这么一说,公子咎叛乱的原因,许君这次切身领教到了。

国君尚且要尊崇法律,依法从事,这在晋国是平常事,而且这也是晋国得以以守秩序著名,得以称霸天下的根本基础。但在许国,这就是“西化”……众所周知,他们的国相恰好来自“西方”的晋国。

但许国国君毕竟还有理智,所以他忍下了这口气。三日后,等赵武赶到,许君亲自恳求:“寡人只有这个弟弟,虽然他发动了一场小叛乱,可这叛乱并没有给国内造成什么损失,大家不是该干什么,依旧在干什么吗?公子咎叛乱,只是小孩子闹一点小脾气,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还请国相予以宽恕。”

赵武笑着反问:“我听说公子咎叛乱之后,只想着驱逐我这位国相---你以为我这位国相走了,他还会做什么?准备自己担任国相,继续仿照我那样治理许国吗?……噢,他叫公子咎,凡是被称为“公子”的人,都是有资格继承君主位置的人啊!”

许君哑然,紧接着,他一头冷汗。

赵武继续不客气的说:“我如今把许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许国朝野之间全是我的势力,公子咎驱逐了我,不再把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他能放心吗?等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了,他会只甘心做一位国相吗?”

许国国君明白了,但他还是说:“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赦免公子咎,他毕竟是我的弟弟。”

赵武摇头:“不经审判,谁都没有权力判别人的罪,或者赦免。公子咎有没有罪,我说了不算,法庭说了算。他该不该赦免,法官说了算。”

许国国君瞪大眼睛反驳:“刑不上大夫。自古以来,贵族不接受审判,我的弟弟不能上法庭出丑。”

赵武毫不在意的回答:“那就审判他的车右,审判他的御戎,审判时要求公子咎旁听,等确定车右御戎的罪行后,再由法官做出裁决。”贵族有罪,不惩罚贵族而惩罚贵族的家臣,这是春秋时代的惯例。比如悼公的弟弟杨干驾车在军营里乱走,当时的军司马魏绛处死了杨干的车夫。

赵武的理由充足,许国国君勉强接受了赵武的说法。稍后,赵武的这番谈话传播出去,听到的人不免同时揣测:所谓清除国相的势力,是不是还包括变更国相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呢?这个想法一出来,就像瘟疲一样立刻扩散到许国全国。原本没引起什么动静的公子咎叛乱事件,立刻引起许国国民的同仇敌忾。

在这种浓厚的仇视气氛下,许国的审判开庭了。公子咎作为指定旁听者,旁听审判全过程。赵武与许国国君虽然回避了审判,但他俩都各自在距法庭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间房子,不时的派人打探审判情况。

不一会儿,审判结果出来了,公子咎被判有罪,驱逐出许国,并且永远不准归国。他的御戎与车右则没尽到劝谏作用,被判斩首。

法庭对面,赵武拿着这份审判结果,自言自语:“这将是一场世纪审判,历史必将会记录下这一刻,因为连国君的弟弟也必须走上法庭,接受法官的质询。而且,法官并不因为他的身份而有所顾忌,就直接宣判了。今后,这将是后世人仰望的春秋典范。不过,典范不应该有瑕疵,虽然这份判决符合春秋惯例,但它惩罚了忠诚---忠诚不应该受到惩罚。公子咎的车右与御戎忠实地执行了主君的命令,他们俩没有罪……我以国相的名义赦免他们,允许他们继续留在国内。当然,如果他们想继续追随公子咎流亡,那就是执迷不悟,杀了他们!”

赵武说“御戎与车右无罪”那么,有罪的是何人,昭然若揭。审判结果被赵武这么一干涉,虽然公子咎依据春秋习惯并没有坐到被告席上,但其实,满许国的人都知道,唯一坐在被告席上的是国君的弟弟:贵族公子咎。

赵武是用预言家的口吻说出这番话的,这是春秋时代第一次让贵族受审。赵武预言这一判决结果将影响后人……当时,没人知道赵武的话是否能应验。但与此同时,卫国的预言家,定姜夫人的预言应验了。

晋国大军解散后,孙林父带领大军回国。卫献公(就是曾经叫嚷着“刺啊!刺啊!”怂恿赵武刺杀胥童的那位许国国君,也是前任国君夫人定姜预言“这个人是要败坏卫国”的家伙)按规定,他要犒赏出征归国的统帅。于是,孙林父与大臣宁殖(宁惠子,在卫国素有贤能的名声),穿好朝服在朝堂待命。不幸,两位国家功臣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不见国君传膳。

宁殖非常纳闷,转身问孙林父:“你我二人坐在此处一天,君上不是说犒赏我们吗?有何等重要的大事,让君上忘了招待你我?”

孙林父也很纳闷:“你我二人坐在此处,有什么重要的国事不告诉我们,需要国君亲自处理……唔,看来这事很棘手,君上处理了一天都没处理好,以至于忘记了你我在此枯坐。你我既为正副执政,君上的烦恼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去帮帮君上吧!”

宁殖招手唤过一名寺人太监,问:“君上在哪里?”

寺人脸上的表情很古怪,他犹犹豫豫不想说,孙林父与宁殖两大功臣只想着早点领取奖励,不以为然地催促:“快说!”

寺人很古怪的回答:“在后院!”

孙林父站起身,掸了撞身上的土,吩咐:“头前带路。”

一路上,寺人的动作都很小心,俩正副执政才进入献公的后园,立刻明白寺人表情古怪的原因---献公不是在处理难以解决的国家大事,因此才把俩位功臣晾在空无一人的朝堂上,他故意的。只见献公带着猎帽,悠悠闲闲的在园中射雁,见二人来了,也不摘下猎帽就与二人说话:“二位执政,看看寡人的战绩如何,寡人射了两只雁。”

上一篇:弹痕 下一篇:妖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