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41)+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不过。”她又补充道,“他告诉过我,不论怎样,按着自己心意向前走,不要怕,一定不要怕。”

只要心的方向是对的,未来的路一定不会错的。

上天给她这个机会,自然是让她来了结不平事,而不是为了戏耍她这一番。

方扶南看着她,她明亮的眼中透出自信的光芒,这种信念足以使她克服所有的艰险。

“孝清帝虽不是个好皇帝,但教出了你,也算是没有虚度一生。”方扶南颇为感慨地道。

面前的女孩子,若是再多几分谦逊,大概就能被称作“完美”了吧?

不过这样也够了。

她的心是自由飞翔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约束她,连曾经死亡的恐惧都不能将她禁锢在地面上。

“皇伯父是很好很好的。”沈青青摆摆手指,“他只是不喜欢处理政事。”

客房的门外有人轻叩两下,廿五的声音在外响起:“长公主、方大人,我们的人放松了看守,那士子果然趁机跑去渡口,可要拦下他?”

方扶南一笑,果然上钩了,“不必,吩咐朱启山去查那士子官凭和家世。”

第173章劝导徐七

车马在临安城最繁华富丽的街道上缓缓而行,不少官宦人家在路边张开凉棚,薛麟不得不时时停下,与在途中迎接的官员寒暄,或应付前来送礼的小厮。

“王大人是兵部尚书,过去与薛老太君私交甚好,麟郎可以留下礼物,日后拜访。”沈青青坐在车内细细翻看拜帖与礼单,“至于这位户部的李大人、御史台的常大人,过几日派人去还一份礼,不必深交,但也不可得罪他们。”

薛麟策马而行,不时抹一下额角的汗。

他最不善于处理这些官场上的交际,幸好有沈青青在身边代为应付。

临近黄昏,路上的人终于渐渐稀少,薛麟长舒口气,正要加快策马,前面小厮来报:“大郎君,前面有一人要见……”

“不见不见。”薛麟连连摆手,“我今日已将朝中大半官员都见过了,还能有什么要紧人物?让他们明日再来。”

小厮摇头,“不是的,大郎君,那位客人要见的是青娘子。”

“哈?要见青青?”薛麟摸了摸下巴,疑惑道,“青青在现今的临安城里,应该没什么相识。”

“见我吗?”沈青青走下马车,站在夕阳下的街道上,仰头望着坐落在北方金色的皇城。

一个胖胖的人影从前方街道上匆匆跑来,一边将胳膊抬得老高招手,一边笑眯眯地道:“青青!舅舅可算追上你们啦!”

沈双全喘着粗气跑到马车旁,身后追着一大批沈家的仆从,再之后,一连十余辆马车在街上一字排开。

薛麟好奇地打量沈双全,“这是做什么?”

他还是头一回见到在平江颇有名气的茶商沈双全,果然与传言的一般,生得略胖,有一张笑眯眯的脸,活像一尊笑面佛。

“舅舅。”沈青青含笑一礼,“老太君与霜官儿在驿馆暂作休息,我与舅舅一道去。”

“不急不急,我听说你们到临安来了,恰好我有一单生意,因此顺道来了,看看有没有能照应到的地方。”沈双全从袖中掏出一份房契,“我在这街上赁了一所大宅子,一应物件、家用都购齐了,现在就可以搬进去。”

沈青青又一笑,“舅舅想的真周到。我与薛郎君还有些事,不如舅舅先去驿馆接老太君和霜官儿过去。”

沈双全笑道:“行,我先去,你也早点来,到底还是一家人住着亲近。”

沈双全哼着小调,背剪着手,沿着宽阔的街道走着。

“大老爷,表姑娘真与从前大不相同。”仆从抱着一个大包裹跟在沈双全身后,不时回头望望,“从前表姑娘住在宅子里,说话声音都轻轻的,我们常私下说,表姑娘就像受惊的小麻雀一样。”

现在却满是自信,光是站在那里,都像太阳一样散发着耀眼的光亮。

“青青这是长大了,也不知蕊姐儿什么时候能懂事一点。”沈双全叹口气,心里琢磨着颜晗告诉他的话。

“这个沈双全倒有意思,说是有生意到临安来,也不知道究竟是来瞧你,还是看看他那宝贝女儿。”薛麟抄起手臂,“接下来去哪里?”

