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听说泽大宝是为了等他才摔的跤,心里啥滋味都有:“娘,真是辛苦你了。大宝本来就比一般孩子活泼,你看着两个娃,不容易。” ”可咱家养狗崽好多年了,我和贺渊对它有点感情。日后就麻烦娘,别带娃去后院了,虽说小黄不咬人,可孩子太小,像小宝走路还不稳当呢,等孩子大些就好了。”
这时,熙小宝四肢并用趴在地上,伸出小手,拿起地上的拨浪鼓,欢快地摇着。
虽是双胞胎,长得差不多,但也有点不一样。哥哥五官长得深,一天到晚咧着嘴笑,不知道高兴啥。
弟弟则长得更精致,小脸白白的,睫毛又密又卷,圆溜溜的杏眼期待地望着小爹爹。
于清蹲下身,把泽大宝放在地上,拉起地上的熙小宝,轻声问:“咱家小宝真乖,哥哥给你分杨梅了没?”
泽大宝一落地就像个小炮弹一样冲向不远处的小木马,一边摇一边嚎着。
熙小宝眨着圆溜溜的眼睛,用力点点头:“小爹爹,哥哥给窝吃……池果果了。”
于清轻轻捏了捏熙小宝白嫩嫩的脸蛋:“小宝,肚子饿不饿呀?”
熙小宝歪着脑袋:“小宝肚肚没叫,不饿。”
那边泽大宝眼睛睁得圆溜:“窝饿饿,想吃肉肉!”
贺母一听,赶忙走过去,轻轻按了按泽大宝的小肚子,说:“哟,我说呢,就喝了半碗羊奶,哪能饱呢。乖孙孙,咱吃肉肉,让你小爹晚上给做。”
于清站起身来说:“娘,那我先去做饭。还有你,泽大宝,可不能天天闹着吃肉,咱家啥家底,你没点数啊,经不住这么吃。”
说着,于清就快步朝灶屋走去。见大陶盆里的面团已经发好,便把面团搁在案板上,使劲揉了揉,擀成薄片,再切成宽窄一样的面条。
于清让贺渊把火烧旺些,往锅里加了两勺清水,又把从山上挖来的水芹菜洗干净,准备煮面条。
锅里的水刚烧开,贺父就从铺里回来了,在堂屋逗着两小孙子。
于清把面条下到锅里,用筷子轻轻搅和,防止粘在一起,接着在碗里放上盐和猪油,等面条快出锅时,把水芹菜也放了进去煮一把火。
不久,一家人就围坐在堂屋,吃起了简单的晚饭。
两个孩子还小,于清总是先吃完饭,再去喂娃。贺母呢,宁愿自己饿着,也得先把宝贝孙子喂饱,这会儿正追着泽大宝满屋子跑,要喂他吃饭。
于清忍不住对贺渊说:“看看你大儿子,这性子定然像你,皮得很,方才还喊饿,吃了两口就满屋子乱窜。”
贺渊抱着熙小宝,边吃面边回答:“啥我大儿子,那不也是你生的吗。”
贺渊在心中默默的想,他小时候可乖了,到底遗传了谁还说不准呢。
太阳落山了,天慢慢黑下来,一家人简单吃了晚饭,就早早上床休息了。
贺渊的小课堂不开了,贺父就把那间大屋子拾掇出来,用几块厚木板一隔,变成了两间小隔间。
现下家中四间卧房,贺母带着两奶娃娃睡一屋,贺渊两口子睡一屋,贺父单独睡小隔间,剩下的那一间,家里来客人时,也能将就着住下。
第84章
次日破晓, 日光透过那扇旧木窗棂,稀稀落落地洒进屋里。贺渊一早就起了身,麻溜地套上那件湛蓝色的院袍, 三两下走到屋檐下洗漱。
于清则双手稳稳端着案木盘走进堂屋, 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稀粥搁在木桌上。桌上除了一碟自家腌的咸菜, 还摆着刚出锅的热馒头。
贺父早就坐在桌前了, 伸手抓起个馒头, 就着米粥大口吃起来, 边吃边嘟囔:“我先吃嘞, 吃完就得赶紧去铺子咧。”
贺母在水盆里搓了搓手,压着嗓子轻声说:“吃个饭,咋咋呼呼的干啥?大宝小宝还在屋里睡着,可别把娃们吵醒咯。”
贺渊端起水盆,把水“哗啦”倒进木桶里,说道:“清哥, 快进来吃饭了。”
灶屋里传来于清的声音:“你先吃, 我把羊奶灌进陶罐,搁在灶火边温着。”
贺渊瞅了瞅屋里睡得正香的俩小娃娃,心里犯嘀咕,这基因可真神奇,优点没遗传多少,怎赖床的毛病却传了下去。
这俩小娃,每日不到大太阳晒屁股,是绝对不会起床的, 简直就是两只小懒猫。
贺渊懒得再琢磨孩子赖床这档子事, 转身进了堂屋,拿起馒头就狼吞虎咽起来。
吃完饭, 他仔细检查了书本、笔墨纸砚是不是都带齐了,才挎上布包出了门。
顺着那条走了无数回的小巷往前走,此时,巷里已经有不少人来来往往了。有挎着篮子去买菜的婶子,推着小推车去集市摆摊的大叔,还有像他一样要去书院或者私塾念书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