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20)+番外

“至于董淮……”天和帝沉吟了一下,对着沈皎道:“元嘉觉得应该将他安排到哪里比较合适?”

面对天和帝的考问,沈皎思索完大齐全部的官职道:“元嘉以为,皇舅舅应让其先为庶吉士,在翰林院磨练一二,随后授其以翰林侍读学士之位。”翰林侍读学士虽是从七品,比不上中书舍人一职重要,但也是天子近臣,让人打破头也想抢到的职位。

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适合天和帝扶持晋王,却不允许其压制太子一系的计划中,最好,最适合董淮的官职了。

“那就这样办吧。”天和帝点了点头。

之后,沈皎便在一旁翻看起最近的政务,不懂的地方,天和帝会在一旁引导她,虽然这几日的政务不多,但也看到了宫门快落锁的时候,她才被天和帝放行,返回家中。

等她进入淑惠长公主正院时,所有的人都已经到其了,就连她三哥三嫂这对要去宗族开祠堂上族谱等事情都已经做完,此时正坐正院中了。

“可算是回来了。”淑惠长公主看着女儿从外面走进来给自己行礼连忙叫起。

沈皎起身后,又和身旁的两对兄嫂见礼后才入座。

“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淑惠长公主叫人上茶后,不禁问道。算算女儿出宫的时间,都快是宫门落锁的时候了,这样晚的时候回来可不多见。

“皇舅舅说我最近请假有些多,很多该学得都没学,因此多留了一会儿,教我好好学学。”沈皎笑着道。

淑惠长公主听了这话,也没有多问,只是关心了女儿几句,便对着次子和永安郡主说一些嘱咐的话,又逗了一会儿阿导,便让人都散了。

从始至终,沈邦靖都只是在一旁坐着,基本上不插话,在后宅中,他向来说话少,一切以淑惠长公主的意思为主。

只是这次,在女儿离开的时候,沈邦靖却让人叫住女儿,去他的书房中。

前院沈邦靖的书房中,沈邦靖端坐在正位上,因房内只有女儿和自己两人,沈邦靖说话也没有绕圈子,直奔主题:“最近陛下在朝堂上对安乐侯最近所办的几件差事,颇为满意,似乎想要重用,照这个进程,成为阁臣也是早晚的事。”

安乐侯嫡女为晋王妃,所以安乐侯便是晋王真正的岳父,从圣旨赐婚的那一刻起,安乐侯府便和晋王绑在了一起。

不过,这也是安乐侯自己愿意的,不然不会让自己的嫡女在赏花宴上全力以赴,力压众多贵女,这俨然是奔着晋王妃的位置上去的。

安乐侯是二等侯,在京中也只是一个二等府第。其祖上也曾是战功赫赫的功臣,尊容显赫,不过,这两代的安乐侯因为家中子弟不擅此道,逐渐朝文臣方向转变,但真正的阁臣却是一个都没出,所以有些走下坡路。在京中从一等人家沦为二等。

这一代的安乐侯,是一个十分精明且有野心的人,很是想恢复祖上的荣光,但无奈家中子弟成才的太少,所以这能将主意打到这姻亲的关系上,拼力地培养女儿,费尽心思得了晋王这个女婿,可谓是喜从天降。

试问,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成为后族来振兴家族更快的办法?

所以,安乐侯在对晋王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晋王对于安乐侯能如此帮他,也是很满意,也将一开始嫌弃晋王妃出身稍低的想法也没有了。

而现在天和帝要提拔安乐侯,其寓意不言而喻。

至于安乐侯最近办得什么差事?

沈皎之前在翻看奏疏的过程中,也看到过。户部拨给工部修水利的银子,在工部转给其下的水部后,可这么大笔的银子送往地方,以工部那点人手肯定不够,于是,天和帝下令,命安乐侯总领此事,命其为钦差,率军队护卫银钱送往个州县。

其前两日,刚刚回京述职。

如此简单的差事,却能得到帝王的嘉奖,天和帝这是摆明了要给安乐侯晋升铺路。

“我明白阿爹的意思,皇舅舅如此做法,却不知阿爹有何看法?”沈皎问道。

沈邦靖沉吟了一声,道:“自古以来遵从礼法,嫡尊庶卑,长幼有序,储位也是如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礼法,也是避免众皇子夺嫡发生的惨剧。如今陛下如此作为,是要……”说道这,沈邦靖没有再说下去,没了声音。

沈皎知道天和帝接下来要说什么,天和帝这是要逼着众皇子夺嫡,说逼着也不太恰当,应该说是引诱着。

“阿爹觉得这样不好吗?”沈皎脸色不变地再问道。

沈邦靖摇了摇头:“如此做,会让朝堂不安稳。”

“朝堂什么时候又安稳过?”沈皎回道:“阿爹放心,太子人品贵重,为皇舅舅所器重,但比之皇舅舅当年终究缺少了些磨练,皇舅舅如此做法,太子自能理解他的一片苦心。”

太子那里,她也暗示过了,相信以太子自是明白该怎么做。

至于晋王那里,作何理解,就不关她的的事情了。

第101章 朝局

书房中,沈皎看着面前的父亲沉默着不说话, 却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她的父亲和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一般, 是礼法的拥护者, 这是他们自小到大所受得的教育所决定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在他看来, 储位之争在有嫡子,有明确的储君人选的时候,就应该不给其余的皇子任何念头。这既是拥护礼法,也是避免诸皇子夺嫡,引发的朝堂派别争夺, 波及朝臣和百姓。

“阿爹的想法固然是好的。”沈皎先肯定了父亲的想法,然后话风一转:“可是,阿爹,大齐的储君,未来的天子,不能是一个只有嫡子长子身份的皇子,更要有治国之能, 御人有术, 皇舅舅想要的是一个可以成为有为之君的太子, 能将自己的江山变得更加强盛的太子。而这些,现在的太子却没有达到皇舅舅的要求。”

天和帝的野心比任何人都要大,他的野心是能够缔造比前朝任何时代都要繁荣的盛世, 并让这个盛世一直昌盛下去, 让大齐永远强大地传承万代。

这些, 她在很早的时候,就清楚。

所以,也理解为何天和帝对太子的要求如此严格。

“太子虽然能力卓绝,人品贵重,但到底一路走得顺风顺水,没有波折,少了些血气,多了些温和。”沈皎接着道:“有了晋王,相信太子会更加进益。”

本来,天和帝给太子选的磨刀石是勇王和九皇子两个一文一武的亲兄弟,可是没想到会发生五年多前发生的事情,勇王几乎形同被废,而九皇子尚且年幼,这让天和帝的计划打乱。

至于晋王,据她所知,晋王其实一开始不再天和帝的计划中,只是因其是自己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因此包容一些,允许其上蹿下跳,不予理会。

因王家事发,天和帝对太子的磨练便一直搁置,如今九皇子年龄已经长成,如同天和帝计划的那般和晋王走近,这才让天和帝的计划能够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