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华的行事最为周密,太子照知道。
所以即使没有睁眼,他也明白此时殿内已无旁人,放心地宣泄着心中的郁闷之气:“如今吾虽监国,但手中毫无权力可言,不是被崔仲那些人所压制,便是被李拂之掌控,要不就是武氏的那些封王的人在其中搅弄。”
“哪个监国太子似吾?”
“长兄八岁监国时还是一个稚子,他那时都未有吾这样憋屈。”
崔丽华取毯盖在太子照的身上:“妾知道六郎心中所苦,身为君却无人可用,妾家中有几个子弟都表示愿意为六郎效力,若是六郎实在累了,可以让他们分忧。”
太子照没有说话。
至少没有怒,崔丽华无所畏惧地继续说:“从陛下为六郎纳妾为妻的那日起,阿爷就告诫过妾,崔氏及妾往后诸事都要以六郎为先,所以六郎不必事事都一人苦撑。”
太子照睁开眼:“吾会尽快安排。”
外戚需要他才能立足,这他不担心。
事出急切,殿外的寺人低头走入内:“太子,上阳宫来了人。”
太子照笑了声,连他那个已经退居上阳宫的母亲都仍旧可以随意决策国政,这太极宫终究还不是他的。
笑声过后,太子照收敛好那些愤怒的情绪,做好惟命是从的神态,命寺人将人带入殿中。
一见面,他就率先展露出自己的孝德,先行问安:“不知陛下在上阳宫是否安泰。”
郭宫人叉手:“陛下一切皆安,今日妾前来是因为陛下希望太子命太常寺占卜选择一个吉日。”
所用希望二字,冲淡了其中的威压,给予太子照几分体面,使其不至于像一个只能听从所有人的傀儡。
太子照也笑着给她几分薄面:“陛下要祭祀?”
若是当下行祭祀之举,那就意味着妇人又将要回到太极宫,哪怕他现在权力分散,但无论如何都有监国之名。
郭宫人摇头:“这是为褚昭仪所占卜的。”
见太子照与崔丽华夫妇二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自己。
郭宫人笑答:“褚昭仪即将成昏,需要吉日。”
太子照松了口气,只要不是祭祀就行,当即应允:“既是陛下的命令,吾即刻就谴人去太常寺。”
崔丽华却多了一份未雨绸缪的防备之心:“陛下待褚昭仪如亲子,不知是何家郎君能够让陛下同意。”
褚观音的婚姻非同寻常,这或许还会关系到未来局势是否会发生巨变。
郭宫人闻言望向她身旁的人,露出揶揄看戏的神情:“陛下为褚昭仪选定的丈夫是太子殿下。”
崔丽华怔住,前面因太子照终于松口同意让多位崔氏子弟都进入左右率卫担任将领的喜悦瞬间消散。
如果褚观音真的成为太子的妻妾,那崔氏的利益必然会被动。
惊慌使然,崔丽华伸手抓住太子照的衣袖,言有不
安:“六郎,我怀孕了。”
第95章 褚清思从佛经中抬起眸光。
侍立在和政殿外的寺人听见谈话,匆匆转身往太极宫与东宫之间的夹道疾行。
东宫之中不仅有女皇的人,还有崔仲所安排的人,在洛阳宫城生存的宫人、寺人都会随波改流,以保性命。
杜岭、陆谦、上官晦等人于翌日就赶往崔仲家中就此事进行商议。
若褚儒尚在,褚观音仅是简单的贵族娘子,她的婚姻亦不过只是门阀之间的利益联结,无需他们过多关注。
但如今女子的背后是天子,还是他们通过宫变逼迫退居上阳宫的天子,现在突然要把最看重的臣嫁入东宫,只怕其心仍还是不安分。
先一步得到这个消息的崔仲也为此在焦灼:“半载过去,上阳宫忽然有此举动,你们觉得陛下心中是何想法?”
久待洛阳的上官晦的脸色是几人之中最凝重的:“那夜过后,陛下退居,太子监国,参与其中的褚氏女亦是安然无恙,不过事成,有此结果并无不妥,但令人不解的是她依旧还在上阳宫,仍得陛下的爱重,可依照陛下的性情,一旦知道就绝不可能再留,又或许是陛下真的很喜爱褚氏女,所以宽宏到可以对背叛都视而不见。”
只是他们都知道,妇人既能治理一个国家,那未必就不会知道褚观音也涉入其中,或者说在宫变当夜便已经知道。
当时,她们君臣二人曾独自谈话。
不过诸如此类的事情,妇人并不宽宏,但若是她深觉退居以后,身旁便无多少人可用,那摒弃嫌隙继续器用亦有可能,毕竟妇人曾经也重用过敌人之妻。
崔仲盯着右侧:“所以奉谏是觉得陛下要褚氏女在东宫为她行事。”
上官晦点头,然后又摇头:“我只能如实相告,一切都皆有可能,但无论是哪一种,阻止褚氏女入东宫才是万无一失的,绝对不能让上阳宫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