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岁之后(216)

作者:舟不归 阅读记录

果然,是李玄表所书。

尺牍中提及洛阳的那位褚才人于七月朔就已经遣了家信携带自己的私印及他那块玉璧去了陇西,言明并不知道与他的婚姻,要求李玄表涂去她的姓名。

大约是畏惧他那时的所言,所以李玄表迟迟不敢告知,直至如今才寄来尺牍。

而此时,远处也有人在高声大喊:“李侍郎、高将军,庭州那边来人了!”

李闻道漆眸中情绪随黄昏的云一同涌动,最后又归于沉寂,轻笑一声:“既然褚才人有此命令,让宗正奉命即可。”

随后毫不在意地扔下帛书,直接阔步朝远处的宫室走去,但喉中溢出的那声又轻又低的自嘲则已被卷入原野的风中。

高枭也放下木弓,不再射箭。

*

站在堂前,李闻道拧眉看着身上已变得狼狈不堪的甲士:“庭州怎么回事?”

从庭州奔驰百余里来到这里的府兵气喘吁吁,面色如绢白:“昨夜..昨夜有三万突厥兵突然就出现在庭州边境,豆卢刺史命仆神速来上报李侍郎。”

李闻道转身去到堂上,几步就走至北面,径直弯腰在几案翻找着数日来庭州送到这里的斥候情况,企图从其中找到一切都与他们猜测背道而驰的蛛丝马迹。

高枭也跟随来此,见府兵的状况,当即明白:“突厥已经发兵?”

李闻道将所有帛书、简片都已摆开,闻言看向堂中央,语气也略显沉重:“是庭州。”

高枭低头,也在想着应对之策:“募兵已经进行到一半,但要将所有府兵都召集到伊州附近,至少都还需要数日。”

李闻道握紧其中一根简片,手指稍稍用力便将其折断,剑眉也随之舒展开,然后嗤笑道:“我们为何一定要跟随突厥的步伐而动?既然他们围困庭州,还带了三万的兵力,必然也觉得我们会立即调兵去解困,所以准备鏖战,那其余地方,他们又还能守住吗?”

高枭瞬间明白,但因不太确定,开口询问道:“李侍郎是准备?”

李闻道扔掉手中的断竹,轻拍几下掌心:“高将军你调动一半兵力去庭州驰援,剩余的兵力将直接从伊州攻入,待募兵完成,剩余兵力也全部填入庭州,而伊州这部分兵力则继续进攻突厥境内,若他们来救援伊州,高将军乘势再从庭州进攻突厥。”

高枭则立即去换甲胄,预备今日夜里就行军去庭州。

第67章 所以,他知道了。

八月中旬的某日日昳。

阳光已经式微。

昨日就从上阳宫回到家中的褚清思踞坐在铺设在用到一侧的长席上,狮熊镇席就厌在长席四角,白皙的手中则还握着略黄的帛书。

这是家信刚从陇西送来的。

她慢条斯理地展开。

那枚两指小的私印就完好无损的被裹覆在当中。

将私印随意放置在身旁后,褚清思阅看起上面的内容。

李玄表惶恐的表示,已用椒泥涂去她的名字,并稽首请罪,还为男子辩白。

字句之间,都仍觉得男子所给的答婚书是伪造的。

如此,也好。

以后就不会成为他人手中所握的那柄短剑,随时都可能刺向自己。

她收起,抬头询问:“为何如此迟?”

侍立在中庭的家信再次叉手敬答:“陇西李氏的那名宗正也不敢擅自为谋,所以预备给李侍郎去书,但因不知道其身在何处,还问了仆。待收到伊州的尺牍,已是十日前。”

褚清思垂下眸,抚着光滑微凉的帛书。

所以,他知道了。

不过在自己拿走那块玉璧的时候,心中就已做下最终的决定,并无什么可去追悔的。

褚清思又再放下帛书,伸手握起席上以右的竹简。

这是机圆从西域托路过的商队带来洛阳给神湛的,神湛又再给了她,是一卷大周佛寺中都还未流行的佛经,从佛学的价值而言,并不算高。

只是适用于教化庶民。

家信见已无事,喏声应退。

未几,随侍疾步从垂有廡帘的廊道走到甬道,神色迫切:“小娘子,宫中来了人!”

褚清思才阅看了一两字,循声看向右边:“在何处?”

随侍喘道:“已经请至堂上。”

褚清思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连竹简也来不得重新卷好,直接用双手拢在一起就匆匆归置在坐席上,然后撑着旁边的凭几站起,白红间色的罗裙也随着双膝的笔直也垂顺。

来到堂前,那人迅速走出,先一步拱手行礼:“仆乃武卫,是裴中郎将遣仆来的。”

褚清思心中也已隐隐察觉到是宫中出事,思虑片刻,逼迫自己从容问道:“宫中有何事。”

武卫目前是负责卫戍上阳宫,而自己不可能时时都

在宫中,所以她与裴居文、尉迟湛都有过约定,若有大事发生,必须要告诉彼此。

上一篇: 裙钗之下 下一篇: 度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