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冬日,可这卧舱中像是下了一场急雨,淋湿了裴祜的身前,甚至地面上也是一片潮湿。
裴祜看在眼里,眸中尽是艳和戾,他再一次双膝跪地,抬首吻上,又觉不够,在女子呜咽的声响中……
很快 ,雨便又迸落在他面庞上,地面一片湿漉。
而后,他抱着她,将她放在了榻前的黄花梨桌案上,陡然……
桌案无处不响,无处不晃,不知过了多久,在裴祜重重喘息之下,竟断了两条腿。
他又将她轻轻掷在柔软的床铺上,而后俯身下去……
很快,便是更为激烈的声响,和女子碎得不成样子的求饶。
可是,醉心于此的裴祜,又怎会轻易放过她。
梦中是三回,而今,裴祜将梦变成了现实,他尽心尽力,全力服侍……
一夜无梦,两人紧紧相拥而眠。
后半夜,一室春融外,竟落了雪。
三日后,卢月照生辰这日,乾王裴祜大婚,迎娶太皇太后徐纾意之女。
十里红妆,热闹非凡。
这一日,两人再次结为夫妻,大红喜烛一如一年多之前,燃了一夜。
周媛和马大娘在卢月照和裴祜成婚的前一日赶来了京城,直到成婚当日,两人一时间还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不过没有关系,今后有的是时间让卢月照将所有的一切告诉她们。
昌化二年,又一年春日,瀛洲玉雨满庭梨花开。
这个裴祜为她移植来百株梨树,为她命名的院子,终是在它最美的时节赢得女主人的满心喜爱。
一家三口在梨树下观赏,裴祜摘下淡白馨软的梨花,将之簪在卢月照的发间。
满庭葳蕤,竟比不得她万中之一。
暮春时节,卢月照,裴祜,旂儿,一家三口轻车简从踏上了回乡祭祖的路程。
沿途,他们特意去往了望独村的望独河畔祭祀先人。
上次来到这里给得二人一餐之饱的老者已然不见了身影。
可此处青山葱郁,春花盛开,尽是生机盎然,满目琳琅。
巧的是,望独河畔不知何时被人种下了一树梨花,树苗新幼,只开了几朵,旂儿被裴祜抱着,他这孩子轻轻凑近闻了闻,又抬起肉嘟嘟的小手碰了碰,也笑得开怀。
卢月照和裴祜在这梨树树枝上系了一小条红布,里头是二人的期许。
带着先人所憾,连同她们和他们的那一份也活下去。
山高水长,故人知晓。
裴祜曾经的话语似乎静静回荡在这幽山深水之间,久久萦绕不停。
而落日余晖下的一行车马渐渐向东而去,去往那青山绿水,炊烟袅袅的东庄村。
静谧,空远。
恬淡,悠然。
一如他们的此生。
昌化五年春,乾王妃于景和园瀛洲玉雨诞下一女,名曰“裴央”,和她兄长的名字均取自《诗经小雅》: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大魏昌化十年,幼帝崩,乾王三辞三让后并未即位,太皇太后徐氏懿旨,乾王之嫡子裴旂即皇帝位,乾王裴祜依旧摄政监国,只待新帝及冠后还政。
大魏风清气正,盛世和平。
乾王和乾王妃也恩爱了一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1]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2]
——正文完
第134章
犹记得去岁春末,卢月照决心离开东庄村去往京城时还在遗憾,那年的春日过得很快,她还没来得及欣赏卢家上院的一树梨花,花就落了。
与去岁不同,昌化二年春日的每一分盛景卢月照都未曾错过。
就道这梨花带雨,碎玉拂尘,不论是京城瀛洲玉雨的满庭梨花荼蘼,还是直隶庆虞县云歇山清云观外的纷白袭人,卢月照都在梨树花期最盛时尽数观赏。
可卢月照还是最喜爱东庄村卢家上院内的这株梨树,这是祖父卢齐明在她出生那年亲手所植,到如今,也有将近二十个年头。
小院周遭纷闹渐渐散去,而此刻,她静静立在树下,抬首将那一朵又一朵的淡白梨花细细看过,还是不禁红了眼眶。
是的,她想爷爷了,很想很想。
今晨,她和裴祜一行人的马车低调驶入了东庄村,不远处天际泛白,可见炊烟袅袅,烟火人间,他们径直前往了卢家位于东山的祖坟。
卢月照和裴祜夫妻二人为祖父卢齐明的坟茔扫墓祭拜。
他们坐在卢齐明的坟茔前许久许久,直到将二人后来之事尽数道给祖父后还是依依不舍,久久未曾离去。
清明的那座衣冠冢被移除,棺椁里的血衣和那枚残破的平安符则被留在了土地之下,与祖父卢齐明棺椁内的那枚平安符,以及卢家上院东厢房内留存的两枚属于卢月照和旂儿的平安符一同,依旧见证和祝愿着卢家一家四口的过往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