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那就让他们先卖出多余的田,卖完了再来登记。但记着时间,等今年九月过后,所有田产都得登记挂牌。”
十月就要开始收田税了,在这之前,必须把这差事办好。
“对了,司马大人,百安县有二十万亩良田,在陈镇和古光镇,这二十万亩良田是皇家的地,以前官府都是不登记的,现在也要登记吗?”于文光记得新政中有一条,所有田产都得挂牌登记,可那些田,他这个芝麻官可不敢去挂牌子。
司马煊直接回道:“当然也要挂牌登基,陈镇那十万亩田,挂黄牌。”
“黄牌?”于县令愣了愣,他记得之前可没说有黄牌。
司马煊,“对,就挂黄牌,户号写一个天字。那十万亩地,现在在皇上名下,没有被赏赐出去。但我来同州任职之前,皇上跟我说了,她名下的地都挂天字黄牌。”
第937章 杨州的情况十分糟糕
“皇上说将这些地租给当地没有田的佃户耕种,租期为八年,粮食五五分,八年租期后,这些田就归耕种的佃户所有了,每个佃户可以耕种五亩地。你明天安排人发布告示,让百安县没有田的佃户主动到衙门来登记吧。”
司马煊说完,旁边的于县令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吞下一个鸡蛋。
“司马公子,你……说真的?”
于文光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旨意。皇上竟然把皇家的地就这么分给佃户了。
“你这不是废话嘛?皇上的旨意,谁敢作假。”
“好,那下官明天就安排人去贴告示。”
于文光想这告示要是贴出去,百安县那几万佃户肯定会蜂拥而来。
“对了,司马大人。下官还有一事请教。这新政中有一条,说是朝廷会发补贴粮,绿牌户可以持牌子半价购买五十斤补贴粮。那这补贴粮什么运到百安县呢?”
这告示都贴出去了,粮食却还没到,这不是画了个大饼吗。
司马煊这是摇头笑了笑,回道:“于县令,你想多了,朝廷哪有什么补贴粮运过来。等九月收了田亩税,把这些税粮做补贴粮卖了就是。”
于文光:……
当了十几年官,于文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办法。
这田税粮收上来后:直接卖了。
“行了,你按照本官给你的方法,好好推行新政。记住本官之前跟你说的话,这新政推行成功了,你的官职就能保住,若是试行失败了,官降两级。当然你若差事办得好,本官和知府许大会给你写推荐帖子上交吏部。”司马煊看着这位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县令。
相处了几日,他大概了解这个人脾性。这是个谨慎怕事的地方官,他把官职看得命还重要。
——
昭和殿。
顾瑶召集了三省六部二十几位官员廷议。
杨州情况紧急,她等不到两日后的大朝会,不得不急忙召集主要官员商议杨州洪灾之事。
顾瑶手里拿着自己一个时辰前接到的紧急奏折,道:“诸位爱卿,杨州的情况十分糟糕,杨州被淹的四个县到六月三日时,已经确认死了八千多人,死者绝大多数是当地的百姓,也有少数地方衙门的差役和牢里的囚犯。这些死者大半是在洪灾时来不及躲避,被洪水冲走了,也有的是因为瘟疫,病死的。洪灾之后,新安和建业两个县爆发了鼠疫,许多百姓染病后不治身亡。”
“诸位都说说,杨州现在这情况该怎么办?”
顾瑶自登基以来,每年都有地方上报洪灾,但之前的灾情都没有杨州这一次洪灾严重,更没有死这么多人。
随即苏墨站起来说道:“皇上,杨州急需支援,臣以为朝廷当再拨五百万两银子救济当地的灾民,另外临近的州县也应该有支援,粮食和药材都要赶紧调运过去。还有要采购大量的灭鼠药送到爆发鼠疫的两个县,尽快控制瘟疫蔓延。”
苏墨此刻十分担心在杨州的儿子苏琦。
第938章 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这些就由苏爱卿安排,另外朝廷也得派人下去。”
顾瑶不相信杨州那些地方官。
“皇上,杨州遭此大难,这新政怕是一时半会推行不了了。”吏部尚书孙锦程站出来说道。
顾瑶挑眉看着这个孙尚书,这会在讨论如何救灾,他却在这时候提新政,故意岔开话题,纯心气她。
但顾瑶还是没怼他。
“先救灾,翰林院即刻拟旨,快马加鞭送到杨州,要求杨州所有官员全力救援受灾的四个县,必须让灾区的百姓有饭吃,有地方住。告诉他们,若是救灾不力,就地革职。”
“臣领旨。”翰林院大学士谢茂赶紧站起来回道。
……
廷议结束后,顾瑶回到了南书房,回来后,她发现桌上放了两本密封的折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