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宸宫谣(225)+番外

作者:南淮月 阅读记录

凝视着眼前的小小少年,时鸣目光温和:“你献出家产为保

全家人,然而最后家人仍旧送了命,你是否因此心中有怨?

姜璘沉默,转过头,继续凝视水波荡漾的若幽河,月色下河水泛着粼粼的碎光,许久,才低声道:

“先生,扪心自问,从小到大,我一直坚守道义,可我……最后我谁也救不了。圣人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但为何我却觉得,天……它是看不见的啊。”

面对小少年的疑惑,时鸣微叹口气,陪他一同眺望河面,箫声那么清寂幽绝,像是雪花四散,让人听着周围的温度都降了许多。

箫声里,时鸣轻轻开口:

“当年圣人周游列国,于黎耜两国之间绝粮围困,弟子疾病交加,圣人犹弦歌不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很多时候,我们救不了的是生死,可我们能救下的,是这世道不该熄灭的火种。”

“本不该熄灭的……火种?”姜璘轻轻默念着这几个字。

“是啊,王后殿下之所以雨中跪求陛下保全你,也是因为,在王后看来,你就是姜家的火种。”

他摸了摸小少年的头,“你自小聪颖,被人誉为麒麟儿,凤凰浴火而生,麒麟随仁而至。仁之一字,有时也会因各自立场不同而动摇,但无论如何,皆是始于对苦难的共情。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如今耜国侵占黎国土地,致使民众流离失所,无论最后宸援黎结果如何,我们身在其中,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共情哪一方,便是了。”

说完,时鸣转过轮椅,“夜色已深,你也早点歇息吧,明日恐怕还有大战。”

姜璘默默咀嚼着那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许久,“嗯”了一声。

翌日早晨,时鸣起床,与他共居一帐的小少年,已然不见了踪影。

他在枕边发现一张帛书,上面写明姜璘之前因姜家覆灭对宸国心怀怨恨,泄露军情于临渊君。如今两国对阵,他害无数将士惨死,已无颜再留在宸国军中,故而离去,还望先生勿要挂念。

时鸣未敢有片刻耽误,将帛书呈给太子摇光。

摇光一目十行地看完,心里大概有了眉目——给蟠姜放硫磺的人,大概率就是姜璘了。毕竟王后的医帐里除了自己外,其余男子中,只有时鸣和姜璘能够来去自如。

他将帛书还给时鸣,淡淡一笑:

“给他选择的权力。”

仿佛对一切都早有预料。

第105章 国殇(7)王后善妒。

转眼便到了决战前夕。

耜兵营里,颜瑾全神贯注地看着姜璘呈上的宸军在若幽河畔的布防图。深紫的云绫锦袍袖垂落在桌面,仿佛展开的鹤羽般优雅。

一张图看完,他总算抬眸,黑眸含着隐隐的笑,注视姜璘:

“你之前所说,可是真的?”

姜璘点头:“学生不敢有半句虚言。”

按照姜璘所言,太子摇光已经差人兵分两路,准备从河的上游与下游,耜兵驻扎最薄弱的地方渡河,然后向中间的军营包抄而去。

做事缜密而决绝,不给对手一丝生还可能。

确实是摇光的风格。

风掠过帐帘,灰衣的斥候匆匆而入,利落跪地,向他禀告道:

“启禀殿下,诚如玉麟公子所言,在若幽河上游的和下游的芦苇荡里,都发现了宸兵藏起来的浮桥。”

颜瑾眼里的笑意加深,吩咐斥候道:“既如此,先令五百水兵在辰时自上游和下游潜水,斩断浮桥。再令上将白猊率领三万大军在上游等候,待中军号角声起,即刻渡河给予宸兵致命一击。”

说完,他亲自走下座位,将姜璘扶起来,“麒麟儿,你此前已为我立下大功,如今又携带布防图冒死渡河投奔而来,说吧,等这一仗结束,你想要什么?”

“我想——”小少年似有犹豫,停顿片刻后,才抬起头,道:

“想将二姐接出紫宸宫,和她一道去郢国生活。”

面对姜璘的请求,颜瑾并不意外。

刚到若幽河时,他便差人调查过姜家在宸国的情况,他知道因为太仓粮草贪污一案,姜璘在世上的亲人只剩下姜姝一人。

这也是他暗中联系姜璘,劝降他的主要原因。

但很快,他又蹙了蹙眉,“你姐姐已经被宸王烨册封为慈淑夫人,在紫宸宫中地位仅次于王后,你为何一定要接她出来呢?”

他问的并不仅仅是姜璘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接走姜姝。

更是在试探姜璘投靠郢国的真正目的。

“因为……”姜璘垂下眸,“王后善妒,曾亲自逼死大姐,更不会允许二姐为陛下诞下子嗣,二姐最大的可能,只会是老死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