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熬到米粒爆花,林阅棠将鱼片倒进去用筷子划开,大概一分钟左右鱼片就熟了,她撒上一把香芹碎端出去。
“好啦,可以吃啦。”
这个砂锅足够大,两条鱼的肉一次性煮下去不少,用勺子一舀就是一大片奶白色的鱼肉,鱼片是烫熟而不是煮熟的,嫩得一抿就化,昌大爷又喝了粥,这粥底煮了那么久,绵滑浓稠不说,还满满鲜甜滋味。
“正,太正了!”昌大爷叹谓一声,迅速添了第二碗,还给自己舀了一勺子花生放在粥上面。
花生炸得又香又脆,跟粥一起喝,简直不要太美味。
“我也来试试。”韩大爷舀起一勺粥,鱼片刚入口他就瞪圆了眼睛,话也不说了,闭上嘴细细地感受着鱼肉的鲜美,直到米香味与鱼香味一起滚落了喉咙,他才喃喃道,“这鱼比豆腐还嫩,老韩,还是你会吃啊,我之前送小孩来这边上学都没发现这家店。”
陈大爷说:“小棠刚开业没多久,人家生意可好,要不是邻里认识,咱们还真吃不上她煮的这锅粥。”
韩大爷这次刚好舀到鱼泡,鱼泡挂着甘润的粥水,一点腥味都没有,吃起来滑嫩爽脆:“三十块钱还是实惠价了,小棠,你这手艺收个七八十都行,下回你该涨价了,我们不占你便宜。”
“行啊。”林阅棠笑了笑,得到昌大爷的同意后,给三个小孩都添满了粥,她提前去了大骨细骨,也不担心小孩子们会卡喉咙。
三个小家伙喝得小脸都要埋进碗里面了。
招奶奶乐呵呵地笑,又问韩大爷:“你家这两个是不是在圣沙幼儿园念书啊?”
韩大爷:“是啊。”
圣沙幼儿园就在附近,他以前只是偶尔接送双胞胎,现在他决定等开学后天天都送他们来上学,然后就来这里买一份早餐吃。
这时候,韩大爷突然反应过来,为什么老陈跟老昌最近早上总是没来,感情是上这儿吃好东西了,也不早点告诉他,哼!
招奶奶又问林阅棠:“宝宝以后是要回这边上幼儿园了吧。”
林阅棠点点头:“我准备给她报市一幼儿园。”
招奶奶:“市一太远了,你怎么不报在圣沙呢?宝宝户口在这边,还不用学费。”
林阅棠没有养过小孩,她也不知道原来还有免学费这一说法,她选市一是因为这是东城最好的幼儿园。
从小到大,师傅们都是给她最好的,她也是下意识就要给小卿宝最好的。
林阅棠重新查了一下圣沙幼儿园的资料,发现这个幼儿园资历也很不错,在区里面能排第二,在整个市里也是能排到前列,而且离家里非常近。
第17章
招奶奶说幼儿园还是要选比较近的。
韩大爷很赞同:“我们家这两个刚开始就是在市一念幼儿园,哇市一旁边那条里环路塞车塞死个人,后来实在顶不住转到圣沙这边来了,不要去不要去,我跟你说,小孩都不乐意去那边上学,塞车烦呐。”
“这么夸张呀。”林阅棠很惊讶,她说着,不经意看一眼砂锅,见里面的粥已经差不多空了,又问,“你们还要吃吗?厨房还剩了点粥跟鱼肉,可惜没有炉子,不然搞个粥底火锅还可以边吃边聊。”两条鱼片出六斤左右的鱼片,厨房还剩两斤多。
陈大爷一拍腿:“我家有啊!我去拿!”
林阅棠起身去厨房,厨房的粥是刚开始煮多了盛出来的,现在用来打火锅的话太过浓稠。
林阅棠把鱼头鱼尾还有几块片不了的鱼块放进高压锅里,再加两个蛋打进去一起煎了煎,然后倒水上汽迅速煮了个奶白的鱼汤。
鱼汤跟米粥搅一搅用来当锅底,陈大爷还拿了一包海鲜菇过来,林阅棠帮忙洗干净,然后简单调了个蘸酱。
除了昌大爷跟陈大爷其他人都没吃早餐,户外钓鱼的位置爬爬走走很消耗体力,大家胃口大着呢,锅底一煮开,大人们纷纷用筷子夹起薄薄的鱼片往锅里烫,小孩子们在旁边嗷嗷待哺。
光用筷子根本赶不上吃的速度,林阅棠又找来漏勺,用漏勺装着鱼片往粥底里烫煮,海鲜菇也一起放下去。
沾了点鱼肉滋味的海鲜菇更有海鲜那风味了,蘸着将一起吃特别美味,韩大爷的孙子本来不爱吃菇的,这会儿居然还主动让他爷爷帮忙夹锅里的海鲜菇吃。
吃到一半,招奶奶看见梁奶奶从外面经过,连忙招呼她进来:“你去哪了?中午去你家都没看见你。”
“到处走走咯,哇,你们那么享受啊。”梁奶奶笑着坐下来。
招奶奶给她倒了一勺子鱼片:“还没吃饭吧,快尝尝,这是自己钓的鱼,让小棠帮忙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