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我谋划了二十年...”女子的身体在金光中逐渐透明,她绝望地看向苏迁迁,“你以为平息叛乱就能人心归一?天下百姓早已怨声载道,饥荒、瘟疫...这些可都是天机阁在各地布下的暗棋!”
苏迁迁冷声道:“你错了。”她展开从坤宁宫密室获得的竹简,上面记载着先帝未竟的惠民之策,“真正的人心,不是靠阴谋诡计收拢。陛下已下令开仓放粮,减免赋税,那些被天机阁蛊惑的百姓,自会看清真相。”
随着女子化作飞灰,地宫开始崩塌。苏迁迁在混乱中抓住陆明渊,从他怀中搜出一卷密函,上面详细记录着天机阁在各地的余党分布。当晨光刺破云层时,醉仙楼已化作一片废墟,而京城百姓却在街头巷尾传颂着皇后娘娘平叛的壮举。
三日后,皇宫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苏迁迁身着华服,站在天坛之上,将先帝密诏与天机阁罪证公之于众。当诏书读到“减免三年赋税,开粥棚救济灾民”时,百姓山呼万岁,声震云霄。她望着欢呼的人群,将空间戒指中的灵丹药瓶握紧——这场持续数年的阴谋终于落幕,但守护江山、收拢人心的路,她才刚刚启程。
寒风掠过龙袍的金纹,苏迁迁转身走向皇宫。远处,炊烟袅袅升起,一派祥和。她知道,唯有以仁治国,方能让这万里山河真正人心归一。
第196章 刑部
春雪消融,御花园的红梅开得正艳。苏迁迁斜倚在九曲长廊的朱漆栏杆上,指尖摩挲着空间戒指中最后一枚玉简。醉仙楼一役后,天机阁余孽如惊弓之鸟,暗卫循着陆明渊的密函,已在江南捣毁三处隐秘据点,但玉简中提到的“海外蓬莱岛”,始终像悬在心头的利刃。
“娘娘,刘元帅求见。”陈明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只见刘元帅风尘仆仆,铠甲上还沾着北方的雪粒,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舆图。
“这是从钦天监密室找到的。”刘元帅展开地图,边缘的烫金纹章赫然是先帝胞弟的私印,“标红之处皆是天机阁在沿海布置的暗桩,而此处...”他的手指重重落在东海某处,“正是传说中蓬莱岛的方位。”
苏迁迁的目光扫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曼陀罗标记,突然想起前世曾听闻的传闻——蓬莱岛上藏着能颠覆王朝的“长生秘术”。她将玉简与地图对照,果然在角落发现一行极小的朱砂字:“血月当空,秘术现世。”
“传令下去,让参将挑选精通海战的将士,打造五十艘战船。”苏迁迁将地图收入戒指,“另外,派人去万宝楼旧址,搜查所有与海外贸易相关的账本。”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孩童的笑声。
转角处,小皇子正追着一只蝴蝶跑,身后跟着几个宫女太监。苏迁迁看着孩子天真烂漫的模样,想起醉仙楼地宫的人彘蛊阵,心中一阵刺痛。自平叛后,陛下广施仁政,不仅减免赋税,还在各地设立学堂,但天机阁留下的创伤,仍需漫长岁月治愈。
“娘娘,刑部送来新的奏折。”陈明递上一叠文书,“那些曾被充军流放的官员眷属,已有半数申请回乡。其中有个叫周婉的女子,在岭南开设了女学。”
苏迁迁翻开奏折,“周婉”二字让她想起刑场上的周明远胞妹。同样的姓氏,却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她提笔批下“准奏”二字,望向宫墙外的万家灯火:“告诉地方官,凡开设学堂、医馆者,皆可减免税赋。”
夜色渐深,苏迁迁独自来到藏书阁。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先帝留下的典籍上。她取出从蓬莱岛舆图中发现的夹层,里面是半幅绣着星象的锦帕。锦帕上的北斗七星,竟与坤宁宫地下的图腾完全吻合。
“原来一切早有伏笔。”她喃喃自语,将锦帕与玉简重叠。刹那间,一道金光闪过,锦帕上浮现出一行小字:“欲破长生术,先寻归墟鼎。”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暗卫浑身浴血闯进来:“娘娘!江南传来急报,天机阁余孽勾结倭寇,在泉州港烧杀抢掠!”
苏迁迁霍然起身,眼中寒芒闪烁。她从戒指中取出灵丹药瓶,将最后几颗丹药分给暗卫:“传令刘元帅,即刻出兵泉州。我要亲自去会会这些跳梁小丑。”
三日后,泉州港硝烟弥漫。苏迁迁立在战船甲板上,看着远处倭寇的战船张牙舞爪地驶来。她取出玉埙,清音划破长空,竟与海浪声共鸣。陈明率领先头部队,手持从万宝楼收缴的火器,轰得倭寇措手不及。
混战中,一艘装饰着曼陀罗旗的战船破浪而来。船头站着个蒙着面的黑衣人,手中捧着个青铜鼎——正是锦帕上提到的归墟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