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尖轻轻抚过姜老夫人手背上交错的皱纹,“我们只是......不忍见您伤心。”
姜老夫人的手轻轻颤抖,似有一滴泪珠砸在姜月茹手背上。
她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姜窈瞬间慌了神,连忙用帕子去擦姜老夫人脸上的泪痕,“祖母......”
姜老夫人摆手,眼中的泪光渐渐敛去,神色反而平静下来,“我明白的。”
姜月茹仔细端详着母亲的神情,见她眉宇间的郁结似乎舒展了些,这才松了口气,“您想清楚就行。”
老夫人轻轻转着佛珠,忽然问道:“你这次回来,打算住几天?”
姜月茹闻言一笑,“来都来了,肯定要参加完盈丫头的大婚再走。”
她凑近老夫人,带着几分少女时的娇态,“娘不知道,我给盈丫头备了一份厚厚的添妆,保准叫那些夫人们都看直了眼。”
老夫人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容,“你呀,就喜欢这些。”
姜窈看着祖母和姑母说话的样子,忽然明白,有些伤痛或许永远无法痊愈,但只要还有人陪着一起走过,再深的伤痕也会慢慢结痂。
“对了,你尝尝这个,”姜老夫人是突然想起什么,“窈儿亲自做的。”
“有些凉了,要不我拿下去热热。”姜窈刚要伸手去端那碗桂花莲子羹,却见姑母已经舀起一勺送入口中。
“不必,凉了反倒更显莲子的清香。”姜月茹细细品味着,“还是窈丫头贴心,知道给你祖母熬羹汤。”
姜窈下意识摇了摇头,笑道,“比起祖母做的还差得远呢。”
说完,她自己都是一怔。
她从未喝过姜老夫人做的桂花莲子羹。
姜窈后背倏地沁出一层冷汗。
“可不是?”姜月茹爽朗道,“你小时候每次生病,母亲都会亲自给你熬这碗羹,说莲子清心,桂花暖胃。”
“母亲还总说银桂太艳,金桂香气最雅。”
姜窈的指尖不受控制地轻颤着,她盯着碗中漂浮的桂花,那些细碎的金黄忽而化作无数光点,在视线里扭曲旋转。
却一个也看不清。
“嗯......”她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忽得不像话,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胸腔里的心跳声大得惊人,几乎要震破耳膜。
“窈丫头?”姜月茹疑惑地唤道,“怎么发起呆来了?”
姜窈猛地回神,“我......”她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发疼,“许是昨夜没睡好......”
春兰也察觉到她表情有些不对,“小姐昨晚是不是关窗晚了?昨夜落了些雨,可是着凉了?”
“怎么出这么多汗?”姜老夫人伸手覆上姜窈的额头,“玉珠,去熬碗安神汤来。”
姜窈死死咬住舌尖,铁锈味在口腔里蔓延,疼痛让她勉强维持住表面的平静。
“说起来,”姜月茹毫无察觉地继续道,“窈丫头小时候身子骨就不好,不过生病时也黏人,有次发热不退,硬是拽着母亲的衣袖不放......”
“祖母,姑母,”姜窈突然开口,“我头有些晕,怕是不能陪你们用膳了。”
“头晕?”姜月茹终于察觉异样,慌慌张张起身,“莫不是真的病了?”
“没有,”姜窈猛地站起,踉跄着后退两步,“我、我回去躺躺就好......”
第121章 茶梅开花
走廊的风吹在汗湿的背上,刺骨的凉。
姜窈机械地迈着步子,脑海中破碎的画面不断闪回。
舌尖残留的莲子清苦,深夜床头温柔的拍哄......
这不是原书中描写的情节。
这是原主的记忆。
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才......
“系统?有系统吗?”姜窈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心里唤了两声。
没有人回应她。
“小姐?”春兰惊慌地扶住摇摇欲坠的她,“您怎么在发抖?”
姜窈死死抓住回廊边的栏杆。
她看着自己颤抖的指尖,忽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这些画面模糊却真实,仿佛是......
她亲身经历过一样。
“我没事,”她听见自己空洞的声音,“我披风忘祖母那了,你去......帮我取回来。”
支开春兰以后,姜窈滑坐在廊下。
隔着院墙,外面的声音嘈杂,与她脑海中的声音重叠在一起。
“窈儿乖,把药喝了......”
“祖母吹吹,不烫了......”
“我们窈丫头最勇敢了......”
姜窈蜷缩着抱住双膝,额头顶在冰凉的栏杆上。
她不是穿书吗?
为什么会有原主幼时的记忆?
如果这些记忆能复苏,那原主的意识......会不会也......
这个念头让她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她才是鸠占鹊巢的那一个。
“小姐?”春兰捧着披风匆匆回来,吓得声音都变了调,“您怎么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