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如旧(71)+番外

“那日先生赠酒,还未当面道谢。”濮阳淡然道。

卫秀一笑:“小事而已。姜先生可入得殿下眼?”

姜轸之才,可入朝治世,足为一代名臣。濮阳接触了几日,便知此人有一套自己的准则,非能任人驱使之辈。

“姜轸若入朝,定会平步青云。”濮阳道,只要陛下见过姜轸,定会如提拔重用张道之那般对待姜轸。

人是卫秀选的,卫秀自然清楚,见濮阳一针见血,知她定已有决断,便不对如何用此人指手画脚。

“能入殿下之眼便好。”卫秀温柔笑道,“入春后,还有一批人将投殿下,请殿下郑重待之。”

濮阳自是答应。

卫秀一举一动皆与往常无异,落入濮阳眼中,她的一颦一笑都比以往更加夺目。

濮阳看了卫秀一眼,便克制住自己,装作不经意地转头望向别处,口中说起此次来意:“我刚接报,牵武败走,溃不成军,羌戎大捷,另有多处戎狄响应,粗略估计,人数已达万余。”

“小火不立即扑灭,自然会往四处蔓延。这是意料之中的。”卫秀道。

如今羌戎壮大,已不似起头那么好对付了。濮阳知道形势,接下去的战事,非她所能主导,朝廷也不会如先前轻视,叛乱迟早会平,但她却觉得难受。濮阳眼中闪过一丝脆弱,只片刻,便转瞬而逝。

可这短短片刻,却完完整整地落入卫秀眼中。

卫秀迟疑,想了想,还是劝道:“西北数十年无战事,凉州早已不是往昔的凉州,我曾亲往凉州游历,深知牵武之能不足以平息叛乱,可惜朝廷却不知。此事怪不得殿下,你已尽人事,不必过于挂怀。”

濮阳难过,因她分明有先生提点,却无人听她之见。人微言轻,不过如是。

“大魏怕是要多折兵士了。还有凉州百姓……”因牵武之败,所死的人,定会增加。生逢乱世,以人为刍狗,活着便是最难的事。

洛阳繁华,凉州苍凉,主导这场战事的人处繁华,因战败而东躲西藏,远离故土,乃至无辜丧命的人,不知何时,能重建家园。

她不是好人,卫秀一开始便知道,这位公主非手软之人,当初她能躲过晋王刺杀,是因她与婢女换了衣着,那婢女代她去死了。

晋王刺杀,定是凶险万分,千钧一发之中,她能立下决断,毫不动摇,让婢女替了她,可见心肠冷硬。

卫秀能选她,其中也有她这份果断狠心的原因。

可偏偏是这样狠心的一个人,在面对百姓生死,却能有如此慈心。

何其矛盾。

濮阳低首,拨弄着茶盏,似是想明白了什么,将茶盏置于几上,平静道:“为今只盼朝廷早日平叛。我有一个想法,想听听先生的意思。”

卫秀便道:“殿下请讲。”

“羌戎为祸,战火涂炭。此次平乱后,我欲奏请陛下,迁外族出塞。”濮阳说道。前世凉州没有这般声势浩大的叛乱,但之后几年,这些外族也总生出点事来。不如早早将他们迁出塞,以免将来再作乱。

卫秀闻言,唇畔笑意灿烂,从袖中取出一纸文章,呈与濮阳。

濮阳双手接过,摊开一看,双眸湛光,她捏着纸边的手指收紧,甚至因用力而泛白。快速浏览一遍,濮阳望向卫秀,面容绽放惊喜。

卫秀笑着看她,沉稳道:“殿下以为如何。”

“大善!”濮阳喜道,她双目仍流连在文章上,说罢一抬头,便撞入卫秀含笑的凤眸中。

卫秀生就一双凤眸,细长而微上挑,一旦微笑,便摄人心魄。此时,她眼中倒映着她的样子,乌黑的瞳仁,如墨玉般温润,除却濮阳,再无她人。

濮阳就如被定住了一般,愣神地望着卫秀,移不开眼去。直到卫秀语气自然地说道:“此论中有我亲历凉州之感悟,不敢说最佳,总归好过泛泛而谈者。”濮阳方回神。

她已不敢如往昔那般,理直气壮地盯着卫秀看。从前她问心无愧,而现在,她“意怀不轨”。

濮阳匆匆转眸,不敢与卫秀对视,只怕自己更加沉溺。

她扭头看窗棂,勉力维系心神,镇定道:“此作正逢其时,我代为先生上呈君父,”说道此处,她微微顿一顿,道,“只是如此,先生便要扬名了。”

卫秀笑睇她:“扬名不好?”

“并非扬名不好,只是先生非好名之人,且喜清净。我是觉得,先生不愿做这等出头的事。”濮阳不急不缓道。连丞相之位都几次推辞,足见不喜浮名。

卫秀不置可否,只是道:“就当是抛砖引玉。”

她说得含糊,但濮阳听懂了。

卫秀是她的人,她扬名,亦是她的荣光,显得她门下人才济济。且此论鞭辟入里,非大才难著,陛下会因此而对先生以礼相待,也会因此在政事上更高看她一筹。将来再有类似牵武之事,陛下至少会将她之言纳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