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脚步间的高原(263)

作者: 花间应有树 阅读记录

秋收万颗子

第二百七十二章秋收万颗子

白鸽村原本就兴盛热闹,国庆假期间更是繁华昌盛,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方面,以及人口繁衍生息中,尽管黄土高原贫瘠荒芜,但是也有灿烂快乐的时候,破败的建筑,单一的景色也无法遮挡秋收的乐趣儿。上午时分,村子里热闹活络了一些,大多数的庄家人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汉子们挑着车子,肩膀扛着农用工具,一群群,一伙伙地结伴而行,不是去春游,不是去逛集,更不是去参加社火表演,而是体验秋收的乐趣儿,接受黄土高原的馈赠。不论是村子里的羊肠小道,还是平坦的主街道,都可以看到许多人,有婆姨,有汉子,有孩童,有老人,大多数都是以家庭为一个单位,或者自家人一起,田间地头紧挨着的亲友们一道同行,纷纷扬扬地向着村外涌去。村子西头大多数都是庄家地,种植着玉米高粱与旱水稻,村子东头大多是林地,种植着瓜果蔬菜等作物,主要原因还是地势造成的,村子西北高而平坦,村子东南地而曲折,沟壑与深谷,土壕与断崖大多集中在地势起伏的东南方,土坡与丘陵,山地与高岗大多集中在村子西北方向,白鸽村就坐落在第三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中间平缓地带,相对来说地势算低洼而平坦,四周被土坡包裹着,露出两条绵延不绝,曲折蜿蜒的大路,两边是近些年栽培的山林与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墒培土的林地,这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的和谐发展,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每到村子里遇到大事儿,或者举行大的活动时,村子西头的祠庙里总是有些族老祷告祭祀,一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怀念和感恩祖先,二是祷告每年都有好的收成,人丁兴旺,这是传统文化,也是精神的寄托。厚根就比较传统,或者说信仰可以使人有梦想与动力,坚信心诚则灵的他,也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与人为善是他的标准,并且教导孩子们“诚信包容,敦厚友善”,每次遇见这些礼仪,总是不免焚香祷告,当然没有沐浴更衣那么教条,但是虔诚的跪拜还是要的,所以厚根带领孩子们一起祭奠祖先,也算不忘根本吧!简单的跪拜之后他们继续启程,毕竟秋收任重而道远,不得不说郊外的空气清新而流畅,远山青翠,流水灵幽,一天天土路延伸向远方,通向连绵无际的庄家地,有绛紫色的红高粱,有金黄泛白的玉米,有橙黄泛青的旱水稻,被电线杆子与小路分割成火柴盒一般形状的良田,仿佛彩色的画板一般绚烂多彩。福瑞家的玉米地靠近黄河沿岸,低空中湿气比较大,绛紫色的红高粱仿佛一片紫色的云朵,沉甸甸的稻穗折弯了腰肢,纤细柔软的稻穗杆轻轻摆放,地头里,田垄里三五棵蒿子草青翠欲滴,仿佛艳红的火烧云里翱翔的秋雁一般醒目,大约三分地的红高粱喜人而鲜艳,那是父亲厚根的最爱,因为他的小情人儿高粱酒就是从红高粱里诞生的佳酿,浓郁芬芳,绵柔悠长,醇香四溢,尽管度数有些低,但是纯正的口味才是王道,这也是父亲厚根的乐趣之一。紫色的云彩拔高而纤细,那一片片祥云若雪莲花般纯洁、灿烂,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更是写生者的最爱,福瑞都有种错觉,那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迷恋,或者说不忍心破坏唯美的画卷。厚根肩挑腰挎着伞刀,那魁梧的身姿,虎背熊腰,肩宽背厚,若钢铁战士一般威武,大手里攥紧的伞刀若玩具一般匀称,按照之前的分工,他主打中间,两侧的红高粱由福贵与张红梅用镰刀负责收割,福禄推着空架子车,福瑞与福音负责聚拢散落的高粱,结捆后放进架子车里,紫色的海洋里,福音身材高挑,曲线玲珑,面容姣好,紫色的长裤搭配白色的长袖衫,白色的遮沿帽,黑色的板鞋,若轻灵的蝴蝶一般绚烂灵动。大约一个钟头二刻钟,三份红高粱已经收割完毕,这也是人多的原因,要是由张红梅与厚根俩人劳动,一上午能收割完还算快的,毕竟他们需要收割,捆绑,装车等程序,不是他们俩人可以一步就完成的了。