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来得及去得快,每次抢完就跑,遁入大漠,摄政王恨的牙根痒痒,奈何内患堪忧,腾不出手收拾。赵东临登基的这十年间,塔脱王子一共入侵二十四次,每次都是抢完东西杀完人,一溜烟跑掉,实为北面大患。
这是一个对手,同样是一个靶子,赵东临从年初就在打他的主意,一直叫人注意着,看他什么时候会再来。靖王不肯放过收服南燕小朝廷千载难逢的机会,赵东临同样不肯错过靖王远离京城这样的天赐良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做准备,等的就是这一刻,现在,这个如小豹子一般被挤的快没了生存空间的少年皇帝,终于露出了他的利爪。
他这个时候来,肯定有事情交代,所以她一直没开口,等着他说。赵东临分析完局势,突然紧紧抱住她,“皇后,你要等我回来。”
“我当然会等你回来,不过就是一个鞑靼小王子,每次抢完就跑,不敢南下,胆识也就那样,你肯定能收拾得了他。”这个时候,她只能加油打劲。
他当然收拾得了,问题是,他手上的兵力……赵东临深深眷恋的看着皇后,细细描摹她的眉眼,似乎要将她刻在心上,千言万语也不过汇成一句等他回来。胜利回来,一切好说,万一……他这个皇位也就坐到头了。
送走赵东临,扶桑跟采薇担忧地进了皇后的卧房,孟古青却没那个精力跟她们解释,她坐在椅子上,叹一口气,从今天开始,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趁着皇上抽风跑掉的消息还没有太多人知
道,孟古青第二日就向太后请辞,说是下半年了,事情多,年关很快就来,她想先回去料理。太后脸色沉着,一来也是知道消息的,明白皇后不放心京里,要回去亲自看着,她笑着牵住皇后的手,“那你就先回去吧,明儿阳娥跟靖王妃、何夫人也来,我却还要住一段日子,等天气凉爽了再回去,就不送你了。”
孟古青思量片刻,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一则才来了一个月,婆媳俩都匆忙往回走,惹人窦疑,二来将靖王妃跟何夫人留在上林行宫,关键时候可是重要人质。唉,她以前都不考虑这些的,现在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说相当灵敏了,逆境果然锤炼人的意志。
回到京中第三天,皇上带着禁苑五千人就跑到关外的消息散播开来,自然是群情大哗,说啥的都有,包括朝堂上新认命的几位老臣也是又气又急,都觉得自己被皇上给涮了,他知不知道自己一条命系着他们这些老东西全家几百口身家性命啊,跑之前好歹说一声,大家商量商量嘛,——虽然商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准去,打死也不准去,可,唉,眼下的烂摊子还不得不收拾。
靖王在京中眼线巨多,迟早会得到消息,幸好人在千里之遥的南方,鞭长莫及,就是想回来,韩权跟赵璋也不是吃素的。没了靖王这个主心骨,其余人不足为惧,眼下主要的是稳住局势,又听说太后守着靖王一党许多家眷在上林行宫,皇后回了京城给几位老臣带去了皇上的消息……原来是早有准备,他们这个皇帝,年纪小,魄力不小,跟着他混,希望能活到寿终正寝。
京中局势晦涩,平静的表象下,波云诡谲,但日常看起来,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日子也只能如往常一般过。孟古青回到京中,将赵东临留给她的几封信送到了几个手握大权的朝臣手里,想来那些都是他信任的,而这几个老臣也只能依靠看重南人的皇上,因为,皇上一旦有事,换任何一个东胡亲贵上来,都没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当初摄政王入京城,恩威并施,可是杀了二十几万人。留下来的那些人一个个都不是善茬。
如此休戚相关,就算是为了自己,老臣们也得帮皇上守住皇位、守住江山。后宫的一众人等,也是需要安抚的对象,幸而太后的几位掌事姑姑也是从大风大浪淌过来的,很是镇得住,每日该干嘛干嘛,严守宫规,即便人心浮躁,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往枪口上撞。
徐贵妃听到消息,往凤仪宫来哭了一场,看她眼圈红红的惊惧样子,可以想见,赵东临什么都没有跟她说,孟古青也只能尽力安抚。
徐贵妃是个明白人,现在她跟皇后可以说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船翻了谁也别想活,是以什么异样心思也没有了,“求娘娘跟我说实话吧,皇上到底带了多少人,他要去干什么,要做的事情到底有几分把握。京中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一旦有个什么……”察觉自己的话不大中听,忙道:“当然最好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平安归来,可凡事有个万一,到时候贤儿就是皇上唯一的继承人,娘娘这么受皇上器重,我知道娘娘一定会尽全力保住皇上唯一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