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静妃(58)

作者:青灯 阅读记录

靖王冷看侄子皇帝越来越不像话,也不知他是真昏了头自毁长城,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打算,想一想自己的支持部众,有恃无恐,扶一扶耀眼的金腰带,大马金刀往外走。近来南方不大太平,他也没心情跟皇子侄子斗心眼,韩权跟赵璋还跟南燕小朝廷僵持着,南燕竟然请动了盘踞南方的齐国援助,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对武朝来说,事情棘手,万一打了起来,却是他的一大机会。

上林行宫原是摄政王时期建造用来招待北方来宾的一处行宫,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整个占地面积上千亩,其中的建筑大多邻水修建,大湖小河连接成片,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孟古青还听过宫里的小道消息,摄政王曾经有过将赵东临移到这里来‘居住’,自己在京城称帝的打算,幸而天不假年,计策没得逞,赵东临也就免了被囚禁于此的命运。

不过在孟古青看来,上林行宫可是个好地方,前世她也去过不少园林或者山庄旅游,大多是人为雕刻建造,现代商业化气息繁重,哪有现在这样自然的风光。最主要的是,这里远离皇宫纷争,完全自由,太后住的松鹤堂离她也不近,相较于跟皇后聊天,太后还是喜欢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老妯娌们待在一起,毕竟一辈的人说得到一起去,还可以回忆共同拥有的往事。

皇后每日只需要去太后松鹤堂请安,陪着吃午饭,其他时间,太后跟其他人摸牌、逛山庄、请附近观音庵的师太们来讲经,玩的不亦乐乎。孟古青刚开始也随着太后笼统逛了几圈,看惯了之后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这一趟跟太后很相熟的成老王妃也来了,成老王妃膝下无女,三个孙女也都嫁人了,身边竟然带着一个女孩子,介绍给太后说,闺名叫黄娴。

孟古青一听,立时精神起来,知道这一位就是黄固生的那位女儿。自从上次黄固生扬名不成反出了洋相,为人谨慎不少,专心专意将心思放在了崇文馆编书的工作上。赵东临下了一道命令给他,说是民间的孤本遗志不少,命黄固生前往寻访,尤其是江南形胜之地,说不定藏着不少名家大儒,不管皇上是什么意思,就算是真发配了,也没有抗旨不遵的道理。

黄固生也只好去了,没想到竟然没有带家眷,后来孟古青才知道,原来黄娴的一个姐姐嫁给了成老王妃的一个侄孙,经人中间这么一撮合,成老王妃才认识了黄娴。黄娴呢,到底是十六岁风华正茂的少女,也实在有几分才气,为人也很贤淑端庄,成老王妃知道太后喜欢才女,专门把她给带来的。

黄娴也确实不负成老王妃所托,待太后既有对亲祖母一般的亲近体贴,又有对尊者的恭敬仰望,解语花一般陪在太后身边,太后摸牌的时候都叫她在一边看着,比皇后兼侄女的孟古青还吃香。最重要的是,极会做人,每次一见皇后来,诚惶诚恐便让开了太后身边的位置,搞得好像很惧怕皇后似的。

孟古青摸摸自己的脸,她长的没那么可怕吧?还是她将内心对黄家的不以为意表现的太明显?

这一日,在太后殿前狭路相逢,老远看见她过来,黄娴便忙蹲身行礼,孟古青自然和颜悦色请她起来。黄娴抬起姣好的面容,宛如一朵温柔小白花,道谢站了起来,说是近来月亮好,行宫的桂花开的花团锦簇,花香怡人,她跟几位同来的小姐准备设个小小的宴会,月下赏花,请皇后娘娘赏脸。

孟古青是知道这些贵族小姐的聚会内容的,左不过吟诗作对、连句赋诗那一套,恰恰这是她最苦手的,平常宫里的宴会躲都来不及,哪里还往上去凑?便婉拒了黄娴的提议,叫她们好好玩。黄娴又是一副唯恐不够恭敬的表情,“家父前些时候言行无状,得罪了皇上跟皇后娘娘,臣女请娘娘赏月一来借此代父亲赔礼,二来娘娘母仪天下,乃是闺阁典范,我们都想沐浴天恩,亲近娘娘,娘娘不来,就真是怪我了。”

想来黄家也知道自己得罪皇上狠了,不至于明旨降罪,心里不喜是一定的,所以连黄娴都出来活动了,还特意给她来道歉,黄娴是怎么知道是她向太后举荐黄固生的?只能说,这宫里真没有秘密。

她是对黄娴写的那些东西不以为然,初初见面,也无法对一个长相乖巧的小姑娘为难不是?她是真不愿意去,她很清楚自己跟古代这些大家闺秀相比的短板,本来她们东胡贵女就不通文墨的,万一晚上人家真连诗,她不是现成的垫底。孟古青不去,黄娴泫然欲滴,也不好勉强,怏怏去了。

弄得采薇跟扶桑也是一脸莫名其妙,扶桑更是直接,“我看这位黄小姐花头真不少,别不会跟她爹一个打算,借着娘娘扬名吧?这样的话,也太阴险了,娘娘你不去是对的,这些可恶的南人,一个个花花肠子怎么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