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厨娘与俏郎君(71)

作者: 阿萨满 阅读记录

魁主,即花魁的意思。

雀姐儿不喜一人独大,便安了春夏秋冬四个魁主之位。坐上魁主之位,就能得到楼中最好的待遇,春风楼是不差钱的,魁主们的日子与县中富贵人家的小姐也相差不大。

与李常相好的,是春风楼的现任春魁——翠雨。

说到雀姐儿算账这段,马婶啧啧咋舌。寻常百姓过得都是小日子,此番是打开了眼界,原来一个花魁日子过得如此奢香,还需要花许多钱培养才艺。也难怪那些男人们鬼迷了心眼撒钱进这春风屋中,用钱堆起来的东西,又有谁能不喜欢呢?

那场公审的结果,李赵氏并未讨到什么好处,愤愤离开。

马婶道完八卦,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王彩花与冯知春又开始包起小馄饨来。

冯知春有些心不在焉,她往摊在手心的馄饨皮中塞了点肉馅,随便一抓,丢进盛生馄饨的盆中。王彩花瞧出她有些异样,以为她一个小姑娘被殉情一事给吓住了,安慰,也算是叹息道:“要说呢,女人遇到个好男人多重要啊。遇上了就好一辈子,没遇上就毁了一辈子。不过你放心,杨瑾他肯定是个好的,我看人的眼光不差。”

“王姐,说什么呢!”冯知春被逗的有些无奈,嗔她一眼,“快些把馄饨包完吧,不然等会可有得忙了。”正说着,出去采买的楚云和拉菜的板车夫一同回来,几人又是搬菜,又是处理,是真的开始忙起来。

冯知春剥开手中圆包菜的叶子,思绪飘到前些天在雨幕中撞见的那一幕。

花魁,虽然身阶低卑,但能坐到这个位子上,想必也是很有能耐,很骄傲的。这样一个女子,爱上一个男人,为了嫁给他,最终也会低下头苦苦恳求只会给她难堪的人。

可惜那个男人的心,就跟这个圆包菜的心一样,剥开一层又一层,最后里面有没有心还是个未知数。

她又想到春风楼。

春风楼啊……

她是少数知道杨瑾身世的人,虽然没见过面,她也知道,那个被马婶又是损又是羡慕的雀妈妈正是在杨瑾幼时照料他的姐儿,也曾是伺候杨瑾生母的丫头。

不知道杨瑾会不会卷进这件事中来……

不过他正是停职备考的时候,这案子应该还没复杂到要他出马的时候吧!

冯知春却猜错了。

杨瑾在县衙任职的日子虽短,但凭着他过人的才智,总能把大到费解的刑案,小到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处理的妥妥帖帖。县衙的官差们享用着杨瑾带来的方便,早就依赖上他了。没经过李家几下闹腾,就有人坐不住,敲响了杨瑾的家门。

“我觉得这件案子我该回避。”

看着同僚们难以置信的脸,感知着从几方传来的“天呀杨瑾你怎么可以不管我们呢说好的同僚友情深似海呢”的视线,杨瑾有些心累地捏了捏鼻梁,心中想着要怎么把自己和春风楼的关系说出来。

估计他只开个口,这几个糙老爷们就要拍着桌子夸张道:“看不出来啊杨瑾,你也会去泡姐儿!”

他斟酌着开口:“所以说我……”

糙老爷们之一抬手止住他的话,一副“我很明白”的表情,道:“杨瑾!什么也被说了,咱们明白的!你现在在备考,正是紧张的时候。”

杨瑾很欣慰,你们明白就好。

“县太爷说了,你要是考不上功名,就娶不到媳妇,叫咱们少来找你。”

“……”

“可是吧,哥几个觉得就凭你这张脸,哪个小姑娘不喜欢的?你是没瞧见,只要你出堂,外头的女人就比平日多好多。自打你停职要备什么考后,那外头都是些汉子,哥几个多久没见着水灵灵的姑娘了,上差也觉得很是乏闷!”

