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五同人)追忆之天音奇遇(40)

作者: 纳兰明泽 阅读记录

“知己?红颜知己?”仁宗脸上缓缓晕开一抹笑容,心中暗笑:“朕还以为你当真不食人间烟火。”

展昭微红的脸颊与微妙的沉默,令仁宗十分满意。长久以来,仁宗都觉得包拯和展昭太过公忠体国、正直无私,与此二人相处,着实刻板无趣。此刻听展昭谈及私事,仁宗反倒兴致大起,就连一旁的王喜也悄悄竖起了耳朵。

正当展昭坦然静候仁宗降罪之时,却见仁宗起身笑道:“随朕到御花园走走,把你那‘说来话长’的故事讲给朕听!”展昭无奈,只得遵旨,坦然的心境就此消失。

开封府东城一间简陋的民居中,一位身着道服的年青男子,将头探出门外,左右张望了几下,小心地关好房门,插好门闩。他匆匆跑到床边,突然又停下脚步,回身跑到窗前,将窗子关紧,这才放心跑回床边,吃力地把床挪开。

他蹲下身子,在床后的墙壁上找到一块松动的石头,用力把它抠了出来,露出一个墙洞。于是挽起长袖,将胳膊伸进洞中,费力摸索了好一会儿,才摸出一个羊皮包裹。他等不及将床搬回原位,就蹲在地上,急忙将包裹打开,露出一层油纸包,又将油纸包打开,从中取出一卷残破的竹简。

他匆匆站起身来,三两步走到窗边,借着透过窗纸射进来的阳光,细看竹简。只见竹简右方用小篆刻着四个大字:移魂大法!

他紧握竹简,仰天道:“师父,今夜弟子就帮您了却这个心愿。”

御花园,于众多皇家园林之中,虽不是最壮美宏阔的一处,然其高贵、华丽却冠绝天下。正所谓山有脉,水有源;无一花非旷世奇葩,无一石不耐人寻味。园中小径,更是曲中寓直,直中见曲,观者游历其中,处处移步换景。

可惜布设如此精妙的园林,仁宗与展昭君臣二人漫步其中,却都视而不见:一个费尽心思,将曲折离奇的血云帆一案,以及凶犯连彩云与自己复杂难解的纠葛,尽量平淡如实的陈述给身边的天子;一个饶有兴趣地从臣子索然无味的叙述之中,费力寻找着值得玩味的细节。

言罢,展昭长出了一口气,拱手道:“皇上,事实既是如此了。”

仁宗戏谑的眼神看着展昭道:“真难为你讲得这么辛苦。”心想:“朕听得更辛苦!”又问道:“那妖女又与连彩云何干?”

展昭下意识地望了望头上的骄阳。虽然已过盛夏时节,但阳光仍是热辣辣的,仿佛要把人烤化了。出府之前,他虽然吃了几块点心,也服了药,但毕竟重伤未愈,身体虚弱。自入宫之后,先是长跪于御书房,又陪皇上久逛御花园,渐渐已觉得体力不支。此刻烈日当头,进而蒸发着他仅剩的精力。若是为了国家大事,自然无怨无悔,然而他久留宫中却是为了向皇上讲述他的“红颜知己”,想来真是哭笑不得。有心向皇上告病回府,可听皇上刚问到正题,又不能不答,只好勉强坚持下去。

彤云与连彩云的瓜葛,仁宗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展昭面对彤云的矛盾心情,他多少也能体会,心下已决定不再苛责于他。想起展昭提到的天音派,问道:“据你所言,天音派虽有窝藏钦犯之实,却并无与朝廷为敌之心,朕是否该对其从轻发落?”

展昭道:“天音派之事,臣已将一切如实禀奏,至于皇上如何处置,臣不敢妄议。”

仁宗不解道:“这又是为何?莫非你与天音派也有瓜葛?”

展昭道:“不敢有瞒皇上,臣已拜天音派掌门司徒老先生为师,成为该派门人。”他此刻还不知自己已继任天音派掌门。

仁宗不悦道:“你身为朝廷三品大员,又肩负营救公主的重责,明知与妖女有所牵连的一切人等都是朝廷钦犯,怎敢拜入天音派门下?”

展昭道:“并非臣胆大妄为,而是身陷天音派石府期间,深得司徒老先生厚爱,又机缘巧合,于禁地之中悟得该派玄机,除却拜入天音派,臣实不知如何才能报答该派恩德!”

