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108)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对此, 谢砚的说法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织玉闻言怔了一下,陪他出使魏朝的这段时间,见到的尽是官场上的事情, 他行事又并不奢靡, 都快忘了, 谢家可是南齐首富, 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而在战乱不断的边境,银子就是物资, 是后勤的保障, 当然是多多益善。

进入林城之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正值晌午,街上人来人往, 酒旗招展, 欢声笑语。

与几个月前织玉到林城时大为不同。

谢砚似乎对此并不意外, 随口点评起路边的几家食肆, 不知道的, 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林城人。

行至半道, 李大夫向两人告辞而去。

没了局外人, 两人的目标明确, 没有在路上过多停留, 不多时,便来到了一处安静的巷子。

巷子里只有一户人家,朱漆大门上的匾额写着“谢府”两个字。

这里是谢家在林城置办的房子,谢砚的父亲谢老爷不甘心只在南齐做生意,将店也开到了魏彦,顺便也在当地买了几处院子。

几个月前,谢砚将昏迷不醒的织玉带到此处,请大夫为她诊治。织玉醒来时,因为伤得太重,在这里面修养了许久,对这里面的人和事也有了稍许的了解。

里面住的是谢家店铺的掌柜以及在林城没有住处的伙计,再加上一个管家和两个做饭的厨娘,总共不到十个人。

那时他们都对织玉十分好奇,但除了管家和两个负责照顾织玉的厨娘知道真实情况,都以为她是生了病,怕过了病气,一直没出现在织玉面前。

待到织玉的伤已无大碍了之后,也只是跟管家说了一声,留下些银钱,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所以这一次,当谢砚和织玉再度出现在谢府众人面前时,其他人只是惊喜于谢家的少主又来到了林城,只有管家和厨娘认出了织玉,但都缄口不言。

谢砚对他们说织玉是他的护卫,众人口中夸赞,眼角眉间却不自觉流露出不屑来。

织玉见状,毫不意外。

当初从南齐到北魏,也有许多人不信,这样的误会她见的多了,一开始还会想要解释,后来也无所谓了。

进了谢府,她终于问了谢砚一个自己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要在林城待多久?”

“这要看我等的人什么时候能到了。”谢砚折扇轻摇,在炎热的夏季带来丝丝凉风,他微微俯下身靠近她,轻笑着低语,“怎么,想回合水了?”

这语调似是询问却极为温柔,简直像是情人间的呢喃,其他人看见了,纷纷别过脸去,眼神却不住地瞥过来。

织玉眼神闪烁,抿着唇退了一步。

自从察觉到他如今对态度暧昧后,她心里便格外不自在起来,有意无意地拉远两人的距离。

她的回答依然是一本正经:“这里是彦朝三皇子的地盘,很危险。”

谢砚挑了挑眉,也不知道是惊讶于她的动作还是她的话,但他也没什么别的反应,只是说道:“徐明硕这几天不在林城。”

织玉愣了一下,林城的重要不必多说,徐明硕轻易不会离开林城,更何况是离开好几天。

结合城内普通街市热闹的景象,她忽然想起在魏都时的传言。

说是之前魏彦两国关系闹得如此之僵,魏皇却还是请彦朝来参加他的寿宴,而彦朝也没有拒绝,派来的还是太尉之子,温家公子,表现出了绝对的重视。

由此,有人推断,魏彦或许有谈和的想法,毕竟他们再打下去,很有可能只是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南齐和北狄。

如果真是这样,徐明硕偶尔离开林城,城中也不必担忧北魏来犯,自然就会呈现出热闹祥和的景象。

对此,织玉不觉得开心,反而心有隐忧,她在魏都见识过北魏对北狄的亲近,很难不产生一些别的联想。

“放心。”谢砚目光幽静地看着她,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语气淡淡的,“我在这里,北魏就不敢动。”

为什么?

这是织玉心里一直的疑问。

在魏都时,她离开的那几天,一定又发生了一些她不知道的事情,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二皇子一直派人追杀他,更不能解释他为什么有这个自信。

可是每当她想问出口的时候,另一股念头又阻止了她。

不要去掺和这些事情。

她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凡事一旦涉及到权力,尤其涉及到几国之间的纷争,注定了不会自由。

所以直到几天之后,她还是没有问出口。

而这几天里,谢砚要等的人也没有出现,反倒是织玉遇到了意料之中的人。

回到林城的第五天,这天早上,谢府的厨娘忙着准备午饭,托织玉出门买几匹布,织玉头一次一个人踏出了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