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弑君、谋反,是死罪,上一个谋反的废太子已经死了好些年了。
顾长英则尴尬地笑道:“叔父,您就别开玩笑了,您这说的侄女可什么都没听到。”
顾朗见侄子侄女这么回,便知自己随口而出的计划吓到他们了,也知他们没有那个胆量。
他打了个哈哈,道:“叔父随便说的,你们不必当真。不过这田税看来咱们是逃不掉了。”
“这顾瑶真是狠啊,这不就是逼我们卖田吗?”说到此,顾良摇头叹息。要么造反,要么交税,要么卖田。这么多皇亲国戚,竟然拿这个女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
顾长英苦笑道:“卖田,五弟说得轻巧。可刚顾瑶不是说了吗,让我们八两银子一亩卖给她。八两银子,民间百姓们买田都不止这个价。她这是要吞了我们的地。我不管别人卖不卖,反正我不是不卖,这田产换成了银子,银子可是会掉价的。二十年前,一两银子还能买三担米呢,现在,只能买一担。”
三人在马车里谈了许久,直到车子停在了古华山下的新城府。
——
元祐六年六月七日,同州百安县。
清晨,百安县县衙门口排起了长队。
几百上千名百姓,一大早就赶来了。
他们来此是为了领牌子。
衙门发了告示,所有挂牌了田产的百姓需要在半月内到县衙领户牌。
牌子上会有户号,人均田亩数超过五亩地的农户领的红牌、而人均田亩数少于五亩地的,领的是绿牌。
绿牌户从今年起,每亩地只要交六斤粮食的田亩税,而红牌户则每亩地需要交一百文钱的田税钱。
百安县衙门内。
县衙的主簿田丰正在给百姓们发户牌。
他一边发,一边登记户号。
而在衙门的门口则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道:凡领取绿牌的农户,自今年起,每年秋季可在当地官府下设的米铺里购买补贴粮五十斤,补贴粮为朝廷补贴贫户的粮食,由朝廷统一定价,价格为当前米价的一半。”
百姓们看到这张告示后开始议论起来。
“这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呀?”有的百姓看不懂告示上文字,于是问一旁的同乡。
一旁的官差这时解释道:“告示说的是,你们若领到了绿牌子,以后每年就可以到官府设的的米铺里买五十斤补贴粮,这些粮食很便宜,只要当前米价的一半就能买到,大概四文钱一斤。你们领了户牌后可得收好了。”
听到这个解释,一些百姓激动了起来。
“太好了,朝廷不仅减了我们的田税,还降了粮价。四文钱一斤大米,这可是五十年前的米价呀!”
“是啊,当今皇上真是明君圣主。”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然而人群中有的人心中却一股怒火。
第936章 皇上的田挂天字黄牌
百安县县令于文光今年四十三岁,他是举人出身,虽然二十五岁就中了举,但后来三次考进士不中,便只能在地方当个小官,前几年,他被提拔上来做了百安县的县令,如今也算一方父母官。
县衙内堂。
司马煊正在看这两个月来百安县田地挂牌的登记名册,册子有三四十本,他已经看了两个时辰了。
看完后,他看着一旁的于县令,问道:“这登记的册子我都看了,你说说现在百安县的情况,还有多少田没有挂牌登记?”
于文光一边给这位新来的同州通判,自己的上级倒茶,一边有些为难的回道:“司马大人,百安县有一万两千三百二十一户,十三万五千二百人,有田地五十一万六千五百亩。这两个月有约三千户挂牌,挂牌的田地是六万多亩。”
“这么说,挂牌的田地连两成都不到。两个月,你们就干了这么点活?”司马煊有些生气的说道。
他来同州已经三个月了,今年他主要负责同州两个县的新政推行,但这新政实行起来十分困难,当地的官员办事磨蹭,拖拖拉拉。
于文光见上级生气了,忙解释道:“司马大人,不瞒您说,我们这已经算快的。这百安县县衙加上差役也就一百二十号人,每天至少有一半人出去干活,但这民间百姓对新政不了解,我们得挨家挨户去解释,这解释通了,百姓们才开始挂牌登记田产。这些家里田少的农户倒是好说,他们愿意配合官府登记,但是那些大户可能难了,道目前为止,也没有几家大户愿意登记。”
“我之前不是说了吗?先让绿牌户登记领牌子。”司马煊回道。
他可是写了详细的新政推行办法,先让愿意挂牌的先挂,然后再逐个击破,直到每一亩地都挂牌登记。
于文光。“下官已经按您的吩咐去做了,但这百姓们即便愿意,也没有那么快,还有一些人均田数超过五亩地,但超过的数不多农户,他们也想拿挂绿牌,所以还在卖出多余的田,等卖出了多余的田,他们才会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