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194)

作者:艾酷的晓猫 阅读记录

不仅能满足当地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向周边地区供应农产品。

更重要的是,农场将采用新的管理模式,除了传统的工分制度外,还会引入工资制度。

“每月基础工资八元,”人事科长宣布,“超额完成任务的另有奖金。”

这意味着,农场里的工人将根据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获得相应的工资,而不仅仅是依靠工分来分配生活物资。

对于知青们的安排,公社也有明确的规划。

知青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在农场的不同岗位工作。

有的可以负责种植蔬菜和粮食,有的可以参与养殖牲畜和家禽,还有的可以学习农产品加工技术。

公社还计划开设一些培训班,帮助知青们提升技能,更好地适应农场的工作。

当然随着联合农场的组建完成后,会迎来更多的下乡插队知青的到来。

而扩荒也会加速进程,对于生产的要求也会更高。

“你们各个大队要做好准备,接下来会来一批知青,到时候需要安排好一切。”

会议结束,李强和李书记从公社回来后,立刻召开了全屯大会,向村民们和知青们传达了公社的决定。

村民们听了都很兴奋,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屯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知青们也感到很振奋,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就对农业感兴趣,这次有机会在现代化的农场工作,还能拿到工资,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会议结束后,李强和李书记就开始着手准备农场的建设工作。

第149章 :开垦

随着农场的确定组建,再加上现在的北大荒冰雪开始融化,万物开始复苏,冰冻的土地开始解冻。

开春后上工的干活,开始忙碌了起来。

每天的干活量极大的增加,再一次体验到了去年刚来时,参与到抢收的日子。

晨光熹微时,姜柔被生产队的铜锣声惊得一激灵,脑袋重重磕在土墙上。

窗棂上凝结的冰花已化作水珠,顺着糊窗的旧报纸往下淌,在炕沿积成一小滩水洼。

在上工前,姜柔一个人来到靠近松花江的那条大河旁,将很久没有用的鱼篓中放上煮熟的高粱米。

随后抛入河中,鱼篓渐渐的沉入水里,姜柔将绳子拴在一旁的树枝上,用杂草将其隐蔽,至少使得

其不靠近,无法看见。

随后她才去上工。

她套上沾满泥浆的棉胶鞋,突然触到一团柔软——炕头不知何时多了双新纳的布袜,针脚细密得能照见李洁半夜在煤油灯下眯着眼穿针的模样。

“李洁你又瞎忙活!”姜柔攥着袜子冲进隔壁屋,却见床上空落落的,被子叠得方正,枕边压着张字条:“早去挖沟了,你的鞋窟窿能养耗子啦!”

冻土翻浆的田垄上,知青们排成一列,铁锨扎进半化的泥土里,溅起的泥点子糊在裤腿上。

姜柔弓着腰挖排水沟,后腰的旧伤被潮气一激,疼得她倒抽冷气。

远处突然炸响一声吆喝:“小姜知青呀!”

大队长李强踩着烂泥冲过来,草帽歪戴在头上,“别光顾着低头挖,排水沟得斜着开,不然春水灌进垄沟,咱半年的活计都白瞎啦!”

“知道啦大队长!”姜柔直起腰捶了捶背,故意把铁锹磕得哐当响,“您这嗓门能把地底下的冻土都震化咯!”周围几个知青憋不住笑,被李强瞪了一眼,又赶紧埋头干活。

中午放工时,大伙倚着草垛啃冻得梆硬的窝头。

李洁从棉袄内袋掏出个油纸包,得意地晃了晃:“尝尝,王婶教我的柳蒿芽咸菜,比去年的酸白菜强八倍!”说着掰了块窝头蘸着咸菜,故意吧唧嘴。

姜柔瞅着她那副馋样,假装从口袋里掏了掏,摸出个玻璃瓶,这其实是今早从随身空间里拿的辣酱,红油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来,配这个才叫香!”

“我的个老天爷!“孙小小凑过来时差点把窝头掉地上,“这味儿...跟供销社过年卖的辣椒酱似的!”

魏曼妮尝了一小口就辣得直哈气,眼睛却亮得很:“哎哟辣死我了...但咋就停不下来呢?”

正闹着,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崭新的东方红履带碾过泥泞,惊起一群野鸭子。李强蹭地跳起来,草帽都跑飞了:“好家伙!这可是场部刚拨下来的宝贝疙瘩!”

他抹了把汗,眼睛瞪得比车头上的红星还亮,“今年咱们得赶在立夏前把三千亩地都翻完!谁要是偷懒……哼哼!”

人群刚要散去,李强突然折返,掏出个皱巴巴的信封,语气里带着几分八卦:“你舅舅又来信了,让你抽空去趟镇上。”

姜柔捏着信封,指尖摩挲着“国营红星农场“的落款,心里警铃大作——上次捎来的《农业技术手册》里,夹着张标注了“种子培育实验田”的地图,哪像普通亲戚该有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