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青怎么好跟她们计较,古太妃能来替两位太妃解释,也是难得的仁厚,太后又不在,正好宫里有些事情交给德高望重的古太妃去办。一来二去,古太妃就往凤仪宫走的极熟了,赵东临的消息,她知道的也最快。
平峪关如今的守将也是跟着先帝打过天下的老臣,名叫程知杰,人虽在边关,京城的消息却也灵通,朝堂上的局势也略知一二,他自己官职并不高,神仙打架怎么也轮不到他遭殃,只安安心心办好差就是。哪知皇上冷不丁一个愣子跑到平峪关来,一下将朝堂的目光全都吸引了过来,他本就不敢擅自放皇上出关,要知道关外都是兵强马壮、杀人如麻的鞑靼人,皇上万一有个闪失,他脑袋就得搬家了,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皇上的人马拦截住,第二日又收到一封信,千叮万嘱不准放皇上出关。
信是议政大臣李霨送来的,听说这个人跟靖王走得极近,显而易见,李霨的意思极有可能就是靖王的意思。程知杰接到信,简直火冒三丈,心想老子又不是傻子,活得不耐烦了,放皇上出关去送死,本来他拦着皇上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朝廷大义着想,是应该的,你来这封信给我,我公心也变成了私心,别人还以为我是靖王一党,如此听话,这不是坑人吗?
将来皇上知道,能饶的了他?程知杰愁的发如雨下,可紧接着距离平峪关上百里的彭城守将来信说,发现关外鞑靼人的影子,鬼鬼祟祟,不知道准备干嘛。程知杰本就有定时出关巡视的习惯,可这个消息捏在手里就有些犹豫,无他,实在是太巧了些,皇上来了,鞑靼人也来了,他们心有灵犀?
还是底下人一句话点醒了他,“将军不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李大人这封信吗?拦住皇上是忠心,出关巡视也是责任,将军该干嘛干嘛,就是将来上头知道了,咱们按规矩办事,有何不对?”
一语惊醒梦中人,程知杰赶紧叫人下去准备出门,反正他是万万不能参与党争的,还是那句话,办好自己该办的事情,先把自己摘出来再说。至于胡闹的皇上,既没有因他的阻拦而滥杀无辜,也没有用带来的兵勇强行破关,可见是明理明智的君王,如果那封信真是皇上暗中操作送到他手里的,对方或许不像外面传的那样纨绔。
皇上成功出关的消息在第二天送到孟古青手里,后面每一天都可以算得上捷报,欲拒还迎、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最后带着五千人堵上合围的最后一个缺口,甚至亲自上阵杀敌,每一个消息传到京城都几乎是平地一声雷,炸的上上下下沸腾不止。
古太妃每一日都来听消息,笑着跟孟古青道:“你看,我就说皇上吉人自有天相,他是受祖宗保佑的,赵家的人生来就是战场上的猛虎,娘娘你没见过我的竣儿,他从会走路就会玩小弓箭,先帝当时亲自下旨叫人给他做了一把弯月弓,连箭头都是金的,他喜欢的不得了,晚上睡觉还要抱着……”
金子都是软的,伤不了人,孟古青也听太后说过,说赵东临幼时玩弹弓,弹珠也是金子做的,这两兄弟很受先帝喜爱。赵竣若是不死,一个王爷的位份跑不了,古太妃也不用年纪一大把还要应酬宫妃们挣束脩,看她感伤难过,心里怪同情的。
捏着的这一把汗,听到皇上大获全胜准备回来时,总算是松开了。
十月二十九是重阳节,没几天日子了,太后传信要回来过节,宫里内外喜气洋洋,显是赵东临打的这一场胜仗,激励人心。在这样高昂的氛围下,太后也说要像年节那样宴请内外命妇,节日的规格就小不了,凤仪宫上下又陷入紧张的节前筹备中,这种事,都是做熟的,虽然忙,但忙而不乱。
秋日的午后,想起上林行宫的枫叶里,孟古青跟采薇道:“早知道这么顺利,咱们也在行宫等着就是了,听说明月湖的螃蟹又大又肥,咱们可以一边吃螃蟹,一边赏枫林,那才是神仙不换的日子。”
“娘娘要吃螃蟹还不容易,咱们庄子里有的是,我听我哥哥说,还是养在稻田里的。皇上既然马上回来,宫禁差不多也该解除了,叫他们送两筐来很容易。”
孟古青摇摇头,尘埃还未落定,越是最后关头越不能乱,她要是为了自己早点吃到螃蟹而解除宫禁,里外又有话说了,岂不是自打嘴巴?越是上位者,越要做好表率,不然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她可没忘记徐贵妃爆出未婚先孕时被说成什么样,还有她自己,也因徐贵妃生产差点被下毒一事受尽流言蜚语,说起这个,幕后黑手还没有找到,现在万不到放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