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肃王方正的脸,突然抱着儿子大哭。
肃王脸上火辣辣的,原想一把推开亲娘,却实在没脸这么做。他也指望母妃和表姐谈昭仪帮他在皇帝美颜两句,肃王憋屈地安慰道:“母妃快别哭了。”
谈贵妃呜呜哭泣,好不容易停住了,咬牙切齿道:“都是太子!把我儿逼成这样,若不是他任何事都要插上一脚,我儿何至于如此提防自己的将士。”
肃王一愣,对呀,他倒是没有想过可以将过错甩给太子。见母妃这么说了,连忙附和她几句,称自己是害怕太子构陷,才一时冲动,也是为了大事着想。
谈贵妃额头青筋绷起,脸上尽显狰狞之态,恨恨道:“还有那个章序,我平日里就看不惯他那副骄狂模样!他能这么快救你,指不定早就和那帮匪寇有勾结。”
虽说章序救了肃王,但肃王对他却毫不感激。章序性情粗疏,带着肃王下山时丝毫没顾及肃王的位置舒不舒服,使得肃王伤口疼了一路。
且他堂堂皇子被匪寇俘虏,章序却能不到一夜的功夫将他救出。旁人会如何想?旁人会怎么比较他和章序?
他简直是做了章序成名立功的垫脚石!
肃王已经恨上了章序,就听谈贵妃冷笑了好几声:“放心,母妃一定会为你报仇的。此二人,我都不会放过的。”
她摩挲着肃王的脸,语速飞快道:“我儿,你一定要加倍奋进才是。母妃一直都告诉你,必须登上帝位,不然,我们都得死!你表姐的儿子也不行,必须是你。你一定要听你大舅舅的话,不能再出错了......”
谈贵妃话虽如此,内心却像是一个精美华贵的瓷瓶被人骤然打碎,储在其中的多年希望都流逝了。
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如果说之前她深信肃王只要表现比弟弟们都要出色,就有可能问鼎东宫。
但现在如此大的纰漏之后......
那只有让太子,陈淑妃所出的五皇子都犯下更大的罪,或者都去死了。
谈贵妃被心腹搀扶着起身,目光幽幽。谋害皇子需得从长计议,但她忽地想起,章序虽然在外,但京中还有个未婚妻,清纯绝世。
第12章
明光殿内炉烟轻袅,一扇琉璃窗半开。已是巳时初,天色湛然明亮。皇帝身着燕居时的常服,从珠箔银屏里走了出来。
他身子半歪,偏着头看着手里的奏疏,骤然接触到天光,眉头皱了一皱,立刻便有宫娥轻手轻脚地阖上了窗。
皇帝坐到玉阶上,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将手里的奏疏随手扔到一旁。
这道奏疏原本是三个月前就上了的,痛陈潼川的流民作乱。只不过他向来是随心所欲批复,有时候奏疏压在下面,他当日没兴致批了,就不会再给出批复了。
后来,这流民就成了贼寇。
他目视前方的狻猊金兽香炉,倏然间移开视线,不假人手亲自将奏疏捡了起来。
片刻后,先前得到传召的太子以及几位重臣都到了。
几人都是近乎有一月没见过皇帝真容了,包括太子在内。皇帝性情古怪,往往都是在帷幕屏风后与大臣会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难得见皇帝露面,一副面沉如水的阴郁模样。众人心里都有数,是要商议肃王平乱不利一事了。
流民之乱,古来有之。能办成肃王这狼狈模样的,却是闻所未闻。
一时间,皇帝没有说话,众人也都屏息静气 。
“依众爱卿看,该当如何处置?”
许久,皇帝开口问道。
谈嗣宗一路上已经打好了腹稿,抢着道:“陛下,肃王虽暂时不力,但此事已经交给肃王去督办,不妨让他继续遥领军政要务。潼川地势复杂气候不和,再派人去恐怕也轻易不能平乱,依臣之见,大可加封章序命其在螭山继续剿匪,后续处置则由肃王殿下在京都督。”
“好一个暂时不力,你倒是不偏袒。那这些流寇,该当如何?”
谈嗣宗觑着皇帝面色,正要开口,就听兵部尚书高天德道:“螭山野寇,竟敢冒犯肃王殿下贵体。此乃对皇家的大不敬,其心之恶,百死不能赎其罪。凡是相关之人,都应坑杀于野。首恶之人,则传首于京,曝尸于市,方能以儆效尤。臣和谈相所想一致,章序有功,可原地晋升为主将捕杀贼寇。”
话音一落,太子急忙道:“不可!”
与此同时,皇帝将捏着的奏疏重重扔到了高天德脸上。
奏疏迎面而来,高天德不敢躲避,阔方脸立刻印出一道深深红痕。他想也没想,下意识跪下叩首。
皇帝道:“高卿是要全天下人都知道朕的儿子,被一群流寇掳走过?”
给高天德一万个胆他都不敢这样想,不过是揣测皇帝想给肃王找回颜面,会对流民大开杀戒。他连声请罪,为自己辩解万万没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