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打造美食街(111)+番外

作者:萤河 阅读记录

这边腌制着鸡,那边草儿和几个半大孩子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小竹筐里装着刚采来的野山菇。

“老板,我们回来了。”

白景笑着夸了一句,指挥大家将山菇快速泡发。

待鸡腌得差不多了,白景沥干鸡身上的水分,小心地在每只鸡肚子里塞入几朵泡发好的山菇,又接过梅姐递来的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调制素蟹鲜饼馅料的香料粉,她取了一小撮,均匀地撒在鸡肚子里。

她低声对梅姐笑道:“梅姐这宝贝,提鲜是绝的。”

接着是关键一步。

她拿起一张张宽大的荷叶,将整只鸡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一层,两层,三层,确保汁水不会渗出。

白景一边包一边暗想:可惜季节不对,没有新鲜荷叶,只能用干荷叶替代。

最后,她捧起一大团揉好的黄泥,像给最珍贵的宝物糊上保护层一样,均匀地糊在荷叶包外面,直到变成一个看不出本来面目的大泥团子。

“来,小心放进去。”白景指挥着,将一个个“泥团子”稳稳放入那些糊了泥的破瓦罐中,盖上能找到的破瓦片充当盖子。

火种点燃了干草松枝,橘红色的火焰跳跃起来,映照着周围一张张紧张又期待的脸。

白景却没有任由火焰肆虐,她用长棍小心地拨弄着柴火,控制着火势。

“不能用猛火烤。”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咱们要的是余烬的温热,是慢煨,火候是急不得的,也偷不得懒。最少两个时辰,大家轮流看着火,保持温热就行。”

火焰渐渐变小,化作温热的红炭和袅袅青烟,持续地烘烤着那些不起眼的泥罐。

这场面,与其说是在做菜,不如说是一场充满烟火气与生机活力的集体仪式。

废弃的瓦罐、河边的泥巴、路边的野草、普通的鸡…

在白景的巧思和整条街的协作下,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大人小孩都围在周围,好奇地张望,低声议论。

会宾楼那边吆喝卖鸡的声音,在这边热火朝天的“玩泥巴”景象前,反而显得有些单调和刻意了。

……

两个多时辰在期待中缓缓流逝。

日头西斜,会宾楼倾销的烧鸡早已卖光收摊,街口空荡荡的,而东街中心的泥灶处却围满了人。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越来越浓郁,越来越勾魂摄魄的奇异香气。

那香气不同于烤鸡的焦香,也不同于卤味的酱香,它更加丰富,也更加深沉。

是泥土被烘烤后散发的温暖气息,是荷叶在高温下释放的清新荷香,是野山菇的菌鲜,是香料隐隐的辛意,最终,都融汇成一股无比醇厚、直击灵魂的肉香。

这香气仿佛有生命,丝丝缕缕钻进每个人的鼻腔,勾动着胃里的馋虫。

“时辰到!”白景一声令下。

熄灭余烬,小心地扒开温热的泥罐,一个个包裹着干裂泥壳的“泥团子”被夹了出来。

白景拿起一个小锤,轻轻敲击其中一个泥团。

“咔嚓!”泥壳应声碎裂剥落,露出里面已被热气蒸腾得有些发黄的荷叶。

一股更加浓郁、更加纯粹,混合着肉香、荷香、菌香的蒸汽,如同挣脱束缚的白龙,猛地腾空而起。

“哇——!”

围观众人齐齐发出一声惊叹,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香气全部吸进肺腑里。

剥开荷叶,一只色泽金黄油亮,皮肉饱满的煨鸡终于露出了真容。

鸡皮完整,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轻轻一撕,鸡肉脱骨,汁水丰盈,肉质呈现出完美的嫩滑状态。

白景暗暗松了口气,笑着招呼道:“来尝尝咱们五味街的‘瓦罐泥灶鸡’!”

早就被香气勾得口水直流的众人哪里还忍得住?

张屠夫第一个撕下一条鸡腿,不顾烫嘴咬了一大口。

“唔!!!”

他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腮帮子鼓动,半晌说不出话,只用力竖起大拇指,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其他人也纷纷动手。

一时间,只听得一片满足的咀嚼声和此起彼伏的惊叹。

“天爷!这肉嫩得不像话!”

“香!真他娘的香!比会宾楼那干巴巴的烧鸡强百倍!”

“有荷叶的清香,还有山菇的鲜味,绝了!”

“这泥巴灶烤出来的?神了!白老板真神了!”

“各位街坊!”,李婶的儿子机灵地跳上旁边一个木箱,高声喊道:“白老板说了,这‘瓦罐泥灶鸡’,用的都是咱们街上的东西,便宜实在,一只仅卖三十五文!今儿这头一炉,咱们劳工兄弟会包圆了!给白老板和各位叔伯婶子捧场!往后想吃,提前跟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