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师声泪俱下(145)

作者:长尔鲨 阅读记录

圣旨上落了卫樾的帝印,内容也是卫樾这皇帝亲笔,下旨召林王、景王在自己的孩子里自行择选一位,送入国都——乍看是送“质子”,不仅不是好事,还让人警惕。

但紧接着便是,送入国都参选储君之位。送到三年内,定会选出储君,届时落选者可返归各国封地,不必留在国都。

——这就是卫樾和温催玉他们,为了从诸侯王手中借势,给出的虽然虚无缥缈但也足够有诱惑力的许诺。

卫榆收到的、转述给卫镜的“利诱”,都是这个,卫樾表示他不会选秀纳妃、不会有自己的子嗣,将来只会从如今匡扶他惩治庄王的诸侯王子嗣中,选一位立为储君、继承大统。

“这圣旨落款的时间是五年后,毕竟朕亲政后,还是需要时间理事安定。”卫樾道,“届时到了时日,若朕还未兑现承诺,你们自可拿出这圣旨昭告天下,逼朕兑现。”

林王看着圣旨,笑道:“这般,陛下的确十分有诚意。”

其实还是有风险的,毕竟不论少帝现在说得多情真意切,但庄王倒台、少帝亲政后若马上反悔,届时诸侯王们难道能联合起来反对少帝充盈后宫?

若少帝先下手为强,五年内就立了新生的皇子做储君,难道诸侯王们要冒大不韪逼他不立储君、或是废储另立?

但谋求储君之位,若是一点风险都不想担,也未免想得太美。

何况……卫镜看了眼卫榆,想到这个侄子此前的暗示。

卫榆虽然没有明说,但似乎知道什么内情,十分笃信少帝即便亲政,至少近年内不会有娶妻生子的念想。

卫镜不明细节,只得揣测——要么这卫樾已有心上人,求而不得也要为其守贞,要么这卫樾其实身体抱恙、对绵延子嗣一事有心也无力。

卫镜琢磨过后,觉得后者比较合情理。

若这少帝当真身子不行,那眼下的许诺倒是更靠谱了。

卫镜慢条斯理把圣旨放回木盒中,又合上盖子,把木盒拿到了手里。

“陛下是正统皇帝,庄王当年打着清君侧的名头逼宫、又摄政这么多年,如今陛下即将及冠,庄王仍不还政,本就罪该万死。身为大燕的诸侯王,为陛下排忧解难,是我等本分。”卫镜脸不红心不跳地表达“忠心”。

她接着又道:“只是还有一件事,不知陛下可否解惑?”

“陛下和卫榆先有交情,通过他联系我,再借我做联系梁王和齐王、还有先帝那仍在世后妃的跳板,此般行事,顺理成章。”

“我是女子,去探望认识的先帝后妃,礼节上问题不大。又自幼出了名离经叛道,擅为自己谋好处,我若愿加入陛下阵营,梁王和齐王受我行事影响,更有可能入伙。”

“而且,庄王摄政这么多年都没能对诸侯王下手,此次即便事败,庄王也没有屠尽诸侯王的能耐,我们不必多担惊受怕,算是以小谋大,还占了个为陛下做事的名正言顺,梁王和齐王必然能被说动。”

“听卫榆说,陛下除了他之外,没打算再加上和你们同辈的其他诸侯王,这也好理解,毕竟年轻一辈诸侯王继任都不算久、又跟雁安没什么情分,怕是心思灵活又心浮气躁。不如我们这老一辈,即便不答应和陛下谋事,也顶多作壁上观、看能否渔翁得利,再怎么都不会丢下脸面去跟庄王合作、泄露了陛下图谋。”

温催玉和卫樾确实是这个心路历程,闻言表情不变,继续听下去。

“只是……”卫镜一挑眉头,“如此这般算下来,我付出颇多,至少比梁王和齐王多,可从获利来看,倒不见得我比他们多出什么?”

这方面,其实卫榆之前就提醒过,说林王卫镜可不是随便能应付打发的,她多付出一分,必然要多得利至少一分。

卫樾看了眼卫镜拿在手里的木盒,道:“朕给梁王和齐王准备的圣旨,落款时间比给你们的要晚半年。”

也就是说,届时卫镜和卫榆可以早半年送子嗣到国都,在争取储君之位这件事上抢占先机。

“好!”卫镜笑道。

此番商谈,算是宾主尽欢。

离开之前,卫镜又想到:“陛下不怕我们几个诸侯王联手起来,等弄死了庄王,反过来对你不利?”

卫樾不慌不忙道:“你们若能联手,庄王还能安枕无忧这么多年?”

卫镜又是大笑。

当年庄王不敢自己登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忌惮给了诸侯王理由出兵,诸侯王们若是联手,庄王斗不过。

而诸侯王们这些年放任异姓王摄政,有的是自己弱小、确实不敢挑衅,但像林王这样的,一是觉得没必要,对先帝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又没多深的感情,报仇心思不重,二是怕自己出兵了,届时被别人黄雀在后摘了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