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如今已是到了穿薄棉袄的日子了。
团团和圆圆乖乖的坐在一旁的专门给他俩打的小书桌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这两日新学的字,静谧又祥和。
今儿,村长把周宵喊了过去,靠近最北边儿的柳阳县大旱,难民奔逃到青水镇,县令核查过,无作奸犯科,又想留在青水镇的人,便留了下来。
青水镇的县令是个做实事的,有银钱傍身的,在镇上买了个宅子,便住到了镇子上,没有银钱的难民,县令派人喊了青水镇各村的村长来,一个村子,领上七八个人,直接安排到村子里住。
村长最是不喜这些外来户了,之前的那王家,便是逃难到谷家村的,一家人整日里惹是生非,但县令的命令,谁敢不从,只能喊了周宵来,跟着,看能不能选几个品行好的来。
逃难到青水镇的难民,多是面黄肌瘦,蓬头垢面,县令大人派人寻了个客栈,烧水沐浴,发了些干净的旧衣给他们,这才看起来像模像样儿了些。
村长本以为这回和之前一样,是能选人的,不料,哪些人去哪个村,县令大人早已分好,户籍也已经在县衙落好,到了县衙,直接领着回村子就成。
这回分到谷家村的,一共有七个人,五个汉子,一个哥儿,一个妇人年岁最大的汉子,约么着能有四十来岁,最小的便是那个哥儿,十四五岁的样子,很是清瘦。
回去路上,年长的汉子开口道:“村长,我和我媳妇儿还有家里的哥儿安排一处住便成,我们七人,除了我们一家子,其他四人我们不怎的认识。”
村长点了点头道:“你们四个是和家人走散了?”
一眉目俊朗的汉子回道:“我家只我一人,一身吃饱,全家不饿。”
另外三个汉子叹了口气,“我们家也只剩我们兄弟三个了,村长给一处住的地儿便成。”
“在我们村子,旁的不说,偷鸡摸狗,品行不端定是不成,便是县令大人安排你们来,我们村子也容不下这般的人,到时候把你们退回县衙,再想在青水镇找落脚的地儿,可是难了。”
车上七人纷纷点头,“村长放心,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
村长点头道: “在咱们谷家村,只要踏实肯干,吃饱穿暖只是时候问题,有什么难处需要,只管与我说,能办的了的便帮你们办了。”
几人纷纷道:“多谢村长。”
骡车一路向着村子出发,呼驰而过的秋风,带来了些许凉意。
第121章
周宵刚帮着村长将难民安置妥当,天空便阴了下来,眼看要下雨,他便没有多呆,紧着匆匆回家去了。
回到家,喜哥儿正一手拿着蛋饼,一手往上头抹着顾筠夏时做的寒瓜酱豆。
自打有孕,过了那阵子看啥都恶心,吃不下去的时候,喜哥儿胃口变越来越大,经常没多久就饿了,顾筠便煎了蛋饼放锅里温着,喜哥儿啥时候想吃便能直接去锅里拿。
说起来这寒瓜酱豆,还是今年夏时,周宵种了一亩多的寒瓜,最后一茬儿寒瓜,卖相不怎的好,卖不上高价儿,顾筠一拍手,直接做了几坛子寒瓜酱豆。
用果子做糕点,常见,做酱豆真真是还从未见过。
寒瓜酱豆刚做好,喜哥儿和周宵都不怎的敢吃,还是周铭凭着一腔对顾筠的爱意,尝了一口,从他接着不停筷儿的样子,便能看得出来,是好吃的。
喜哥儿和周宵半信半疑的夹了一筷子,从那之后,饭桌上基本上便没少过这寒瓜酱豆,炒着吃,拌着吃,一家人都很是喜欢,眼看着便只剩了最后两坛子了。
喜哥儿自有孕,除了爱吃村长夫郎送来的酸黄瓜,便是数这寒瓜酱豆最得他心了。
“回来啦?这回分到咱村子几个人啊?”喜哥儿说着,手里抹寒瓜酱豆的动作没停。
周宵忙了一上午,也有些饿了,顺手拿了张蛋饼,抹上寒瓜酱豆,一口下去,巴适得很。
“七个人,一家三口并四个汉子,眼看马上快入冬,村子里的茅草屋多破败不堪,挡不得风雪,岳丈便先让他们住进村里的膳堂里去了。”
“天儿如今确实冷,那几人看着如何?不是之前王家那般的长相吧?”
喜哥儿想起来前几年王家闹出的事儿,还愤慨的紧,好在如今七哥儿和自家堂哥日子过的和和美美,已有了两个小汉子,六哥儿年时听七哥儿说是前两年改嫁镇子上的一二婚的汉子,如今日子过得还成。
周宵两口吃完一张蛋饼,闻言道:“看起来都是忠厚老实的面相,有个汉子我总觉着眼熟的紧,但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喜哥儿笑道:“世上这般多的人,总有那么两三个长得像的,许是之前在镇子上见过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