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围顿时响起一片片的抽气声。
闲聊不像刚才讲课,李震士声音不多大,坐得远的没听见。内圈把话往外传,外圈就又发出一片声响。
“不可能吧!我们江南最好的良田,顶了天也就亩产四百五十斤!”
“四百五我还只是听过,没见过呢。我家的田最多收过四百二三,丰年平年拉平来算,差不多三百七八。”
“要头一年真能有五百多,那等田种熟了,亩产岂不是能上六百斤?”
这句说得大声,李震士听见了,回道:“我也是这么估计,两三年后该能到六百斤。那么,参照以往南北稻谷产量差别,那稻种换到江南来种,亩产估计能有八百斤。”
这回的抽气声更大。
八百斤!岂不是直接翻一倍!
李震士又描述起河关的新稻,讲得非常详细。江南的农人对水稻再熟不过,越听越觉得可信。
孙铁牛大著胆子问:“李令!那能在我们这儿种吗?”
李震士淡定道:“圣上是打算在江南推广。如果这回冬油菜种得好,圣上放心你们,我想应该会优先考虑给你们种。”
四周众人听了,连连保证会努力种好冬油菜。
等吃过饭,天色渐暗,田守朴让人点上火把。李震士再次和众人复习了一轮下午的要点,让众人尽管提问。等解答完问题,这次教学才算彻底结束。
这时,田守朴站出来说:“大家先跟我来一下。”
他没说去哪,不过众人今日被县衙招待得挺好,没多问就起身跟着走。
田守朴领众人去了明日分种子的仓房。
他让人将各仓房门都打开。
火把之下,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仓房里空空如也,只有地面依稀像是贴着张符纸。
众人非常不解,低低的吵嘈声响起。
“不是明日发种?怎么还是空的?”
田守朴没解释,再让人将仓门关上,依次上锁。
却是将钥匙分别交给几个村长收着。
孔村长拿到一把,不知所措地问:“田知县,这……”
田守朴还是没有解释,只笑说:“明早拿过来就好。”
接着又道:“县中人手不足,现需要每村出一到两人,今晚在此地守夜,县里会提供柴火和饮水。”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这事实在奇怪得紧。
孙铁牛先说:“村长,我留下吧,我最年轻。”
最后是他和相熟表兄弟里的表兄留下了,别村也纷纷站出来人。
四十二个村,近七十个人留下,这夜守得委实有点壮观。
田守朴对留下的人道过辛苦,再将其余人带回县衙,便让各村返回脚店休息。
李震士留宿县衙。
他也就是昨晚才赶到,此时一边和田守朴往后头走,一边小声笑说:“你怎么想到这一出。”
田守朴也笑着回:“刘相公特意交待的,是圣上的想法。”
两人走到后院,见苏氏迎上来。她没避李震士,行过礼就说:“上午时我让家下人去找村人聊了聊,听说好像华家在各村收油菜种子,给的价还不低。”
田守朴和李震士对视一眼:“原来使的这一招。”
李震士一叹:“这个我们也拦不住。”
*
夜沉沉,灾后的沧阴县城一改以往的热闹,安安静静。
一个差役在夜色里来到一座大宅边,敲开一道角门。
他被人领着在那宅中走了好一会儿,最终见到两个身着丝绸的男子。一个年过花甲,一个年近不惑。
差役向两人行过礼,道:“华员外、华举人,刚才知县将仓房都锁了,钥匙全给了各村村长,还让许多村人都守在外头。”
年长的是华员外,问他:“仓里还是空的?”
差役点头:“所有人都见着,除了符纸,什么都没有。”
华员外摆摆手,差役又被领出去拿赏钱。
华举人奇怪地道:“我们都翻遍了全县,种子到底藏在哪里?不是说明日就发种,现在却让人守着空仓房,田守朴这到底唱的哪一出!”
华员外转眼看他:“你那个京里的侄子,就没传回点有用的消息吗。”
华举人轻蔑地哼一声:“他跟着个不理事的闲王,能有什么用。居然还得我往里贴钱养人,昨日才收到信又叫送银子!”
华员外沉默片刻,叹道:“只能等明日了。”
第174章 仙气
九月十二是《大盛旬报》的发行日。
上官钧正在看最新一期的《旬报》。
以前他对邸报都只是大致翻翻标题,但自从姬安的《旬报》发刊之后,他倒是每期都会浏览一遍,哪怕不一定看得多仔细。不得不说,姬安把这个《旬报》弄得挺有意思,不知不觉也就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