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260)

作者: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时诩思忖片刻,说:“臣的想法是,皇上可以再以微服私访的名义,带着朝中群臣前往剑阳,而后就待在剑阳行宫中,不再返回盛安。”

贺暨听完大笑:“哈哈哈哈,朕作为大魏皇帝,也要在群臣面前来一回先斩后奏吗?”

时诩露出一抹浅笑:“皇上觉得如何?”

看着贺暨捏着下巴若有所思的模样引得时诩有些紧张,过了少顷,贺暨才抬起眼眸,缓缓开口:“朕认为,可行。”

贺暨召来程卫,下令让程卫与时诩一同将宫中的大小卷宗暗中运往剑阳行宫,并于一个月后前往剑阳,时诩与景聆一同前往。

起初,贺暨在剑阳行宫中待了一个月,朝臣都知道贺暨喜欢剑阳,因此也没有太过在意,只当是他年少玩心重,可在第三个月过了一半后,逐渐有人发觉了不对劲,都过了这么久了,皇上竟然还是没有想要回盛安的意思。

不仅如此,贺暨将送往盛安的奏疏都送来了剑阳,而群臣素知的“迁都党”时诩,竟然已经在剑阳买了宅院,把母亲接来了剑阳。

一日朝议,张飏实在是忍不住了,他道:“皇上,我们已经在剑阳待了三月有余,是时候该回盛安了。”

贺迁从内侍手中接过茶水,漫不经心道:“不急。”

张飏不依不饶,继续劝道:“皇上年少,不该贪心于享乐。先帝十二岁时就已经跟随工部一同到江南治水,皇上如今也是十二岁,怎么能只知道留在剑阳玩乐,而不理盛安朝政呢?”

贺暨眉峰微挑,望向程卫:“太傅,把朕每日的作息都说给张尚书听听。”

“是。”程卫拱手,转身面向张飏,“皇上每日卯时正起,亥时中息,早朝过后,皇上于辰时批阅奏折,两个时辰后于午时众官用午膳,午休半个时辰后,皇上日日都会在未时中召群臣议事。晚膳过后,皇上也是在批阅奏折,或是阅读史家典籍。”

张飏神色微愣,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贺暨傲气地扬起下巴,道:“如何?张尚书还认为朕在剑阳耽误了朝政吗?”

张飏倒退了两步,拱手弓身:“臣不敢。”

贺暨看着张飏吃瘪的模样心情分外舒畅,他的脸色虽然保持着平和,但心里已经笑开了花。

“只是……”张飏在迟疑片刻后再次开了口,“盛安到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国都,皇上旧居剑阳,实在是不妥。”

“不妥?”贺暨看向张飏,幽黑的瞳孔中酝酿着深不可测的恶寒,“朕看妥当得很!”

“皇……皇上……”贺暨突如其来的叛逆令张飏感到猝不及防,他连声道:“皇上就居剑阳不愿回盛安,难道是已经把剑阳作为都城了吗?”

贺暨冷声轻哼:“是有如何?朕认为剑阳作为都城比盛安好了百倍不止,你们一个个的都不想离开盛安,难道是盛安还留存着什么你们难以割舍的东西?”

冯春江面露苦色,跨入殿中,带着哭腔拱手道:“皇上,我冯家祖祖辈辈都在生长于盛安,臣自然是难以割舍啊!”

冯春江身后的一列老臣也道:“臣等难以割舍啊……”

贺暨的手攥紧了膝盖上的衣摆,他的面色越来越沉,锋利的眉眼从刚刚提出异议的十几个人身上掠过。

贺暨道:“既然诸位大人割舍不下在盛安的情怀,那朕就允许你们回到盛安,这官,你们就不必再做下去了,日后自会有人替你们补上。”

贺暨眼神狠戾,语意清晰,看上去,可不像是在开玩笑。

殿内刚刚还在咄咄逼人的大臣顿时安静了下来,在看了看彼此后,不约而同地低下了脑袋,只有冯春江与张飏二人依旧气焰高涨。

张飏皱巴巴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怒意,他立在原地,打量着殿内四周的臣子们,忽然大笑。

他一边笑着,一边扯开了先帝御赐的宝石腰带,扯开了绛紫官袍,狠绝地扔在了地上。

张飏涨红了脸,怒视着高台之上的贺暨,朗声道:“听皇上此言,是铁了心要将臣驱离大魏朝堂了。既然如此,这官臣不做也罢,只希望皇上能够不辜负祖先打下的大魏江山,务必用心经营。臣已是三朝元老,看到如今的已是心满意足。皇上,臣去矣。”

言罢,张飏便卸下了头顶的官帽,轻轻放在了官袍之上,转身离开。

冯春江眼含热泪,也脱下了官帽官袍,朝贺暨拱手:“皇上,臣实在是放心不下家中老小,臣的家族、宗庙均在盛安,臣……必须要回盛安。”

冯春江再次跪下,给贺暨磕了三个头后,便追上了张飏的步伐。

时诩看着二人离开的背影皱起了眉头,心里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