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配以身入局,疯批世子步步沉沦(157)

作者:宴春日 阅读记录

提着食盒穿过两道回廊,姜窈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

寻常日头好的时候,祖母便会坐在院中晒太阳,但这几日,静雅堂安静得如同一座空院。

也是。

祖母毕竟养了大伯父三十多年,如今却闹到这般境地。

远远地,姜窈看见玉珠站在房门外。

“老夫人又没用好膳?”姜窈走近了问道。

玉珠连忙行礼:“回三小姐,老夫人今日早膳几乎没动筷子,只说胸口闷得慌。”

她叹了一口气,“大爷这一走,许是伤透了老夫人的心。”

姜窈垂下眼帘,“我进去劝劝祖母。”

推开房门,她眯了眯眼。

觉着房中檀香的气息比往日更浓了。

“祖母?”姜窈轻声唤道。

姜老夫人在软榻上靠着,看见姜窈进来嘴角扯出一抹笑,“窈丫头过来了?”

姜窈快步上前在软榻边坐下,伸手握住姜老夫人的手,“祖母今日可是又没好好吃饭?”

姜老夫人一怔,“玉珠这丫头,怎么什么都说。”

“没好好吃饭正好,”姜窈一笑,“我正好熬了桂花莲子羹过来,今日阳光正好,祖母去院里用一些吧?”

姜老夫人不好拂她的心意,轻轻点了点头。

姜窈扶着姜老夫人慢慢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玉珠早已在那里摆好了软垫。

“还是窈丫头知道心疼人。”姜老夫人轻叹一声。

姜窈笑着打开食盒,拿起青瓷碗舀了一碗,“祖母您还没吃呢!”

热腾腾的羹汤散发出清甜的香气,终于让老夫人的神色松动了几分。

姜窈挨着祖母坐下,舀了一勺轻轻吹凉,“您尝尝,怎么样?”

老夫人抿了一口,“嗯,不错,就是桂花蜜放得稍多了些。”

“那我下次少放点,”姜窈笑着又递上一勺,“不过您得多用些,我才好继续改进。”

说着,她又取出一个小纸包,“这是前日买的冰糖山楂,祖母近来胃口不好,配着吃能开胃。”

第120章 病了

姜窈陪祖母唠着家常,没特意去说大伯父的事。

就这样一勺一勺,大半碗羹汤竟见了底。

这时,院外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娘,您怎么瘦了这么多?是不是大哥那个不孝子又惹您生气了?”

姜窈还未回过神来,一道身影已经风风火火地走到老夫人跟前,一把抓住她的手。

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月茹,你这性子......”

姜窈这才反应过来,眼前的人便是姜老夫人的女儿,姜月茹。

她连忙起身福了个礼,“姑母好。”

“一家人,客气什么,快坐,”姜月茹摆摆手,扭头继续道,“我这性子怎么了?”

她说完也不等姜老夫人回答,转头又看向姜窈,“窈丫头,你来说,你大伯父这次又做了什么糊涂事?”

姜窈一时语塞,正斟酌着该如何回答,老夫人却先开了口,“月茹,你这一路风尘仆仆的,先坐下喝口茶。”

说着便示意玉珠上茶。

姜月茹接过茶盏,却顾不上喝,“娘,我听说大哥要分家?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

姜老夫人瞪了她一眼,“他怎么说也是你大哥。”

“大哥?”姜月茹放下茶盏,声音拔高了几分,“您把他当儿子,他把你当母亲吗?”

“我承认,您待大哥肯定不比待我与三弟,但就算是手心手背,也总有个差别,您待大哥已经够好了!是他自个儿不知好歹!”

姜老夫人皱眉看过去,想要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却在看清那双愤怒中带着心疼的眼神时,哑了声。

“小时候因着父亲夸赞三弟读书好,他便同您怄气,”姜月茹红了眼眶,“三弟刚中秀才,他连夜收拾包袱说要去经商,您和父亲怕他出事,将家中财产大半都给了他做本钱。”

姜窈听见祖母的声音从一旁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月茹,别说了......”

“我偏要说!”姜月茹眼眶通红,“后来三弟中举,大哥连夜从扬州赶回来。”

她冷笑一声,“您当他是来贺喜的?他是来要钱的!说什么‘不能输给弟弟’,要你们给他钱去开绸缎庄。”

姜月茹越说越激动,“父亲去世时,他都借着生意忙没回来,如今攀上摄政王倒想着回来分家了?”

“娘,您想想,这些年他往家里拿过一两银子没有?三弟远赴清石县赴任,路过扬州时都不见他招待一分!”

“姑母,”姜窈觑了一眼祖母的神色,轻声劝道,“祖母心中也是明白的......”

姜月茹握住姜老夫人的手,声音低了下来,带着几分哽咽,“母亲,您心里比谁都清楚,大哥只是记在您名下养大,我与三弟认他为大哥,也并非因为他真的担当起了大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