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314)+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他料定了就算荷华察觉,也没办法直接对郢国宣战。

毕竟干旱是天意,流民是迫于生计,臧寿是自作自受,神门是少府监工不力,这一切和他颜瑾,和他郢国又有什么关系?

一首连作者都找不到的民谣,宸国根本没法证明是郢国所为。

如果荷华心胸狭窄,和摇光没有一丝一毫情意的话,她只会如颜瑾所愿,将所有怀疑的苗头指向摇光,处死对方,维系统治。

她深吸一口气,越想越觉得颜瑾此人心智谋略之可怕。

只是,颜瑾已经设计了这么多,是否还会有后手等着她?

她心里一阵后怕。

不由得看向摇光,然而在接触到他通透明澈的双眸之际,一个疑问浮现出来,问他:“你是不是早就猜出这一切都和颜瑾有关?”

他没有否认,道:“先前只是怀疑,今日约你出宫来散心,顺便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

听见他的话,荷华别过脸,许久,低声道:

“知道吗?临渊君让我感到恐惧,你也不遑多让。”

她微微叹息:“你们都太聪明了,聪明到……别人永远无法判断你们话后的真正用意。”

他却握住她的手:“但阿曌,最起码现在……你是可以信任我的。”

她默然无语,最终,低低“嗯”了一声。

因为记挂着时鸣的病情,两人一路快马加鞭返回王都。

然而还未到紫宸宫,荷华便发现朱雀街上吵吵嚷嚷,一群儒生聚集在太傅师邝家门前,群情激奋。

荷华凝神一听,原是儒生借由祈天大典一事,请求师邝向宸王进言,恢复分封制。

“先王废封建而立郡县,如断王朝之根!昔者兆天子分封八百诸侯,方有三百年礼乐,祈天大典祈雨顺利,便是礼乐之功的有力佐证!”

一名儒生说到慷慨之处,扯开衣襟,露出腰间悬挂的玉佩——正是兆王室旧制的玄璜。其余人则争说着“裂土封疆以屏王室”的古训,然后纷纷对着师邝家门跪下,高声道:

“如今陛下年幼,宸国境内动荡不安,还请太傅向陛下谏言,若复封建,诸侯必拱卫王都!”

许是外面的人声过于吵闹,“吱呀”一声,清漆斑驳的木门总算打开,师邝抱着一架古琴,长身而立,刚想开口,但当他看到不远处站着的荷华与摇光后,不由得愣了愣,脱口而出:

“——殿下?”

摇光微笑:“太傅大人,我们进屋一叙吧。”

师邝的家里,陈设古朴简单,素白墙垣挂着一幅竹简帛画,室角陈放陶制盛水器,窗棂透入疏影,照在水器上,碎光斑驳。

入座之后,师邝命家童为两人奉茶,荷华啜饮一口茶水后,不动声色地询问:

“太傅如何看这些儒生的请命?”

师邝神色自若,敛袖回答她:“这些儒生借古非今,表面是争论分封与郡县,实则是在质疑宸国新政的根基。”

听到师邝的话,荷华皱眉思索。

自己虽为兆朝姬氏后裔,但当初宸桓王提出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时,她其实是赞同的。

因为兆朝后期之所以如此贫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央的政令无法再传达到地方,诸侯各自为政,甚至反过来削弱中央。

这也是她掌权之后,延续了宸桓王在位时的种种举措,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推翻新政的最根本理由。

但祈天大典后,又有人再度提出改郡县为分封制,这也侧面证明宸国境内反对郡县制的人,为数不少,只是宸桓王在位时期,被他以强权一力镇压。如今璇玑继位,丰泽郡暴乱,再加上临渊君在背后推波助澜,又给了这些声音冒头的机会。

偏偏大典的成功,给了他们恢复古制的支持。

如果这是临渊君颜瑾的后手,那他确实给她出了一个难题。

处理不好,便如师邝所言,是在动摇宸国的国本。

她总算开口:“郡县制不可变,更何况如果恢复分封制,届时必定又要重演兆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不敬天子的局面,哀家为姬氏之女,没有人比哀家更清楚这种局面对一国之政的伤害。”

“更何况……”她顿了顿,艰难地承认,“宸国能有今日如此辽阔的疆土,与先王在位时的郡县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似是没想到太后身为兆朝公主,居然会赞同宸桓王的举措,师邝微微一怔,看她的目光里,不由得流露几分敬佩。

摇光却没有多意外,而是道:“太后所言甚是,不过,郡县制虽能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也让父王在征服他国后,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心血人力去维系统治,而被征服国家的百姓,并不认为自己是宸人,对宸国种种举措仇恨颇深,丰泽郡的暴乱,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