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折子是?”
顾瑶发现这两封密折是没有写名字的。
“皇上,这两封密折都是刚送来的,上面那封是皇城司的人送来的,底下那封是一个叫宋飞宇的男子送来的。”王公公在一旁回道。
“宋飞宇?”
顾瑶疑惑的蹙了蹙眉,这个名字他十分陌生,好像没有听过。
“那个宋飞宇走了吗?”顾瑶可不记得文武百官中就任叫这个名字。
“皇上,这个宋飞宇只是将这信送到了午门口,交给一个守门的士兵就走了。”
奴才刚刚去问了那个士兵,他说送信给他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穿一身黑衣,戴着个斗笠,腰间别了两把刀,像个江湖中人。
江湖人?
顾瑶心中很疑惑,她摆手示意王公公退下去,然后她先拆了这封密信。
拆开后,顾瑶看向里面的文字,熟悉的字迹,是秦萧写的:
(皇上,臣已经离开了同福县,同福县死了不少百姓,救灾粮并没有及时送到,臣暴了身份,逼当地的大户将粮食借了出来,这才救了几万灾民。臣有一事要禀报皇上,据臣目前打探到的消息,这四县接连决堤,可能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有百姓在决堤前看到有几个穿黑衣的男子去了河堤上,还带了工具,随后就决堤了。臣已经找人护送那两个百姓来金陵。)
顾瑶将这封信读了两遍,读到第二遍时,她的手不自觉中发抖。
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读到这几个字,顾瑶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炸了。
“王德全!”顾瑶突然大喊一声。
王公公没想到自己刚出去就被叫回来了。
“皇上,您怎么了?”王公公感觉皇上此刻的样子好可怕,脸色通红,怒不可遏的好像要随时下旨杀人了。
“你即刻去皇城司,让他们派人去找刚刚送信的宋飞宇,找到后,让这个宋飞宇进宫,朕要见他。”
顾瑶想秦萧不得不让江湖人给他送信回来,定是他在杨州被什么人盯上了。
上一次他的信是通过驿站送来的,这一次他却使了个江湖人送信,这很反常。
还有他在信中说的,可能是有人故意毁了河堤才导致这次杨州洪灾。
如果是这样,那就得好好查了。
第939章 她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顾瑶发现自己此刻联系不到秦萧,秦萧可以写信送回来,但自己却无法将信送到他手上,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他现在在杨州哪个地方。
他暴露了身份,继续待在杨州是有危险的。
紧接着顾瑶拆开了桌上的另外一本密折,这折子也没写名字,但顾瑶知道这是皇城司送回来了。
(臣皇城司使朱彪奏报皇上,臣已经按照皇上吩咐秘密派人盯着杨州几个织造厂和华南布政使衙门。现汇报如下:杨州春江织造厂的织工说,春江织造每年可产丝绸十万匹、棉布和麻布各二十万匹。杨州另外五个织造厂,每年所产的丝绸也在十万匹以上。)
看到此处,顾瑶很疑惑。他记得杨州这几个织造厂每年给朝廷上缴的丝绸是四万匹。每产十匹丝绸需要向朝廷上贡两匹,也就是缴纳两成。按这个数,杨州这几个厂每年产的丝绸应该是二十万匹。但现在一个厂就能产十万匹,六个厂明显不止二十万匹。
顾瑶接着往下看:
(皇上,臣派了三个人去盯华南布政使衙门,发现除了杨州的官员,还有几个当地的商人去过布政使衙门,华南布政使郭德海亲自见了这几个布商。另外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臣派去的盯梢的人有一个被布政使衙门的人发现了,他们将这个将士打死了。)
(皇上,臣怀疑布政使衙门的人和杨州当地的商人有勾结。下一步该怎么做,还请皇上指示。)
看完这份密折后,顾瑶感觉胸口像是压着千斤重的石头。
她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这杨州不是某个官员有问题,而是从上到下都有问题。
他们竟然敢将她派去的皇城司的人直接打死。
这地方真是烂透了。
顾瑶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一下。
此时此刻,她真怕自己活活气死。
想了好一会儿后,顾瑶拿起了笔,然后亲笔写了一密诏:
(皇城司使听命,收到此诏书后,找到杨州新任知府苏琦,让他调驻军即刻查封杨州的六个织造厂,抓捕织造厂负责的布商,就地审问后押送金陵。此外,务必找到这些织造厂的账本,全部密封。)
顾瑶此刻不清楚这些布商和杨州当地的官员到底勾结起来干了些什么。
但凭目前秦萧反应的情况和皇城司打探到的消息,这些织造厂一定隐瞒了丝绸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