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公务员捉妖日常(167)

作者:巨型野兔 阅读记录

李元信捋了捋胡子,抬眼道:“你知道了还问?”

“什么叫我知道了还问?”舒慈急,“杜月恒怎么可能故意破坏和谈?还有,天仁寺的案子不是由我们大理寺办理?怎么又扯上他们神策军的事情了?”

“啧!还说!”李元信挥挥手,示意她闭嘴,起身去将门带上,“此事可不能胡说!”

舒慈大惑不解,皱着眉头瞪他。

李元信只能压低声道:“事情是有这么个事情,你都听说了吧?茀夜使节因所赠佛像被盗,又被扣押在天仁寺大为火光。讲经仪式被取消,和谈一事又被搁置,那几人竟和圣人告状,说是鸿胪寺故意找他们麻烦。圣人这才下令彻查鸿胪寺,小杜大人主司此事,不免首当其冲。”

“他们无凭无据的,凭什么抓人?”

“哎!又瞎说!”李元信瞪了她一眼,“神策军在皇城之中主管调查官员,怎能说人家无凭无据?”

见舒慈还要理论,李元信又问:“你啊,你就是关心则乱。你想想,现在圣人为何彻查此事?”

舒慈听他又打起哑谜,纵使心急如焚,还是配合地道:“属下猜测,是圣人看重茀夜,所以才彻查之事。”

“不错,但你只说对了一半。”李元信道,“你可知道圣人为何看重茀夜?”

舒慈懒得与他一来一往,只得行了个礼道:“还请大人明示。”

“茀夜本是西域一个小国,但民风彪悍,军力强大,在西域与吐蕃、天竺等各国成掎角之势。但自从百年以前,茀夜国王推行佛法,民生繁荣,领土不断扩张。虽不能与大唐相提并论,但势力也是愈来愈大。长久以来,朝中对茀夜态度,一直有两派——一派主和,联茀夜对抗吐蕃,保我大唐边境和平;一派主战,不如一鼓作气,将茀夜一国纳入麾下,如新罗、南诏。”

“主和一派的,是嘉阳公主。此前的和谈,也是鸿胪寺一手促成。如今和谈失败,太子等朝臣要求严查此事。”

不愧是李元信,消息灵通。舒慈暗自咂嘴,不用他再明说,另一派自然是与公主针锋相对的太子一党,神策军早在太子势力之下。只是她没想到,鸿胪寺竟也已表明态度。但她还是不解:“若是如此,茀夜使节执意放弃和谈,正是出兵的好时机,为何要对鸿胪寺穷追不舍?”

李元信不说话,连连摇头,直叹道,孺子不可教也!

舒慈这才反应过来,此次和谈破裂已成定局,既可以出兵茀夜,又可以借机打击公主一派,太子一党何乐而不为?不禁大骇道:“那杜月恒岂不是成了饵兵弃卒?!这怎么成??”

“你怎么比他爹还急?”李元信教育道,“以我多年的经验,这朝堂之上,形势多有变换,虽神策军抓了杜月恒,但多少忌惮其他势力,或许并不会赶尽杀绝。若能证明杜月恒无罪,方可救小杜大人于水火之中……”

废话连篇!舒慈心道,但这话却点醒了她,打断他道:“李大人,杜大人二十年前是干什么的?”

“啊?”

“我问杜月恒的爹,杜谌义大人,二十年前是不是也在朝中做官?”

“你这话问的!”李元信猛地被打断,很不高兴,竖起大拇指不耐烦地指了指天上,“怎么连自己的长官都不知道了?二十年前,杜大人正是咱们大理寺的长官——大理寺卿啊。”

舒慈如梦初醒,不等他将话说完,转身就跑。

骊山娘娘的记忆中,分明还出现了杜大人。若他二十年前在大理寺为官,应是代表官府查案。

那么,大理寺中一定还保留着当时的卷宗!

第79章

卷宗保存在偏厅之中,此处面积甚至比天仁寺的还要大上许多。

一打开门,同样灰尘四起,霉湿气混着陈旧墨水味扑面而来。高祖设大理寺以来所有案子的卷宗痛痛堆放此处,舒慈仿佛进了迷宫一般,千万卷案牍,自地面直堆至梁下,堆积如山。一排又一排书架层层叠叠,通道挤得转不开身,成遮天蔽日之势,

天色渐晚,暮鼓即将敲响,窗户被一排排书架遮挡,屋内已是日光昏暗,暗无天日。

按理,大理寺中有专人整理每一年卷宗。并列有卷宗目,可根据年份、日期、类型等寻找对应编号,即可快速找到案卷。可惜,舒慈只知道此案发生在天和三十六年,具体时间多半是松丹云四月至天仁寺以后,案件类型为凶杀。

实在无计可施,舒慈长叹一口气,只得从四月开始找卷宗。她点了只烛灯,找到天和三十六年的架子,小心翼翼将蜡烛放在脚边,先取出四月一卷,卷首一页卷目,并看不出哪件案子与此相关。

远处暮鼓响了,日暮西沉,天边一半为明,一半为暗,正是昼夜交错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