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上交的一半,靠山屯还能留下六七百斤。
靠山屯有一百多户人,每户能分到能分到四五斤的肉。
大队里养的猪与知青没有关系,知青或许在杀猪的时候能分到一些猪下水,但肉很少会分给知青。
不过杀完猪后,会做一顿杀猪饭。
因此有不少知青,今天早早也都围过来了,为的就是等这顿杀猪饭。
天还没透亮,屯子东头就传来“吭哧吭哧“的磨刀声。
来自镇上屠宰场的王屠夫裹着羊皮袄蹲在墙根,锈迹斑斑的杀猪刀在青石上磨得寒光闪闪,引得路过的老母鸡扑棱着翅膀躲开。
李书记踩着积雪过来,棉袄上沾着草屑:“老王,今儿可得利落些,大伙都等着分肉呢!”
第一头猪是从西圈赶出来的。
四个壮劳力用麻绳套住猪蹄,吆喝着往空地上拖。
那猪大概察觉到不妙,扯着嗓子嚎叫,蹄子在冻硬的土地上刨出深深的沟壑。
姜柔也很好奇,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过来后,这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于是站在人群后头,看着知青们踮脚张望,几个女知青吓得捂住耳朵。
铁锅烧得正旺,水面浮着厚厚的油脂。
猪被按在长条板凳上时,王屠夫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酒葫芦,“咕咚”灌了一大口,又把酒洒在刀刃上。
“得罪了!”他念叨着,手起刀落。猪的叫声戛然而止,温热的血顺着板凳缝隙流进陶盆,旁边早有人撒上一把粗盐,防止血凝结。
褪毛是最热闹的环节。
男人们赤着膀子,轮流把猪按进热水里,用铁刮子“唰唰“刮毛。
蒸汽裹着猪油香弥漫开来,几个小孩在旁边追着看热闹,被大人拎着衣领拽走。
女人们围坐在竹筐旁,仔细清洗猪下水,时不时发出惊呼——“哟!这猪肝可真新鲜!“
第二头猪被拖出来时,不知是谁喊了声“留条猪尾巴!”人群顿时哄笑起来。
第128章 :寒岁馈赠
在靠山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猪尾巴要留给队里最年长的刘大爷。
老人们常说,吃了猪尾巴能“留住福气“,就像刘大爷这把年纪还能下地干活一样,都是托了这口福气的福。
姜柔站在人群外围,踮着脚尖也看不清杀猪的场景。
这时几个女知青突然从前面挤出来,脸色煞白得像糊窗户的纸。
张丽华捂着嘴干呕,辫子都跑散了:“天呐...那猪还在叫...血喷得比房梁还高……”
“让让!让让!”姜柔按捺不住好奇,裹紧褪色的蓝布棉袄往前挤。
棉鞋踩在结冰的泥地上直打滑,差点撞到正在卷烟的会计。
挤到前排时,正赶上第三头猪被拖上条凳。
那猪少说有三百斤,四个壮汉按着还在扑腾,溅得雪地上全是泥点子。
王屠夫把杀猪刀在磨刀石上“刺啦刺啦”蹭了两下,刀面映着日头晃人眼。
“按稳喽!”随着王屠夫一声吼,刀光闪过,猪血“噗“地喷进木盆里。
“呕——”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干呕声。
城里来的知青们哪见过这场面?李红英已经瘫坐在草垛旁,把早饭吃的玉米糊全吐了出来。
“娇气!”抱着孩子的周婶子撇撇嘴,“去年闹饥荒,老刘家连猪尿泡都煮着吃咧!”
她怀里的娃娃却看得起劲,拍着手喊:“娘!猪猪睡觉觉啦!”
屯子里的人可顾不上嫌弃。
男人们忙着给猪刮毛,女人们端着陶盆接猪血,半大孩子追着滚落的猪尿泡当球踢。
空气里飘着腥甜的热气,混着雪后的冷风,倒有种奇异的年味儿。
姜柔挤到前排时,第三头猪已经被拖上了条凳。
王屠夫手里的刀闪着寒光,猪血喷溅的瞬间,她下意识后退半步。
姜柔忍不住好奇,挤到前排,眼前的杀猪的场景让她很是不适,现在的她也终于明白了刚才那几位女生为何会脸色苍白难堪的离去了。
这个热闹她就不应该过来凑。
不过与之相对比的靠山屯的村民们都非常的开心与喜悦。
一年到头,就这么一回,难得的开荤。
除了上交的那一半猪肉其余的都是属于靠山屯自己的。
猪肉没有知青们的份,李强准备将灌好的猪血肠和猪心猪肺猪肝……这些猪下水分给知青知青们。
此时的靠山屯里的知青里的知青都还没有走,不过也快了。
李强让人通知知青们,让知青们集合。
李强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挑着两筐还冒着热气的猪下水走进知青点。
他的棉袄领口敞开着,呼出的白气在胡茬上结了一层细霜。
“知青同志们,都进来吧!”李强洪亮的声音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