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小领主(213)

赵武气得直翻白眼。原来他刚才说的那些话大家都赞同,除了准备把邯郸分封给单姑娘的决定。废除了这一决定,家臣们立马觉得赵武的计划完美无瑕……

就在赵武家中吵成一团的时候,郑国也吵成一团。楚军大军压境,郑国六卿立刻分成两派:子驷、子国(子产的父亲)、子耳主张归附楚国,子孔、子蟜、子展主张坚守,等待晋国援兵。

双方激烈争论后仍然莫衷一是,郑国执政子驷急了:“不要浪费口舌了,我们这样吵来吵去,什么时候是结束。就象《周诗》里说的:“等待黄河变清,人生能寿几何?占卜次数太多,等于自织网罗。我认为:恭敬地准备财物,以等待大国到来,这是小国的本分。现在我们郑国国人(自由民)已经很急迫了,我们应该在南北边境预备好牺牲(祭祀的供品)和玉、帛等待强者的到来,以此来庇护我们的国民。这样,入侵的敌寇不会造成祸害,民众也不至于疲乏劳困,不是很好吗?即使以后晋国人来问罪,我们还可以再服从晋国嘛!”

正卿子展立即反驳:“我们郑国是小人物,小人物活在这个世上,唯一可以仰仗的就是信用(仗莫如信)。因为,作为小人物来说,没有要赖的资格。大国凭什么看重我们,凭什么雇用我们做他们的打手,凭什么让我们给他们打工,不就是因为小人物还拥有信用吗?

如果我们有信用,大国可以放心的把事情交给我们,不会担心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趁机贪墨了他们的货款(征税),或者卷款私逃。如果我们失去了信用,小人物失去“信用”就只有被利用的份了。今后,没有国家会再把我们当做一个忠心小弟,肯把事情托付给我们,并重用我们,提拔我们。如果他们对我们只剩下利用,过后必然是抛弃,那么,我们离饿死也就不远了。

我们与晋国已经盟誓五次,如今却要背叛,如果晋国发怒了,即使楚国能来援救我们,又有什么用呢?楚国人亲近我们并非出于善意,只是为了利用,他们要把我国当成他们的边境领土随意进出,要把我们的国土当做战场,与晋国交战。

所以我们不应该背弃盟誓抛弃信用服从楚军,而应坚守等待晋军援救。现在的晋国,国君正直英明,四军军备齐整,八卿关系和睦,一定不会抛弃郑国的。楚军远道而来,粮食即将吃完,很快一定会撤退,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应该修缮工事以疲惫楚军,倚仗信用以等待晋国救援,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信任与重用啊!”

但子驷毕竟是执政,他不肯再讨论这件事:“《诗》云:出主意的人太多,事情就难以办成;大庭上七嘴八舌,到最后谁都不愿负责;行路人询问行路人,难以找到正确的路。这次大家听我的好了,出了问题,罪责我担着。”

于是,郑国再次附楚。此时,郑国向晋国报捷的使者刚刚离开新田,正是这位使节,将郑国俘虏的蔡国司马进献给晋国。

郑国人又叛变了。这时的郑人还不知道秦人临时抽腿撤了,也不知道楚人因等不到秦人,已有撤退的心思,他们只想着郑国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郑国人也知道,这次背叛,算是彻底惹怒了晋国人,因为晋国人绝不会容忍楚国把郑国当做踏板进攻晋国。郑国与晋国相邻,前一次楚国就是以郑国为踏板,直接入侵了晋国本土。故此,晋国人一定会先发制人,狠狠的报复楚国人。

为了尽量平息晋国人的怒气,郑国国君(简公)派使公子伯骈到晋国向悼公解释,说:“您曾命令敝邑(敝国):修整你们的战车,戒备你们的军队,去讨伐捣乱的国家。蔡国人不服从贵国,因此敝邑的人不敢安居,全数调集部队讨伐他们,俘获他们的司马燮,并献给了贵国。

