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我入宫当皇后(179)

作者:琪琪思格 阅读记录

苏迁迁将海图收入戒指,目光望向东海方向。那里,既有传说中的蓬莱岛,也藏着未竟的秘密。但她不再慌张——经此一役,人心归一,君臣齐心,便是再大的风浪,她也能与这万里山河并肩而立。

“传令下去,让钦天监密切观测星象。”她转身走向寝殿,“至于明日……该去看看那些新入学堂的孩子们了。”

夜色渐深,宫墙内灯火渐次熄灭。苏迁迁摸着床头先帝留下的玉珏,终于沉沉睡去。梦中,她看见百姓们在学堂朗朗读书,在新建的港口欢笑忙碌,而远处的蓬莱岛,不过是沧海一粟,掀不起滔天巨浪。

第198章 风波

盛夏的蝉鸣穿透宫墙,苏迁迁手持奏章立在勤政殿前的梧桐树下,斑驳树影在她新制的朱红官服上摇晃。前日论功行赏后,她力谏陛下设立“政令三司”——监察司、度支司、工务司,旨在将权力分治,杜绝天机阁之乱重演。

“娘娘,三司衙门的匾额已刻好。”陈明擦着额角的汗,身后工匠抬着鎏金匾额,“只是御史台那群老臣,又递了折子反对。”他递上的奏章上,墨迹潦草写着“牝鸡司晨,国之不祥”。

苏迁迁冷笑一声,将奏章收入空间戒指。自登基以来,陛下虽广施仁政,但守旧派仍对女子参政百般阻挠。她转身望向宫墙外的皇城,那里,三司衙门的新址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工地上飘扬的曼陀罗纹样旗帜,是暗卫们特意改制的警示标记。

“传旨,明日在宣德殿召开三司议政会。”她摸出戒指中的灵丹药,分给守在殿外的禁卫军,“让刘元帅、参将、副将列席,再把泉州百姓送来的万民伞摆在殿中。”

次日清晨,宣德殿内剑拔弩张。御史大夫王大人白发颤抖,举着笏板高声疾呼:“祖宗家法,后宫不得干政!三司若由皇后娘娘把持,必乱朝纲!”他身后,十几位老臣纷纷附和,殿内嗡嗡声不绝于耳。

苏迁迁却不慌不忙,抬手示意宫女展开一卷长轴。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自天机阁之乱后,各地官员贪墨救灾粮款、私吞工程银钱的罪证,最显眼处,赫然画着王大人侄子在岭南强抢民女的画像。

“监察司的第一桩差事,便是彻查这些蛀虫。”她的声音清冷如冰,目光扫过王大人骤然苍白的脸,“至于度支司,已核算出将查抄的奸贼产业变卖后,可修缮三百座学堂;工务司则会监督水利工程,确保今秋不再有洪灾。”

殿内一片死寂。苏迁迁转向陛下,郑重行礼:“陛下,三司各司其职,互相制衡。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三年内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臣自请卸任,以谢天下。”

陛下微微颔首,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准奏。即日起,皇后暂摄三司事务,凡三司决议,皆可先斩后奏。”他话音未落,王大人突然瘫倒在地,口中喃喃:“完了...完了...”

三司成立的消息如惊雷般传遍京城。苏迁迁雷厉风行,第一把火便烧向万宝楼旧址改建的义学堂。她亲自带着监察司官员突击检查,当场抓获两名克扣学生口粮的管事,判其充军边疆。此事一出,各地学堂纷纷自检,百姓拍手称快。

然而,反对声浪并未平息。七月十五中元节,三司衙门突然收到数十封匿名信,指控度支司司长与江南盐商勾结。苏迁迁连夜召集三司主官,在衙门内点起三百盏油灯,与陈明逐字逐句核对账本。当晨曦刺破夜幕时,他们终于发现了伪造的印章痕迹——竟是御史台某位官员的私印。

“好个借刀杀人之计。”苏迁迁将证据收入密匣,眼中寒芒闪烁,“传令下去,让工务司在御史台门前修建功德碑,将三司所做之事刻于其上。再把这些证据,送到每个御史手中。”

三日后,御史台门前围满了百姓。功德碑上,“疏浚河道十万里”“新建学堂五百座”等功绩熠熠生辉。当苏迁迁带着三司官员路过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呼:“皇后娘娘英明!”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千岁”声响彻云霄。

看着百姓们眼中的信任,苏迁迁握紧空间戒指。那里,还藏着从蓬莱岛海图中解析出的新线索。但此刻,她更在意手中的三司大印——这不仅是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陈明,准备明日的三司例会。”她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水利工程,“这次,我们要讨论如何让边疆的将士也能吃到江南的稻米。”

暮色渐浓,三司衙门的灯火次第亮起。苏迁迁站在衙门前,听着里面传来的激烈讨论声,嘴角终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她知道,这条路或许还会有无数荆棘,但只要秉持奖罚分明之心,以百姓福祉为念,这万里江山,终将在三司新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