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63)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在皇后清凌凌的目光下,徐贵妃觉得自己简直无处遁形,可她说的话即使有私心,也全都是事实,她家里这两日已经递了好几次信进来,叫她一定要将大皇子保护好,其余的不用操心。可不操心是假的,纵使皇上待她的情分不如从前,但她有大皇子,转换余地大大的有,她不想那个人死,不想守寡,然而就像她自己说的,凡事有万一,即使再心痛,该做的打算还是要做。

孟古青又不蠢,从徐贵妃的话里就听出她的意思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方寸大乱,想得到这些,又能放下芥蒂来示弱,已经很了不起。只是这一团乱,她也不知道怎么排解,本来依照她的记忆,赵东临这一次肯定没有事,可身边人人都这么惊恐,多少还是影响到了她。

最主要的是,有些事情的改变也证明历史不是不可更改的,她亲眼目睹最大的变化就是眼前这个人,隆宠不衰的真爱,似乎已经时过境迁……想到这里,她悚然一惊,那她所熟知的历史还能倚仗吗?

不会的,不要自己吓自己,赵东临不是有勇无谋的,也从未见他做过无把握的事情,孟古青定了定心神,“你们认识十几年,你应该相信他。”

徐贵妃猛地抬眼,心里所掩藏的一切情绪,似乎都因为这句话破了防备倾泻而出。她其实一直都不愿意去恨皇后,恨是最无用的情绪,可她更不愿意去恨皇上,他们从小认识,她爱他至深,想不到要怎么去恨,直到现在都还觉得他们是最熟悉了解彼此的,也不明白好好的,为什么他态度大变。

直到皇后一语中的,原来她以为的了解是如此脆弱,她对他的信任连只认识了一年的皇后都比不上,徐贵妃眼中第一次流露出明显的怨恨,“是啊,自从皇后出现,他就慢慢不理我了,有什么话只跟皇后说,有什么事只跟皇后商量,我上哪儿去了解他,又有何凭仗全心全意信任他呢?”

第026章 下辈子再成亲

徐贵妃只来了那一次,后面再没来过,有两次红芙过来,说是贵妃想念母亲,想宣杨夫人进宫陪伴,求娘娘恩典,——孟古青一回宫便下了闭门的旨意,倒不是怕前朝后宫互通有无,实在是特殊时期,不得不谨慎,防患于未然。这在徐贵妃看来,或许就是针对她了,毕竟宫里就她娘家的人走动勤快。

孟古青并非为难她,却也不愿意为她开先例、搞特殊,自然驳回了,后面蒹葭宫便整个沉寂,除了领取每一日的用度,很少有人出来走动,大皇子更是再未在人前露过面。这一次算是彻底得罪徐贵妃了,其实从赵东临表态的时候,她就站在后

宫所有女人的对立面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她不愿意害人,也缺了点抢夺的野性,她也明白自己的性子,说好听是无欲则刚,实际是懒散懦弱,行事非常被动。

不想争,更不擅长争,而后宫历来便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她其实一点都不适合这里,之所以一直拒绝赵东临,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不过,她虽然怕事,事情找上来,也没有一味躲着的道理,赵东临‘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她还不是淌进了这趟浑水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其他妃嫔不像徐贵妃有大皇子当靠山,虽然也不安,却不敢去搅扰皇后,太妃们就没那么多顾虑,又是长辈,韦太妃跟刘太妃日日往凤仪宫跑两趟打听消息,话里话外的意思,又是焦急又是暗怪,要不是都没有儿子,简直都想出宫避险。皇后没有走,她们也不敢先提出来,历来的规矩,也没有太妃回娘家养老的道理,这个时候提出要去皇陵守孝都晚了。

孟古青还算脾气好的,可日日听两位太妃车轱辘话来回说,心里也觉得无奈,好好将两位太妃安抚走,扶桑送了人出去,转回身又带了一个人来,却是古太妃。古太妃表现的相当镇定,也不知她是真不着急还是怎样,居然还有心情安慰皇后娘娘,几位太妃那里,也帮忙来回劝着,孟古青很感念她的帮忙,亲自起身请古太妃坐下。

“娘娘不要跟我那两位老姐姐一般见识,她们这辈子的运也真是坏,以前在先帝后院熬油似的,常年见不到先帝一回,娘家又不中用,都是苦日子里淌过来的,临了,还当有安生日子过了,咱们的皇上又是个有雄心的,有雄心的皇帝哪个没有一番事业要做,就安分不了,不过咱们皇上吉人天相,肯定能平安归来,到时候,她们就消停了。”

韦太妃跟刘太妃孟古青是知道的,两个人都是先帝征战时期从民间带回来的,短暂的受过一段时间宠,被先帝抛在了脑后。韦太妃能生下常乐公主,还是当时几个好姐妹在先帝跟前说好话,推荐她,又被先帝想起来,招幸了一次,才有了一个孩子。刘太妃更倒霉,完全就是个小透明,一个孩子都没养下,幸好武朝没有妃嫔殉葬的规矩,太后慈悲为怀,容她在后宫养老,却也有个不争气的娘家需要时不时帮衬一下,听说刘太妃的供奉有一半是给娘家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