“……”

“你就说说你看上哪家姑娘了,我叫我家婆娘替你去说。考功名多难多久啊,等你考上了,小姑娘也成老姑娘了。这娶亲和功名怎么就不能一起来呢?你瞧那拖家带口去赶考的也不少啊!”

话题已经扯远,杨瑾见这位热心肠的同僚还有说下去的打算,赶忙打住他的话头,“只是去李家看一眼对吧?”

“啊?啊!”热心肠的汉子还沉浸在给同僚找对象的幻想中,被强行扯回时还愣了愣,才点点头道,“对!你没见李常他媳妇扭起劲来的模样,实在是烦都烦死了……”

“好!”杨瑾再次打住他的话头,“就去看一眼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我去爬山了,回家直接瘫倒……

下一更,大概周二?,嗯,周一是不太可能的=v=

第60章 探家

去李常家的路上,捕头们与杨瑾简单说了案情与李常家的情况。

李常一家六口,他家并非本县人,约十五年前从外地搬来的。一两年间就置办起房产田地,还有一间铺子,略有家底。

李常幼时读过书,曾想考功名,可连考几年都是无缘,之后心灰意冷,凭着家中田租、店租做起了闲人。

前来报案的是在案发屋子边上住的邻居,据他称,案发的屋子是姐儿翠雨置办的外宅,长年只有一个哑巴看守。李常和翠雨的事闹开后,李常一开始住在春风楼翠雨的房里,后来搬到了这边。案发时,报案人听到哑巴惊慌的叫声,好奇心驱使他过去一看,只见李常和翠雨躺在小客堂的地上,口吐白沫,面色灰白,登时就吓得双腿发软。

哑巴哭喊了一会,抹抹眼,跑了出去。报案人哪敢独自守两个不知死活的人,停顿片刻,也跟着跑出来,左右看看,哑巴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寻思着自个撞了晦事,总不能心安理得跟个没事人样回家去吧,又害怕被误会成是他害的人,便急匆匆跑到县衙去报案。

等捕头们赶到翠雨的外宅时,屋外已围了一些看热闹的人。小客堂中只有李常躺在地上,翠雨已不知踪迹,有一位大夫蹲在李常身侧诊脉。多方询问后得知,原来哑巴跑出去请来了大夫,大夫赶到后,一探翠雨的鼻息就摇头,哑巴悲痛不已,哭着把翠雨的尸身背走,有人见哑巴去的是春风楼的方向。

这案子捕头们本觉得条理清楚,就是两个人殉情嘛,多简单呐。

他们本想就此结案,李常家人却跳出来不依不挠,就是认定李常是被逼迫,服-毒并非他的本意,要春风楼给个说法。

事实谁又清楚呢?

翠雨已死,真正知道当时情况的只剩下李常,可他一直昏迷,试了许多良方也不见苏醒。李常不醒,就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被逼。没有证据,就是捕头们有心,也无法□□风楼给个说法。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李常家。

其中一位捕头跨前一步去拍门,过了一会,才有个女人声远远传出:“谁呀?”

拍门的捕快道:“李赵氏,我是王炳,开开门!”

便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靠近,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妇人笑迎出来,道:“王捕头,孙捕头,吴捕头……”待她看到杨瑾时,面容僵了一下,“杨、杨捕头?”

杨瑾站在三人之后,朝李赵氏略一点头。

王炳道:“李赵氏,你不是吵着闹着要县衙还你家的一个公道吗?我们给你把破案高手请来了,你放心,定给你一个公道!”

“这……这……”李赵氏笑容发虚,道,“听闻杨捕头另有要事在身,连县衙的差事,县太爷都准了停下。我家这点小事,又怎好麻烦杨捕头呢。”

杨瑾接道:“都是街坊邻里,应该的。”

王炳想早些带杨瑾去看看李常的情况,懒得再同李赵氏废话,见她堵在门口没有请他们进去的意思,心里有些不悦。他又跨前一步,巧妙地推开李赵氏,身形一闪就进了李家院子,后面几人跟着鱼贯而入,余下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是如何被推开的李赵氏呆愣在一旁。

李赵氏一跺脚,忙追上去,口中边喊:“王捕头!王捕头!各位捕头!等等!诶等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