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岁之后(217)

作者:舟不归 阅读记录

这名武卫惶恐低头:“仆也不知道,只是前面在仙居殿卫戍时曾听到女皇大怒言及‘吾难道还不够宠爱他?吾是他的母亲,他心中却居然一直在等着吾死’。”

褚清思深吸口气,转身就往家门急行。

同时喊道:“翁翁。”

*

车驾驰行在观象门通向观风门的甬道之中。

坐在车辕中央驾驭的老翁看见迎面走来的两名寺人及数名腰佩横刀的人,不知道这是否与家中娘子迫急要来上阳宫有关。

为不稽延女子的事情,老翁只能周全到将所见诸事都上报,但因并不知道十六卫形制的区别,只知道那些人所穿是铁甲。

于是道:“小娘子,前面有甲士。”

褚清思闻言拂开帷裳,一眼就看到前方整齐行进的众人。

那是随侍仙居殿的寺人,甲士也是千牛卫。

已经过了观风门。

她快速且大力拍了两下车轼:“翁翁,停车。”

老翁不疑有他,抓着缰绳的手用力往后拉扯,以此控制着马匹的四蹄也停止继续奔驰向前。

但车驾还未停稳,褚清思就已迅疾从车上弯腰出来,隐有要直接跳车的形势。

老翁惊吓到以最快的速度下车,然后伸出自己的手臂给女子借力。

褚清思来不及犹豫,支撑着这只手使鞋履落地,双手出于本能地交叠垂落身前,因行走太快,所带起的微风将衣裾与披帛与之反向飘扬。

距离仅有十余步的时候,她站定,等对面的千牛卫等人走到自己面前。

在剩余五步之际,她肃然开口:“你们要去何处?”

其中一名寺人看了眼前面,看到发问的人以后,转头与旁边的寺人对视。

随即这名寺人朝女子叉了一礼,率领着千牛卫从宽阔的一侧继续前行。

而留下的寺人则躬身拱手,丝毫不惊惶的回答:“圣人有命,将五郎带至上阳宫甘露殿幽禁。”

答毕,寺人也不等女子有所反应,再次躬身示恭敬以后,便也绕过女子继续朝观象门走。

褚清思则已经当即怔住。

女皇居然要幽禁太子。

身为太子,幽禁并不是什么好的预兆,甚至还代表着女皇对储君的动摇。

毕竟曾是天子的鲁王李芳在被幽禁以后,最终还是丢掉了自己及儿子的性命。

可她同时又并不相信妇人会如此对待自己的长子,若楚王妃与崔夫人议论的都是真的,女皇真的因偏爱长子而让次子楚王失去原有的储君之位。

如今岂会...

遐想时,四周忽然变得昏暗。

在两侧数丈高墙中间开辟出的甬道也瞬间黯淡无光,恍若身处深渊。

褚清思茫然仰头,往上面看去。

白虹掩蔽了日曜。

太阳分明就是白得刺眼。

她垂下头,已经顾不得礼仪的端庄,双手也不再垂至身前,转身快步走到车驾旁,然后大力把帷裳给拂开,上半身钻入拿起凭几旁、坐席上的一卷竹简后,又再次转身,迈步就奔走在甬道上,长长的裥裙被风吹向身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就好像一条游在长河中的红白相间的鱼。

不停游,游向甬道的尽头。

游向那更为广阔的天地。

游向生的可能。

就像如往昔在白马寺那样。

虽然自己并不希望太子像前世那样在次年就成功宫变,但也不希望他有事。

因为维护李氏大宗、维护太子李询是阿爷一生的坚持,是阿爷的意志所在,是父兄用生命也要守护的东西,是前世今生的六条人命。

不仅是死了两次的父兄,还有前世为父兄的死而悲恸大病、于六年后离世的自己,最终间接因此自杀的李闻道。

倘若李询真的出事,那么她父兄两世的死又算什么。

她不能接受阿爷意志的离去。

这比杀了她还要难受。

*

将近仙居殿的时候,褚清思忽然停了下来,大幅摆动的衣裾也随之安静曳地,又或是落在翘头履上。

她平复好吐息后,手中紧紧握着那卷竹简,缓步走向殿前陛阶。

刚一进殿,就看见宫人皆都已经惶急不安地伏拜在地。

而穿紫色兽纹的翻领胡袍的妇人背身、背手站在空阔的中央,高髻如一座山,宽厚的髻底逐渐往上变窄。

褚清思在几步外止步,微微低眼:“圣人。”

妇人半转过身,髻前的中心插入了一支硕大的步摇,坠下的几缕白珠就似帝王冠冕,语气也仍带着还未散去的怒意:“观音为何来了。”

对此,褚清思在乘车离家的那一刻就已经有所对策,垂在身侧且掌心朝内的右手稍一向外反转,随后双手掌心朝上,将竹简陈给女皇:“白马寺的机圆大德于数月前再次前往西域诸佛国去求法,在八月时,托一支商队将数卷佛经送回洛阳,因儿昔年在长安大慈恩寺与机圆大德曾共处数年,手中也得到一卷,儿看过以后,想要献给圣人,所以立即疾驰入宫。”

上一篇: 裙钗之下 下一篇: 度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