沈青青坐在车辕上,皱一下眉,“两者都有。但临安或许会不太平,他不该来。”

“哈哈,临安不太平?”薛麟不以为然地笑道,“你可真会想。若说北界会不太平我倒还信,临安深居江南,能有什么不太平的?”

“我没有开玩笑。”沈青青摇头,“有些事现在说不清,但总有一日、总有一日都会清楚起来的,我等着那一天。”

薛麟被她认真的态度怔了一下,想了一会儿,劝道:“既然那一天还没到,先不要多想。去看一看徐七娘和秦十八娘怎么样了?”

“好。”

徐七娘和秦十八娘一个伤势沉重,另一个至今昏迷未醒,又都是重要证人,因此一进临安,就被提刑司暗中派人严密保护起来。

“上头吩咐过了,娘子往这边走。”引路的侍女揭开重重帘幔,转进三进院落,最后停在寂静的廊下。

薛麟向周围望了望,虽然不见一个人影,但他能感受到这里至少有十余人在暗中守卫。

“果然是戒备森严。”

侍女行了一礼,美目含笑:“薛郎君好眼力,不过,上头说了,只要是这位娘子来,不论何时都可以放行。”

“我不会常来的。”沈青青摇头,自从她踏入临安城的那一刻起,聚集在她身上的目光就越来越多,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意行事。

这是她与方扶南的约定,这一次,由她来吸引那些人的视线。虽然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危险,但没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

两人推门走进屋内,药香环绕,静悄悄的没有一丝人声。

徐七娘半坐在床头,手中把玩着那枚崭新的云令,抬起头看见两人,一抬手,自然地道:“两位来了,坐吧。”

“七娘风度不输从前。”沈青青侧身坐在床沿上,轻笑道,“伤口可好些了?”

徐七娘曾是徐家军中最耀眼的女将,一身红袍,性烈如火。

“一点小伤,不是什么大事。”徐七娘摆摆手,将云令随手扔在一旁,“啧,云令是徐隽那小子给你的吧?上回他同我说,要查清他父母之事,想不到他竟这么信你。”

沈青青笑盈盈地拈起云令一角,支在桌上,转起来,“我都死过一回了,七娘为什么还不肯信我呢?难道七娘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吗?”

“先灭徐家军,再杀我,然后对付薛家和其他旧臣,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沈青青停顿了一下。

薛麟和徐七娘的目光落在她身上,那女郎一双手攥起,然后重重落在膝上,指节发白,显然积满了怒火。

沈青青半掩眼帘,将剩下的话说完,“他们一直都在清除异己,为的不是稳固朝政,而是为了夺权。”

徐七娘沉默片刻,道:“不错。隽郎与你想的一般,但你要怎么做?”

沈青青似乎就等着她这句话,毫不犹豫地道:“我已想好了,只需要七娘答应我一件事,一定能还徐家军一个公道。”

“还是与从前一般,真是人精。”徐七娘撇撇嘴,“说吧,殿下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的事。”沈青青笑了笑,“待七娘养好伤,仍住在此地,不要妄动,替我好好守着秦十八娘。”

第174章认亲戚

临安城最繁华的街道上,连绵不绝的车队驶进一座大宅子,吸引了所有行人的目光。

在这无数目光的聚焦中,一个潇洒郎君策马护送一辆小巧的车架来到宅子门外。

宅中仆役呼啦啦涌出,搬矮凳的搬矮凳,扶车帘的扶车帘。

车中走下一个带帷帽的年轻娘子来。

行人凑在一起说闲话,“哎哟,瞧这前呼后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公主殿下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