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43)+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沈双全挺直身子,手忙脚乱地将衣服上的褶皱抚平,再整理一下头发,这才打起帘子走进去。

屋内摆设平常,空着的什锦格上堆满了书,唯一能称得上装点的东西,不过是一捧又一捧的鲜花。

沈双全直摇头,惴惴问道:“青青啊,这些地方怎么都空着?可是我叫人送来的那些瓶瓶罐罐不合心意?”

“舅舅多虑了,那些都很好。”沈青青搁下手中一卷书,起身向沈双全走去,“只是霜官儿他们太顽皮,那些瓷器玉器摆出来,难保不叫他们给砸了。”

“这倒也是。”沈双全摸摸小撇胡髭,这才注意在书案前挤成一团,正眨巴眨巴眼望着他的三个孩子。

霜官儿第一个扔下笔,蹦到沈双全面前,咧嘴笑道:“大舅舅!你看霜官儿是不是又长高了?”

他身后跟着一个青布袄子的男孩,再后面是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一身藕色秋袄,扎着双垂髻,挂下两根红色绸带,乖巧可人。

他们两个慢慢走到沈双全面前,低头施礼,“大老爷。”

“这就是霜官儿说的,陪他读书的两个孩子吧?”沈双全摸出两个小荷包,笑呵呵地递给金哥儿和安心,“都生得伶俐模样,很不错,我看着也欢喜。”

“我代他们俩谢谢大舅舅啦!”霜官儿学着大人的模样,夸张地作了一揖,将沈双全逗笑。

沈双全摸摸他的额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绸装裹的礼盒,“小霜官儿,我听老太君说,你的学问进来越发好了,将来准是我们家第一个举人老爷。这是我特意遣人买来的笔,用它练字,将来一定能蟾宫折桂。”

沈青青抿唇笑道:“舅舅费心了,余杭书社的桂笔,向来是供不应求。”

“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但凡有什么想要的,只管与舅舅说。”沈双全大手一挥,心里暗暗佩服沈青青识货。

余杭书社坐落在西湖边,屋角有一株参天覆地的老桂树,花开带着若有若无的墨色,传为佳话,每年祈求文运的试子都会在秋闱时前去拜谒。

据说用这桂树的枝条做成的笔答卷,便能金榜题名。

只是书社爱惜老树,每年只会捡合适的枯枝,几经打磨雕琢,才能制成桂笔。想要得这样一支笔,不仅需要万金,还要数不清的门路。

“对了,我正想着,霜官儿这几个孩子头一次到京城来,我打算带他们出去逛逛,青青可要一起?”沈双全问出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偷瞄沈青青的神色,生怕她不情愿。

沈青青笑着应下,似乎兴致颇高,“好啊,翠芽也收拾一下,一起去。”

三个孩子如同出圈的牛羊,拥着翠芽跑出书房。

“真是三个小猴子。”沈青青将书案上乱七八糟的字帖和纸张收好,抬头看着沈双全,勾了勾唇角,“我回来时看见,平王带着家眷正住在间壁,难怪舅舅花了十倍的价,也要将这院子租下来。”

“哈、哈哈,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青青。”沈双全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昨日他来看望沈蕊,发觉间壁的宅子恰好空闲,看着倒也气派,就赁了下来,还自以为绝妙,不想沈青青已知晓了。

“蕊娘才嫁两日,便跟随平王来京,连归宁也未曾有。”沈青青见沈双全不自在的神色,轻轻一笑,“舅舅不用这样,蕊娘不过有些娇养,我并没有记恨她。既然住的这么近,改日我与舅舅一起去看看她,如何?”

“这……”沈双全局促地拍了拍衣襟,忍不住道,“这种小事怎好……”

“舅舅怎么跟我见外了?”沈青青倚着书案笑道,“我也认过父母,认过哥哥,再多个舅舅疼我,再好不过了。”

沈双全摸摸胡髭,想了一想,拍着胸口,大放豪言:“放心,青青。我常听人说,他们那些世家总碍着许多情面,将至亲骨肉弄得跟陌路人一般。我们做生意的粗人可不管这些,你既是我家孩儿,不论你身份高低,待你再没有两样的。”

第176章好生意

马车刚出侧门,才在两所宅子的夹道中驶了四五十步的距离,就听见隔壁宅中一阵“哗啦”声,似乎是瓷片一类的东西齐刷刷地砸在了地上。

沈双全忍不住向赶车的仆役挥了挥手,“停一下,停一下。”

一个女人又尖又利的声音从青瓦那头飞过来。

“怎么?这宅子只你一人住?三天两头拉着野男人进来,咱们王爷真是好性儿,竟不与你计较这些!”