接下来是三分玉米地,与红高粱地在一块,相比收割红高粱,玉米的采摘比较费事儿,主要是玉米杆比较难处理,所以他们分工有了区别,福瑞与福音以及福禄负责搬玉米,厚根与张红梅以及福贵负责用锄头挖玉米杆,就是这样安排,简单明了,还不费事儿,这次用了两个小时,才把玉米杆地里腾空,玉米装车,玉米杆直接拉回充当柴禾烧,响午时分,一家人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福贵与厚根负责卸车,福禄与福瑞,张红梅与福音负责做饭,大捆的玉米杆直接就原则庭院外的角落里堆放,金黄透亮,饱满圆润的玉米直接堆放进福禄现在居住的屋子里,成捆的红高粱则码放在石棉瓦蓬的空闲处,与酥梨纸箱隔开一人侧面的宽度,方便人家过来装卸拉运。满头是汗,浑身瘙痒的福贵用温水抹洗了身子,顿时感觉清爽了许多,有样学样的厚根也效仿大宝的方法,顿时浑身舒泰,父子俩人无声默契的沟通,也算是秋收乐趣的插曲吧!厨房里,清洗干净的福瑞等人显然比福贵他们明智,早早地原则用温水洗漱一番,不必忍受浑身的瘙痒,尤其是玉米枝叶划过皮肤的瘙痒,还是福音最聪明,选择长袖的衣服尽量避免与她光滑细腻的肌肤接触,看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聪明,才能总结出许多技巧与经验,尤其是农林牧渔副业中演变发展,创新总结出来许多的经验。中午的饭菜由张红梅主张,她今天破天荒地打起搅团来,用玉米面与小麦面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加水不停地搅拌,福禄烧火,福瑞则摘菜,张红梅让福音休息会儿,毕竟女孩子家家的,需要富养,不像男孩子穷养,娇惯与疼爱是必须的,福瑞今天摘了一些蒜苗,剥了一些大蒜,摘了一点韭菜当作臊子,简单明了,方便快捷,他用铁勺在锅灶里把下锅菜炒成,然后又炒了三个鸡蛋,把韭菜切成末儿状,清洗干净的福贵接过母亲手里的擀面杖,顺时针不停地搅拌着铁锅里的搅团,厚根与福音则聊着咋样过中秋的话题,喜欢热闹的福禄联系说:中秋节是团圆与美满,肯定不能少了陕北月饼嘛!当然要是有酥梨、苹果、柿子、石榴、香蕉与葡萄那就更好了。福音凤目闪烁着亮光插嘴说:当然还得有核桃、杏仁、红枣与点心,福禄迫不及待地补充道:还得有肉,说完这些话语,还不忘舔舐着厚嘴唇,惹得福音娇笑不已,就是厚根也明确表示他就是吃货一个。福贵黝黑的额头上已然见汗,张红梅心疼地用手帕擦拭掉,心疼地柔声说:好了,你休息会儿,等会儿开饭,然后扣住锅盖,叮嘱福瑞慢火就可以,心领神会的福瑞仅仅添加一点柴禾,锅堂里火势就小了一些,张红梅清洗着掉鱼鱼的银白色用具,随后拿过来红色的瓷盆,里面接多半的清水,随后揭开锅盖,橙黄松软,软糯甜香的搅团就成熟了,冒着热气的搅团有些清香,那是玉米面与小麦面共同的香味儿,张红梅用醋与盐,大蒜末、酱油与下饭菜,油泼辣子均匀搅拌,然后把铁锅里尖烫的搅团用铁勺盛放进碗里,每人都有一份,除了福音瓷碗里的辣椒少了些,其他人碗里的搅团酸辣可口,浓郁飘香,尤其是油香的蒜苗,翡翠末的韭菜,混合着搅团的清香,美味无比,油香绵软,是当地特色的小吃之一。张红梅让福瑞双手端着做鱼鱼的模板,然后用铁勺趁着铁锅里的搅团尚有温度,勺出来满勺的搅团倾倒在若圆盘,但是有边框的模具里,就像蜂窝煤一般,底下全是一拇指大小的圆孔,冒着热气的搅团顺着圆孔顺势而下,跌落在清水里,张红梅顺带着用铁勺背面呈半圆沿着搅团按压一会儿,就这样,许多搅团最后变成若泥鳅的鱼鱼来,第一次众人都是吃一点的热搅团,当作开胃菜,主食还是清凉可口,顺滑松软,酸辣软糯的鱼鱼,搭配着大葱,咸菜,味道儿鲜美无比。就是福禄都吃了两次多半碗的鱼鱼,主要是搅团烫牙,并且不咋大口朵颐,大口咀嚼,不像清爽的鱼鱼,端着大口噗嗤噗嗤地吸溜,一会儿功夫碗就见底,也附和高原人大开大合的性子。家人吃饱午饭,福禄挺着浑圆的肚子,从柴禾堆里抱进来一点玉米杆,就着小火一会儿功夫,然后心情美美地揭开锅盖,露出金黄酥脆,外焦内嫩的瓜瓜,也就是打搅团的锅底,由于是糊糊状的,经过慢火就变成若锅盔馍一般的一层薄片儿,金黄透亮,酥脆劲道,有嚼头,弹牙,是许多高原孩子的最爱,福禄洋洋得意地把瓜瓜分给大家一些,齐乐乐不若众乐乐,显然福禄明白其中的道理,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这才是美德。

上一篇:纪公馆 下一篇:军官之恋:少将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