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安美食录(21)

作者: 吃吃汤圆呀 阅读记录

这边孙家跑堂的招揽食客:“同样的菜式我们孙家要比恒家酒楼便宜许多。”

而李山立刻劝对方:“客官想想孙家为何便宜?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样一盘八焙鸡,我这里焙八次,那里就焙三次;一样的荔枝白腰子,我这里二十粒,他那里就十粒。”

这话说得颇为在理,那行商犹豫片刻,李山立刻趁热打铁:“恒家酒楼可是兴盛多年的老字号酒楼,想您远道而来自然要去最好的老字号酒楼,这样回乡也好有些谈资,去个人人不知的酒楼,怎好意思开口?”

那行商果然不再犹豫,便往恒家酒楼里去。

孙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可置信:“这可如何是好!”

李山果然是个中好手,一人顶得上十个,不过几日,孙家就再也无法拉走恒家的食客。

只不过曼娘犹不满意。

“拉来顾客虽则多矣,但浦江城里左不过那么多人。”屋里两个女账房算盘盘得叮当响,曼娘抱着双臂想出路。

浦江地处阳浦江边,往来客商固然可以凭借李山三寸不烂之舌请进酒楼,可还有许多客商只是途径此地停泊片刻便走,这些人又当怎么拉拢成食客呢?

上次羊腿肉鲊就深得人心,往来客商即使停泊片刻也会买些油纸包着带走,就算是如今还每日里有不少进益,若自己再多做些呢?

曼娘想着想着便回了后厨自己折腾起来。

有了上回卖羊腿肉鲊的经验在前,这回厨子们都极为高兴,二话不说就跟着曼娘往码头上去。

浦江码头往来商船甚多,恒家酒楼原有的摊子旁认认真真又摆了几具锅灶,居然认认真真卖起了路菜。

霖侍郎要上任,几艘船带着家眷上了路。

行了一个月的水路,家里几位小郎君小娘子们早就不自在起来,往翁翁婆婆跟前撒娇:“镇日里都在船上吃喝,何时才能停岸?”

正闹着,远远看见前头码头上烟雾袅袅,船走近才看见一个小娘子带着几个厨子,正忙忙碌碌做菜,旁边旗帜上写着“恒家酒楼”四个大字。

孩子们来了兴致,嚷嚷着要买着吃。

霖老太太被吵得头疼,打发下人过去问过才知这恒家酒楼也是浦江郡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并不是不着调的乡野吃食。

这才松了口,叫嬷嬷们上码头买了些冻姜豉蹄子、薄片春茧包子、虾鱼棋子、酒香螺、羊腿肉鲊几样带上船来。

“这酒楼单是卖路菜,为的是行商方便。你们爹爹着急去任上不便停留,今日权且吃吃这个换换口味。”霖老夫人一板一眼教导孩子们。

孙儿们齐齐应了声“是”,这才吃了起来。

霖大郎先吃上一块冻姜豉蹄子,这是将猪蹄去骨剁块与姜豉放入五香卤水同煮又冷却后切成整条。

外头瞧着红亮亮透明,里面的姜豉和油光锃亮的卤猪蹄清晰可见。

夹在筷子间颤颤巍巍,赶紧送进嘴里。

肉冻遇上温度自然慢慢化了,抿在嘴里淡淡浅浅卤香十足。

吃上一口里头的去骨猪蹄,难得的是满嘴的糯软弹牙,筋道可口。

偶尔夹杂着吃上几口里头的姜豉,咸香满口,正好解腻。

霖大郎是个孝顺的,立即招呼下头丫鬟端碗白粥上来:“婆婆,您尝尝这个,剔去了骨头,就白粥正好。”

霖老夫人喝一口白粥,就着酱香十足的冻姜豉蹄子,直夸自己大孙儿孝顺。

霖二郎也不逊色,夹一个薄片春茧包子进献到老夫人碗里:“婆婆,您尝尝这包子。”

那包子跟霖家惯常做法不同,外皮薄薄一片,在油里慢慢煎炸出来。

咬一口酥酥脆脆,满口的油炸包子皮先在嘴里碎成一片,吃起来又脆又香,

里头的馅料是香菇和木耳、猪肉,还冒着腾腾热气,送进口去里头满口油香,香而不腻。

老夫人笑得慈祥,见三郎要将虾鱼棋子递过来,忙推辞:“婆婆可咬不烂那个,你自己吃。”

三郎便自己尝一口。

那虾鱼棋子是将从阳浦江上捕捞上来的青鱼、河虾尽数收拾了切成小丁,而后一起下锅油炸,最后跟茱萸粒、花椒粒、草果一起炒香。

店家没省油,油纸包上都一粒粒印着油渍,

倒出来到瓷盘上,立刻先闻见一股麻香,叫人鼻子忍不住多吸两下。

霖家船上虽也跟着厨子,可到底行船颠簸,甚少做这等起油锅煎炸的菜,今儿一下子闻见,几个孩子都巴巴儿咽起了口水。

各自扒拉进碗里一尝。

嗬!油炸过的鱼虾外壳酥脆,咬开那酥脆的外壳,内里的鱼肉又嫩又鲜,想来是被热油锁住肉汁的缘故。

吃上一口满嘴麻、辣、咸、香,各种香味尽数在嘴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