现在楚国来征讨我们,质问“你们为什么对蔡用兵?楚国人焚烧我们堡垒,侵凌我们的城郭,敝邑的人民,无论夫妇男女,为了相互救援,难有片刻歇息。眼看我们的社稷就要倾覆,但我们郑国却无从控诉。我们那些死去和流亡的人,不是父兄,就是子弟。国内人人愁苦悲痛,不知道去那里寻求保护。如今我们的国人已穷困不堪了,他们不得已接受了楚国的盟约。狐(郑简公的名字)与身边的大臣看到众怒难犯不能禁止。我郑国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不敢不来向您报告。”

这样的强词夺理自然不会被晋国人接受,郑国公子伯骈根本没有得到晋国高端的接见。执政荀罃派行人(外交官)子员回复:“您(郑简公)受到楚国的威胁,并没有派一个使者来告知寡君前去援救,就立刻顺从了楚国。可见这完全是您想这么做,你是郑国国君,郑国还有谁敢反对您?既然你这么决定了(指背叛晋国),寡君将率领诸侯,和您在您的都城下见面,您就等着吧!”赶走了郑国使者,荀罃立即下达了动员令---全国动员令。

战争,再度降临晋国。

第一百一十章 七重门

此时,赵武在邯郸举行的“大家臣评议会”也进入了尾声。

随着季节进入春季,各地开始布置春耕。接到全国动员令的赵武直砸嘴:“四军全出,全国动员,晋国人啊!在需要拼命的时候,从来就敢孤注一掷。”

前来送信的是智氏家将首领“杵”彼此都是自己人,智氏武士杵说话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元帅的意思是:把四军全部带上战场,另外齐国、鲁国、宋国、卫国也将派出联军助战。这里还有一份给许国国君的命令,元帅命令你带上许国的全部军队一起出战。我们其他的附庸小国,这次也将派兵参战。论起来,这是一场比鄢陵大战,规模更加宏大的战争。”

赵武摸摸脑袋:“国内的军队全部带走了,齐国?噢,对了,元帅肯定会把齐军主力一起捎带上,那么他们不情愿,也必须陪我们战斗---那么秦国呢?国内至少要留下一些部队防范秦国吧!”

杵回答:“去年年底,国君在蒲城检阅了由你建立的“警察”部队,以及各地的州兵,士师(大法官)士弱夸耀说,仅凭这些武装,就能够打败二流小国的挑战……噢,对士师的说法,元帅也表示认可。”这年头,秦国居然在晋国人的眼中成了二流国。

赵武再问:“那么,国中由谁镇守?” “应该是士鲂 ,除了下军佐士鲂之外,我晋国其余七位正卿,需要全部出战。”

荀罃这是在恐吓,赤果果的恐吓---楚国人刚刚获得郑国的投靠,难免想再来一次入侵晋国本土。荀罃在这事儿刚露苗头的时候,立刻发动全国力量迎击楚国的挑战,这是用实际行动让楚国明白:你敢跨过郑国做出攻击企图,我们晋国人就敢跟你拼命。

赵武还是有点担心秦兵的凶悍,他是知道的,单靠退役老兵与伤残老兵组成的巡警队伍,迎战秦国人,恐怕……这些巡警,在现代也就是相当于城管队员的角色,这种人“内战内行”外战嘛!说得好听一点,那叫“有心无力”。不过,这件事由士师兼大司寇(大法官兼警察总监)士弱打了保票,他还特地推荐自家叔叔士鲂 留守国内。如果赵武此时反对,没准要引发家族大战了。

“好吧!我带五千领主武装出战,在加上一百乘许国士兵。”赵武平静的回答。

因为,赵武现在头上还有一个官衔:许国国相。大国的卿同时担任属国国相,这是春秋之后才开始的现象,但赵武的出现却让这一现象提前开始。晋国同意把许国安置在邯郸城之东后,赵武任命自己为许国国相,这任命到没有引起许国人的反对,相反,许国人对此非常乐意。许国人乐意,一方面是因为赵武掌管着许国重建工作,这也确实是国相的活儿。另一方面,借助赵武抱上霸主国的粗腿,这也是许国的国策……所以,许国的军队就是赵氏自家的军队,只不过打的旗号不同而已。

上一篇:弹痕 下一篇:妖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