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172)

又不是头天开张,下着雪呢,还要先唱个大戏不成?

还真是唱大戏。

穿戴严实带着露手指手套的伶人,很快就吹吹打打起来,中间列成方阵的小孩子们开始跳起舞来——

“嘿!我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注]”一手掐腰,一手指着自己,孩子们额头上朱红的火焰花纹被小嫩脸衬得栩栩如生。

“哈!熊熊火焰温暖了大家的心窝!”唰唰几声,孩子们拽开了自己的羽绒服,露出里面的毛衣……毛衣心口的位置织着一颗红心。

众人:“……”

孩子们还没唱完,羽绒服一揣,凑在一起变换队形,继续蹦跶。

“嘿!每次当我揣起羽绒服,像是火光温暖了我!”

然后继续蹦蹦跳跳,织出五个小短手指头的手套露出来,像猫爪一样放在眼睛上,这是——

“哈!我的大眼睛,明亮又闪烁!看出你是真心喜欢我![注]”

众人:“……”行,是挺招人稀罕的。

好些人忍不住笑着叫起好来。

孩子们迅速变成最后的队形,列成两排,背过手去踢踏着后退,让出一条路。

然后接上最后一句歌词,“我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着温暖你心窝,客人还在等什么?”[注]

然后小孩子跟着打孩子学,伸出一只手,歪着脑袋看众人,拉长音唱:“还在等·什·么?”

这会儿没人再疑惑了,脸上全都带了笑。

不是不想知道千金楼的新货是什么,但是这唱唱跳跳的孩子们着实叫人喜欢,长得好看,穿得喜庆,还充当了小门童请大家进去。

大家吆喝着再来一次,见孩子们被带走,才热热闹闹往里去。

巴音心想,这乔家也真够能折腾的,大冬天连孩子都折腾出来了。

不过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小脸蛋红扑扑的,一点都不像冷的样子,他也对这什么羽绒服更感兴趣了,心头确实火热。

苗婉抱着淘淘站在门内窗户的角落里,给孩子们点了个赞。

看到大雪天都被孩子们点燃的氛围,还有听见热闹出来后,也跟着进门的客人们,她就知道自己这些天又是点心又是炸鸡又是可乐的,折腾一溜够,没白费力气。

对众人来说,孩子和老人是最脆弱的,千金楼有底气让孩子在雪天折腾,谁还会对羽绒服是否保暖产生怀疑呢?

不过苗婉也不会大意,等客人进了门就赶紧叫他们去后院,“快快快,都把自己裹严实了,除了眼睛哪儿都不许露,进去喝一碗姜汁奶,在炕上呆着,不到吃饭时间不许出来了。”

翠丫是女孩子,也是除了阮家的孩子最大的一个,招呼着弟弟妹妹们往里走,“听姑姑的话,不然没有炸鸡腿吃啦!”

不只是苗婉,耿氏和张娘子也不敢马虎,不过孩子进门后,俩人对羽绒服的保暖又有了新认识。

“哟,这除了鼻尖和脸蛋稍微有点凉,其他地儿都是热乎啊。”张娘子心想,怪不得苗婉敢折腾,羽绒服真这么好?

因为千金楼做衣裳并不算快,再说款式也不像自家做的衣裳那般普通,苗婉给她的竟然是褚色的羽绒服,张娘子脸皮嫩就没舍得穿。

这会儿她也想回去穿上了。

耿氏能由着儿媳妇折腾,就是知道这衣裳保暖,她也不好意思穿大氅一样的羽绒服,但穿着毛衣毛裤呢。

外头是用千金楼做出来的布匹自己做的棉衣,也特别暖和。

“谁也不许出去啊,想上茅房有夜香桶。”耿氏给孩子们还准备了小点心,对孩子们叮嘱,随后扭头看张娘子和儿媳妇。

“我瞧他们几个都出汗了,等会儿落落汗,咱们回家吃饭吧,我瞧着外头该是顾不上。”

本来苗婉是打算在千金楼逮几只鸭子,大家一起去聚福食肆吃饭的,可看着外头跟千金楼头天开业一样热闹,估计是没时间。

苗婉探头看了眼,果然。

“短款羽绒服和羽绒裤二两银子一件也就算了,为啥每个人只能限量买十件啊?这点我家里都不够穿。”

“棉衣竟然只要五钱银子?只限一件?你哪怕贵点,多卖点呢?”

“什么?没有毛衣毛裤,只有毛线?我们也不会织啊!”

阮衾和阮嘉麟父子解释地嘴都快干了,“这羽绒服必须得用特定的布匹,咱们现在织不了太多布,所以只能下订单慢慢做,多了是真做不过来。”

“棉衣是为了好叫老百姓能有暖和衣裳穿,布做羽绒服都不够用呢,棉衣肯定顾不上给贵客们拿了去卖的。”

“毛衣毛裤很好织,只要买了针,按着咱们发的手札学很快就能得,还能织帽子手套和长袜。”

……

问问题的不少,若有所思的更多。

好几个行商都不急着下订单,尤其是江南来的那几个,低声在商量什么。

苗婉还眼尖看到了巴音若有所思站在展示架前看布料和成衣,就知道他们明白过来,自己这回到底卖的是什么了。

千金楼的成衣是可以定制,但比较贵,而且没有什么优惠和活动,所以她才说千金楼上新的是一把火。

这火要烧进江南行商心里,他们愿意将制作毛线和羽绒的法子买回去,在江南一带肯定不少赚。

火要是烧进巴音心里,他会养更多羊,更多鸭子,来跟千金楼换羽绒服,或者毛线的制作法子。

至于其他行商们,帽子、手套、娃子甚至毛衣毛裤,只要他们能找到人织出来,就是数不尽的商机。

苗婉原先想过,扩大规模,多招女工,在西北开工厂,垄断技术会赚的更多。

但听公爹和相公的意思,几次金子送到陈嗣旭手里,他们已经摸到了陈嗣旭的一些尾巴,可能过不了太久就会回京。

那工厂以目前留下的这些人,跟南来北往的老狐狸打交道,太容易被人算计偷学了。

既然如此,不如就赚先机,最要紧的就是把织布机的技术捏在手心里,就不怕会有人超越她们。

以前不管是聚福食肆还是千金楼,都是卖东西给别人,但是现在,她不想光买东西给人家了。

她也想跟兀良哈氏一样,拿干利,以货抵货或者拿金银都可。

她不太懂经济,可也知道经济流通才能为西北带来更大的商机,这些行商能在西北定下来做生意,往后西宁镇经济会更流通,老百姓们也能多些经济来源。

最重要的是,明面上她是以货抵货,干利这个东西,只要将来乔家不落魄了,以行商们的情商,谁也不敢不给。

而现在,除了没反应过来的那些订单能赚钱,做出来的新货物可以进献给固北军,明面上不会有太多钱进账,但她苗世仁的身价可就不一样啦!

如此在有心人眼里,千金楼就彻底变成讨好定北将军的工具,那陈老贼以后别想再拿她的金子!

果不其然,当天千金楼的流水并没有实现大幅度提高,虽然比平日里高一些,也就是六千多两,还有一大部分是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