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19)+番外

爱情,与她来说,像是件奢侈品,不有的话,也不会影响她的任何正常生活。

所以,她觉得自己应与天和帝不会相同,她有自己的信念和温暖她的家人,她有着自己的初心,有着能让她保持初心和本衷的温暖,有着正确的观念,她相信自己不会如天和帝现在一般。

而现在的她与现在的天和帝,既是亲近的舅甥,又是君臣,还是师生,她对于朝堂和政务的了解和御下的手腕全部是来自天和帝的教导,也不知道是天和帝不让她父亲插手她的学习,还是她父亲自己的避嫌,免得引起天和帝的不满,总之,她的父亲在她坦白后,一如从前,对她的学业上的事情几乎不插手。

因着她和天和帝的这层最为亲密的师生关系,所以她才会对天和帝的心思足够了解,而她不基本上也很少在天和帝面前隐瞒自己的心思和想法,甚至能力。

这么做,一来是因为以她的能力,还不能在天和帝这个继位多年的帝王面前隐瞒住全部,若是在隐瞒的过程中稍微暴露一点,她在天和帝心中这么多年树立的形象便会轰然倒塌。

这么多年的心血付诸一旦,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想,也不愿看到的。

再者,她与天和帝既是君臣,也是亲人,她救过天和帝两命,他们之间有着信任和旁人无法比拟的亲情和恩情,天和帝也对她有着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期待,爱护,在她身上付出了太多的感情和心力,岂是能割舍的掉的。

而她对天和帝的情感也同样如此。

最后,她也是出于一个学生对待求学的老师的基本态度,若是不将自己不会的地方和短处告诉自己的老师,又怎么会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导。

所以,这便是她基本不会在天和帝面前隐瞒自己的原因。

沈皎看着天和帝的幽幽感叹的样子,也不说话,在她看来,像天和帝这样的帝王,说出这样的话,不过是纯粹的感叹而已,他不需要别人的安慰,此时的她只需要静静地听完这句话便好,不需要回话。

天和帝在说完这句话后,微微愣神,便收敛了心神,不再提起此事,转换了话题,“好了,不提这些事。”

然后,便对着身边的胡公公吩咐道:“胡喜,你将这几日朕准备好的那些奏疏拿给郡主。”

站在一旁的胡喜应是后,天和帝对着沈皎温和地道:“最近的朝政还不算多,你上手也快。”

之后,沈皎便一边坐在自己的座位,一边翻看奏疏,一边听天和帝讲起重点:“你也知道,这庶吉士的结果也出来了,最近,吏部已经将新科进士全部安排好职务,明日就会下发。“

“这届的,还算有几个不错的,朕打算磨练一下,看看是不是可堪大任。”天和帝说完,便将桌上准备好的名册递给了一旁的沈皎,正色道:“你也看看。”

沈皎恭敬地将这份名单递了过来,缓缓打开,她知道这些人中有些将会是未来朝堂上的肱骨之臣。

第100章 改变

洁白如雪的宣纸上,一个个用行草书写的名字跃然于纸上。

沈皎手中拿着这份重如千金的名单, 仔细看着, 上面的名字, 除了一些卫赜颜楠刘籍这些最耀眼的人物,还有被天和帝看好的冯锐, 有一人的名字赫然在列,虽是在最后,但也是位列其中。

“可是有什么话想说?”天和帝温和地看着外甥女,示意其可以有话直说,不必顾及。

沈皎沉吟了一声, 正色道:“皇舅舅真的决定了吗?”

“你说呢?”天和帝脸色不变。

“皇舅舅将董淮的名字位列这份名单之上,便是已经做出了决定。”董淮在这次的殿试中,名次在二甲前十,庶吉士的择选中成绩亦在前五,可算是十分不错了,但在其前面的不是没有,比如程仁, 可这份名单上却没有其的名字。

董淮和程仁在家世上相同, 都是寒门出身, 要说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便是董淮最近和晋王和九皇子走得十分近,而程仁却是毫无加入夺嫡之争的意思。

至于董淮, 据说对晋王和九皇子极为推崇, 在新科进士中频繁为晋王和九皇子做宣传, 且已经拉拢了好几个新科进士,所以晋王待其很是有礼贤下士之风,这些在京中已经广为人知。

不为人知的是,在晋王曾在天和帝面前极力举荐董淮,不过,对此,天和帝没答应,但也没有反驳和斥责,态度暧昧。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而她能知道这件事,也不过是因为她当时在紫宸宫中跟着天和帝学习,晋王进来后,她在天和帝的示意下,进入了后面的屏风,才知道此事。

后来,她见天和帝没有提及此事,也不再过问,却没有想到这结果,却在今天。

而天和帝启培养董淮这个晋王的人,其因为什么,不言而喻。

“董淮这个人,朕前两日召见过。”天和帝对于沈皎的话,没有回答,而是说着自己对董淮的评价,“为人机敏,才学尚佳,很会变通识时务,倒也值得培养。”

说道这,天和帝停顿了一下,才道:“老六这次选的人还算不错,眼光总算些有了长进。”长进二字有些意味深长。

这能听得进九皇子的话,也是一种长进?

天和帝对晋王的期待未免有些太低,或者说,对其的能力根本就没报任何期望。

“所以,也该开始了。”天和帝说道这眼眸中闪过一道利芒,却也带着一丝期待,“太子也不小了。”

这是从现在开始就要用被九皇子辅佐的晋王来磨砺太子了。

可以想象,接下来,朝中会出现一番极大的动荡,天和帝会着力提拔晋王一系的官员,让其朝堂上达到制衡的局面……

然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夺嫡之争开始拉开序幕。

可以想象,以后的朝堂会是何种腥风血雨。

而天和帝似乎无意在此话题上多说,只是继续和沈皎说起名单上的其它几人:“阿赜的是朕看着长大的,他的能力朕清楚,先让他在翰林院中待几个月,朕就将他调到身边,任中书舍人。”

新科的三鼎甲按照惯例,都应当到翰林院任编修等职位,慢慢地熬三年资历后,是留在京中还是外放,却要另说。

而天和帝让卫赜几个月后,便直接调到自己身边,担任中书舍人,可谓是看重和恩宠至极。

在大齐,中书舍人虽只是从六品,在京中这个三品遍地走的地方,一个区区的从六品官员实在是不起眼的很,但是其却是最让人眼热的职位。

中书舍人任职于皇帝身边,负责为其草拟奏章等职务,个个都是被帝王信任和重点培养的人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许以卫赜这样的职位,足可以表达天和帝对卫赜的看重。

还不待沈皎答话,天和帝便又自说起对其余人的安排:“至于颜楠刘籍二人,就先在翰林院中磨下性子。至于冯锐先将他放到京城旁的林泽县中,担任县令,朕要看看他到底在治理地方上有几分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