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别来无恙。”黑衣人声音沙哑,将鼎重重砸在甲板上,“有了这归墟鼎,蓬莱岛的长生秘术唾手可得!”他话音未落,鼎中突然涌出黑色雾气,所到之处,海水瞬间沸腾。
苏迁迁将传国玉玺按在甲板上,金光与黑雾相撞。她想起先帝密诏中的治国之道,不是依靠虚无缥缈的长生,而是心系百姓。“真正的秘术,从来不在鼎中!”她挥剑斩向黑衣人,“而在这万千黎民的安居乐业中!”
随着归墟鼎轰然炸裂,黑衣人惨叫着坠入海中。苏迁迁望着渐渐平息的海面,知道这只是蓬莱岛计划的开端。但她不再畏惧,因为身后是民心所向的山河,是陛下与百姓共同书写的崭新篇章。
夕阳西下,战船缓缓返航。苏迁迁站在船头,看着海岸线越来越近。她握紧空间戒指,那里藏着的不仅是对抗阴谋的宝物,更是守护这万里江山的决心。新的挑战或许还会来临,但她已准备好,与天下臣民一道,续写这盛世长歌。
第197章 赏赐
宣德殿外,晨雾裹挟着初春的暖意,将巍峨宫阙笼罩在一片朦胧金辉中。苏迁迁端坐在凤座上,望着阶下肃立的群臣,目光掠过刘元帅染血的甲胄、参将缠着绷带的手臂,还有角落里捧着万民伞的百姓代表,指尖不自觉摩挲着先帝留下的空间戒指——那里面,珍藏着每一位功臣的功绩名录。
“陛下驾到——”
随着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寂静,帝王身着十二章纹龙袍稳步走来。苏迁迁余光瞥见阶下跪着的周婉,这位曾被发配岭南的女子,此刻鬓间别着素雅银簪,怀中抱着女学弟子绣的锦帕,帕角“恩泽四方”四个字刺得人眼眶发烫。
“此次平叛,诸位爱卿功不可没。”陛下的声音沉稳有力,“刘元帅率铁骑千里奔袭,解泉州之围;陈将军夜袭倭寇据点,夺回归墟鼎……”他抬手示意,礼部官员即刻展开长长的功劳簿,“皇后娘娘统筹全局,更以传国玉玺破邪术,护我山河无恙,当受首功!”
殿内群臣轰然跪地,齐呼“皇后娘娘千岁”。苏迁迁起身行礼,目光扫过万宝楼旧址改建的义学堂图纸——那是她坚持将查抄的奸贼产业化作惠民之所。当视线落在禁卫军方阵中王统领的遗孤时,她从空间戒指取出一枚刻着曼陀罗逆纹的玉佩,那是在醉仙楼地宫找到的王统领遗物。
“王将军之子王昭,自请继承父志。”苏迁迁将玉佩系在少年腰间,“即日起入羽林卫,随陈明将军历练。”少年红着眼眶叩首,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惊飞了檐角栖息的白鸽。
封赏如流水般展开。参将获赐免死金牌,副将封地连跨三县,就连在刑场拼死传递情报的小太监,也得了个御膳房管事的实职。当苏迁迁将灵丹药方赐予太医院时,白发苍苍的院正老泪纵横:“此药可解百蛊,实乃苍生之福!”
突然,殿外传来骚动。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闯了进来,为首的老汉捧着个粗布包裹:“皇后娘娘!俺们是泉州渔民,倭寇烧了俺们的船,是您派来的军队救了全村老小!这是自家晒的鱼干,您一定要收下!”
苏迁迁接过包裹,鱼干的咸腥味混着海风气息扑面而来。她想起海战那日,有个小士兵为保护百姓船帆,生生用身体挡住了倭寇的箭矢。“传旨,泉州三年税赋全免,再拨三十万两白银重建渔村。”她声音发颤,“另外,让工部派人教授新的造船术。”
日暮西垂时,庆功宴在太和殿摆开。苏迁迁端起酒杯,走向独坐角落的周婉。女子慌忙起身,裙摆扫过案几上的女学名册。“岭南办学,可还顺利?”苏迁迁瞥见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最小的女童才六岁。
周婉眼眶通红:“承蒙娘娘恩典,如今已有八十多个姑娘能读书识字。只是……”她咬了咬唇,“那些曾与天机阁有牵连的家族,后人仍被百姓指指点点。”
苏迁迁放下酒杯,取出先帝密诏副本:“明日昭告天下,凡改过自新者,既往不咎。若有在地方行善积德者,可入朝为官。”她望着殿外渐亮的宫灯,“这江山,从来不是一人一姓的江山。”
深夜,苏迁迁站在坤宁宫的露台上,看着陈明将最后一道封赏旨意送往军机处。月光洒在她新得的凤纹金牌上,牌面“护国佑民”四个字闪着温润的光。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惊起一滩宿鸟,却惊不破京城百姓酣睡的梦。
“娘娘,蓬莱岛的消息有眉目了。”陈明突然出现,手中攥着半卷残破的海图,“暗卫在一艘倭船上,发现了刻着曼陀罗的航海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