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岭之花他追悔莫及(25)

作者:泳宁 阅读记录

眼神散乱,一句话都没有和章序说。

回到大营后,章序命肃王的下属护卫将他送回京城养伤——经过此事,军营里的将士都已经自觉听章序的命令了。

肃王自己也深觉丢人,除了一二亲卫谁也不见。章序让他回京养病,他立即就同意了。但在路上,肃王又对即将面临的君父之怒而大为惶恐,每每经过驿站,都要拖延一两日。

这些作乱的“贼匪”里,除了少数真杀过人见过血的,大多还是因为负担不起田地赋税而被迫卖地卖身的流民。章序出发前想杀个尸山血海,真到了潼川后,哪里还能再有原来的想法。

他不知该如何办,命一文采尚可的别将写了一份奏疏八百里加急请示朝廷。自然,也将肃王被俘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毫不隐瞒地写了。

和奏疏一起到京城的,还有他写给纪襄的一封信。

“......那些在山上的流民,我瞧了好些都面黄肌瘦的,连刀都提不动。肃王竟然能被这群人俘虏,真是——不多说了,我估摸着还得在此地待上一两月,阿襄务必多多念我。”

章序的字龙飞凤舞,纪襄即使熟悉他的笔记,也坐下来辨认了许久。他写了洋洋洒洒三页纸,涂涂抹抹十分多。

纪襄戳了戳信纸上的小墨团,猜他那些戛然而止的话是在辱骂肃王。或许章序怕被别人看到了,只能用笔涂黑了。

她不由莞尔一笑。

院中突然吵闹起来,纪襄推开窗户,见小院门口站了好几个婢女仆妇,你推我我推你的挤在门口。一旁碧梧双手抱胸,冷冷地看着她们。

“你先进去!”

“你去说!”

压着声音吵吵闹闹的仆妇中有一人看到了纪襄,立刻露出一个讪讪的笑。几人也不再推选出一个带头的,纷纷走了进来。

肃王被俘虏,章序将他救出来的消息已经在京城里传遍了。纪府的下人里,原本就有人觉得姑娘有太后撑腰是最有出息的一个,只是苦于易氏,不敢轻易讨好姑娘。

如今见姑娘的未婚夫婿立了大功,立刻便有人心思活动,想来给纪襄道喜。

一群人围着纪襄,夸赞她的未婚夫婿有出息姑娘日后定能享福云云。碧梧瞪了众人一眼,平日里也没见她们对姑娘有多恭敬。她又看了纪襄一眼,眼神严肃。

碧梧的脸色似乎在说让她绝不要搭理这些人,纪襄哭笑不得,应付了几句将人都打发走了。

她立在窗边,院中榴花欲燃,偶有蝉鸣。午后天光大亮,她轻摇纨扇,将章序寄来的信有看了一遍。

他笔墨里得意的很,纪襄却从他的信里读到了一丝迷茫——

“面黄肌瘦的,连刀都提不动。”

纪襄默然放下信,看着庭院里的几树鲜红榴花。

原来黔首苍头,一生中最有可能提起刀是饿到提不动时。

-

肃王在返程拖延了好几日,仍是有回到京城的一天。

他自知丢了颜面,往前数不论多少代,大雍乃至前朝,都没有过皇子被山匪俘虏的。皇帝心思虽然一年比一年难以琢磨,但不用想也知道,必然龙颜大怒。

何况,他还折损了一员大将。

在回京后,他没有先求见皇帝,而是连夜问计于大舅舅谈嗣宗。谈嗣宗官居中书令,入政事堂,辅政多年。饶是如此,听闻了外甥的心路历程后只有哑然。

急于立功,也不是这么急的!

消息刚到京城时,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办事极其精干的肃王会如此倒霉。谈嗣宗立即代肃王上奏请罪,可惜皇帝这回没搭理他。

谈嗣宗又命人去刘勃和死难士兵家中慰问抚恤,不料太子的人已经去过了。太子甚至还专派了一名东宫属官今后负责照料刘勃的老母遗孀。

他心里把太子和他背后那个出主意的司徒征骂了又骂,只好等肃王回京再议。

若肃王是他亲儿子,他一定提鞭打个半死。但他是皇子,谈嗣宗只能叹气连连,委婉说了几句肃王此事少了思量,过于鲁莽,让他歇息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去给皇帝请罪,不要再耽误了。

翌日,肃王脱衣除冠,在皇帝的寝殿明光殿前跪地认罪。

明光殿的大门一直没有开,直到日头高照,内宦才从殿里出来,命肃王告退。

皇帝不置一词,甚至都不见他,令肃王更是惊惧,毕恭毕敬告退后乘着马车到了宫城去见母妃大谈氏。

谈贵妃比皇帝年长一岁,今年四十岁。平日里保养得宜的娇媚脸蛋阴沉极了,一见肃王进来,就大声呵斥他跪下,快步上前提手左右开弓抽了肃王两耳光。

打完,谈贵妃看着憔悴茫然的儿子,心中涌上一阵酸楚,脱力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