仁宗道:“你干冒大不韪,与朝廷钦犯为伍,就只为报恩?”

“不仅如此!”展昭道:“天音派历来以‘普济天下百姓’为宗旨,微臣深为感佩!”

谈话间,君臣二人已绕过万寿石,行至凤池边,仁宗缓步踏入浮阳亭,抖龙袍威坐于雕龙石墩之上,沉吟道:“你救出两位公主,本是大功一件,却又犯下诸多过错,叫朕如何处置?”摇头叹道:“有时候,你的坦诚真令朕头疼!”

迈步走出禁宫的红漆大门,展昭不禁长长呼出一口气,心道:“终于不虚此行”。见天色已近申时,正自庆幸包拯没有跟进宫来,却远远望见张龙、赵虎从石阶下跑上来,看他们兴奋的样子,似是已等了他很久。

展昭迎着他们走下去,问道:“你们怎么来了?”见一棵粗壮的槐树下停着包拯的轿子,惊道:“大人也来了?”

刺目的阳光照得二人看不清展昭的面色,听他的声音,觉得精神尚可,这才安心。

张龙答道:“大人本想来,可郭仲清刚被缉捕到案,大人忙于审问,无暇分身,这才派我二人来接展大人回府。”

“郭仲清果然还活着!”展昭脑中顿时闪过无数念头,急忙问道:“彤云呢?她可还活着?”

张龙道:“这就不知道了。守在密室中的衙役只擒获了郭仲清一人。”

展昭闻听,更是心念流转,当即疾步走下石阶,来到拴马桩前,伸手便去解缰绳。

张龙拦下他道:“包大人吩咐,请您乘轿回府!”说着,向树下那顶大轿一指。

展昭这才明白包大人为何派他二人前来,原来是担心他身体虚弱,不堪鞍马之劳。想不到大人对他的关爱竟如此细致入微,自己却被私情所扰,致使彤云逃脱,险些害了大人,心中好不愧疚。

他解下缰绳道:“大人的关爱之情,展昭心领了,只是我与大人品级不同,若乘大人官轿,恐会逾越朝廷礼法。”他平日出行一贯骑马,从不坐轿,何况这是包大人的轿子。倘若被朝中有心之人得知,又会借此刁难大人,说他不守礼法,骄纵属下。

赵虎笑道:“包大人早猜到展大人会这么说!”一指轿子道:“您再仔细看看那轿子!”

细看之下,展昭才发觉,那轿子原来是包大人多年前所乘。

只听赵虎又道:“包大人早已是一品大员,那顶轿子是当初包大人任‘从二品’官衔时用的,跟您如今只差半品,就算越礼也越不到哪儿去!”

张龙也劝道:“您要是不坐,可当真要辜负包大人的一片心了!”

展昭见包大人为他考虑得如此周详,也不好再推辞,便把缰绳交给了张龙。上轿之后,吩咐轿夫道:“辛苦四位脚下快些,我有急事赶回府衙!”

“起轿!”张龙一声高呼,轿子稳稳抬起。行进之中,随着轿子有节奏地颤动,阵阵倦意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令展昭无法抵御,刚要昏昏睡去,忽觉心脉一滞,竟吐出一口血来,霎时间心跳如捣,大汗淋漓。他取出手帕,擦净唇边的鲜血,又调息良久,心脉才不再有阻滞。待伤势稍缓,轿子已抬入府衙,停在包拯书房门外。

展昭方一下轿,见包拯与公孙策已迎出书房,未及开口,却被包拯一把拉住手腕道:“你没事吧?”灼灼双目打量着展昭,见他形容疲惫,面如白纸,汗湿衣襟,不由得心头一紧。

展昭笑着摇摇头,看看快要落山的太阳道:“属下没事,只是这天太热了!”

他的话包拯哪里肯信,一张黑脸越发阴沉,看向展昭的眼神,虽有三分薄责,却有七分疼惜。

三人进书房坐定之后,展昭毫不意外地听到了包拯的训诫。每每他自作主张为包拯挡下危难或担下罪责,总能令包拯彻底收起平日的和蔼,摆出上官的严肃和长辈的严厉。久经磨练之后,展昭的心态也渐渐由“些许忐忑”转为“彻底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