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抢了妹妹的后位(119)+番外

也不知谁说开了句楚则跟唐云云的玩笑,岂料惹得半醉的楚世子竟然破口大骂,说他们唐家的姑娘是丑八怪,要不是看在唐尚书的面儿,给他提鞋都不配......

话虽如此,也确实是事实,但说出来那就伤人了不是?

唐家又不是没人,就在隔壁呢,都被人指着鼻子骂了,再忍下去只怕都得被人嘲笑是缩头乌龟了。

唐家几个本来是尾随楚则等人离开的,谁也不知道楚世子骂着骂着还上瘾了,骂骂咧咧的说等唐云云进门后,要让她守活寡,等以后不合意了还要休了她......

赶在最后要进府之前,被忍了一路的唐家人给按着揍了一顿。

王寺卿听到最后,忍不住问了句:“既然都到王府了,为何不进去寻王爷和王妃做主,要在王府门前打架斗殴?”

唐家人顿时脸色讪讪起来。

他们是觉得找了王爷王妃又如何,还不是说上一顿罢了,楚世子实在太嚣张,他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必然要给一个难忘的教训。

否则下回又故态复萌咋办?

唐家在楚家门口揍人,楚家被揍懵了后也反抗了起来,就连得了信儿赶来的唐家姑娘们都跟楚蔓等人打了起来。

这才闹得一时不可开交。

理清了这其中原委,老百姓们听得滋滋有味儿的,林秀倒是一脸的失望。

她还猜是楚则跟侯凤的事被发现了呢,原来只是因为口角之争导致的。

“年轻人啊都要熄熄火才是,”王寺卿更是偷着乐了,这等小事在邻里之间时常发生,他处理过数回,早就驾轻就熟了,便语重心长的劝道:“唐公子等人先打人是不对,但鉴于楚世子辱骂人在先,两两抵消,本官也不予追究,这回只给个警告,若下回还在城里打架斗殴的被抓进来可就不能这样轻松了。”

说完,他一拍惊堂木:“退堂!”

等再看,王寺卿已经麻利的溜回了后堂。

“这...这就完了?”堂下,两家小辈都云里雾里的。

倒是老百姓们一见没热闹了,顿时一哄而散,人挤人的堂外瞬间空了下来。

“娘娘,咱们也回宫吧。”雨晴在林秀耳边小声说着。

“行。”

他们回宫的时候,不过才辰时三刻,算下来一个打架斗殴的案子从头到尾审理不过两刻钟就完了,也够快的。

“这些家长里短的,寺卿大人处理得最是熟稔,大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只有涉及到命案等复杂的案子才最是耗时。”严二在一旁解释。

林秀点点头,又想起大理寺的那位师爷,问道:“我看那师爷倒是不畏权势,比王寺卿强上不少,他是什么来头?”

严二顿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娘娘若想知道,可问陛下便知。”

“这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林秀哭笑不得。

但严二就是紧闭这嘴,啥也不肯说。

林秀也不问了,反正也问不出来,楚越那头忙的脚不沾地的,她就算好奇,也不会趁这个时候去打扰他。

人楚帝陛下一言九鼎,说是其后几日顾不上她,还真顾不上她。

三日科举后,兵部和都卫当场封了卷,裹了案卷从圣朝各地飞快的运到梁上,日夜不停,八百里加急。

第一个从外送回来的是来自腾州府的案卷,鲜衣怒马的都卫穿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跟兵部的士兵一起骑在马上疾驰而过,直接调了令牌闯入城中,马不停蹄的骑马入宫,送到临华殿。

而这时距离科举过后不过两日。

临华殿挨着文德殿,算是“金銮殿”的偏殿,里头殿中宽阔,设有三间小殿,既能容纳诸位官员,又有侍卫把手,宫禁森严,很适合批阅试卷。

左相带着钱尚书、赖侯爷、周国公早就在殿中候着了。

整个大圣朝统御有九州十二郡,有了腾州府的开端,其后,每日都有从各处送达的案卷,大臣们从批阅试卷那日开始便禁于宫中,除了忙的脚不沾地外,都被好吃好喝的供着。

到半月后,最后一份案卷送达,诸位大臣点阅后,总共清理了三万余分案卷。

从前朝之乱开始,统共有十数年之久没有开启科举,这头一回重启科举,报名的学子险些达到四万人。

其中,有上万被审查后发现不符合,被刷了下来。

余下这三万余案卷有上万卷之多被归为最末等,狗屁不通。

显然大部分学子都是抱着侥幸的想法参加科举的,这其中跟时局也有很大干系,前些年战乱,连饭都吃不上,何谈读书?

还有很多读过几年书被迫回家的学子,在这日复一日为了果腹之中,还有多少能温习书本?

剩下上万之多的案卷,在楚越没日没夜的带动下,花了五日的功夫排出了名次。

其后,大臣们总算被放回了家。

林秀是过后听人说起才知道这些批阅试卷的大臣们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倒在床上狠狠睡了一觉的事,现在她正带着雨晴姐妹在御书房门口踌蹴着要不要进去。

“娘娘?”雨晴手中捧着参汤,见她没动,轻提了一声儿。

林秀顿了顿,“走吧。”

她推门而入,侍卫们也习以为常。反正在这宫中,就没有皇后娘娘去不了的地方。

什么后宫不得干政,忌讳妇人们入御书房等等,在他们娘娘身上全都是虚无,相反,只要逢娘娘亲自探望,陛下反倒更高兴呢。

御书房里静得很,只有宫人们纹丝不动的身影,走近了,还能听得楚越的声音响起。

“各府尽快把中举名册分发下去,问询可否前来梁上会考,并把需要直接任职的名册送上来,由钱尚书带着户部安排各举子任职名录。”

声音里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带着难以察觉的疲倦。

“是,臣等这就着手办理。”

须臾,由钱尚书一干大臣从内室退了出来,正撞见林秀,正要行礼,林秀早早开了口:“诸位大臣不必多礼。”

“是。”大臣们谢了礼,这才鱼贯退出殿外。

林秀轻手轻脚的走了进去,里头,平安正在收拾御案,被林秀身后的雨晴一瞪,霎时禁了声儿,在林秀接了参汤后更是招呼着平安退出了内室。

楚越没发现来人。

他一手撑着额,正闭着眼休息,从林秀的角度看过去,正好看见他眼下的青窝,没了朝臣在场,帝王的威仪尽数卸掉,脸上也露出了疲态。

整个圣朝,只有他自个儿知道需要用什么人物,需要何等人才,是以挑选得格外认真,仔细琢磨,耗费了大量精力,若不是有身强力壮的底子在撑着,只怕早就倒下了。

就算如此,也依然撑着,一一把事情安排妥当方才得以修养心神。

林秀把参汤搁在御案上,看着人满是心疼。

世人都道楚帝千古明君,却不知这背后有多少心酸,耗费了多少精力才有如今光景,便是她,在以前,也只看到那些光鲜的表面,那些高歌颂德的赞美。

上一篇:七零年代绿茶小寡妇 下一篇:荣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