沈蕊不甘示弱的声音也响了起来:“哟,这宅子不是我的,须也不是你的!我哥哥要来探望我,你管得着么?!”

对方不是个吃素的,愈加拔高声音,吆喝道:“哟呵,好一个哥哥,可不知道究竟是奶哥哥,还是情哥哥?!大家伙儿来评评理,咱们这宅子里住的都是女眷,廊子下头晾着贴身的衣衫,怎么什么人都能进来?”

“自己将衣衫晾在那里,不就是叫人看的吗?”沈蕊怒道,“有本事别晾出来,有本事就别在这里嚼舌头!”

“哈哈哈哈,我不仅要嚼舌头,还要去告诉王爷呢,你能拿我怎样?来打我呀?”

接着,一阵女孩子们的哄笑响起,乱成一片。

高墙那头,方才那女子兀自说着,“早半月就告诉过她,不要什么男人都带进来,这时候还不知检点。也不知是男的太不识事,还是女的太不要脸!你不要名节,自管去与人偷期密会,可别带累了我、还有我院子里这许多好女孩儿!”

沈双全的面色难看起来,虽然那说话的女子飞扬跋扈,可说的话倒也在理。

别说未嫁女,便是已出嫁的女儿,虽自己不在意,也不该这般不顾忌旁人,将男子随意带进宅子内。

这事听起来,确实是沈蕊理亏了几分。

沈青青坐在车辕旁,轻声道:“廿五,你去看看,那边怎么回事?”

廿五去了不久,悄无声息地落在车马旁,回道:“殿下,是平王府中一位侍妾玉屏与侧妃沈氏争吵。”

“为何争吵?”

廿五看看站在一旁搓手的沈双全,答道:“沈侧妃家中仆役进去送东西,略说了几句话,沈氏留他吃过饭再走,恰好被玉屏撞见,因此吵了起来,这会儿正嚷着去平王面前评理”

沈青青无奈摇头,沈蕊果然是被宠坏了,不论到哪儿都不肯消停。

还要去找徐隽评理,真以为这还是在家中,谁都由着她的小性子不成?

沈双全跺脚道:“这傻丫头,怎么一点都不懂事,真是!”

“大舅舅,蕊娘还小,往后自然会明白这些道理。”沈青青和声劝道。

“也是,往后她自己吃了苦头,自然就明白了。”沈双全气鼓鼓地将拂了拂袖口,做出一副再不管的腔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也不能赶到人家府上去教训女儿。不管那丫头了,走,舅舅带你们去逛临安城。”

穿过最繁华的街道,几人登上湖边画舫,荡向湖心。

三个孩子抱着满怀新奇玩具和零嘴,团团围在船尾,听翠芽说故事。

沈青青和沈双全则坐在船头,船上的侍女端来新茶,翠绿的茶叶在沸腾的水中舒展开,袅袅飘动。

“这是岭南的大叶茶,窨过的比新鲜的青茶更名贵。”沈青青挑起一小片翠叶,放在茶盘内,细细打量,“我从前不大爱喝茶,不过京中权贵喜欢什么茶,我还是知道的。”

她不爱喝这么苦的东西,只是随了孝清帝的性子,喜欢用茶粉来玩而已。当年京中高官们知道她的喜好,常捡家中最好的茶叶送到她跟前。

她也借此知道了,户部几位喜欢江南一带的绿茶,兵部却喜欢岭南窨过的茶,而以礼部尚书郎为首,最喜欢白芽奇兰。

“舅舅只需按着这些人的喜好,将茶送到府上。”沈青青扶着船舷,又抖出一份书信,笑了笑,“这是铃花布庄的掌柜送来的,想要向我定下明年的花绸样子,舅舅想与铃花布庄一起,将铺子开到临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