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34)+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薛麟除去湿衣衫,只套上外衫,将斗篷仍挂在手臂上,问道:“怎样?他可真与你说了什么?”

第164章白发人送黑发人

沈青青起身,摊开手,手中是半个被河水湿透的桃子,还有几片枯萎的桃叶。

“这个?”薛麟就着快要落下去的日头细细打量,“这就是半个桃子吧?你从哪儿捡的?”

“他怀里藏着这半个桃子,衣衫褶皱内有几片桃叶。”沈青青退后几步,走回栈桥上。

在栈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桃园的景色,暮色中,一望无际的桃园上空腾起炊烟,少说也有十余户人家。

薛麟望着桃园,忽然醒过神来,“这书生同桃园有关系?”

“或许。”沈青青将桃子和桃叶整齐地放在栈桥上,望着湖面上的波光出神。

远处有几人策马驰来,见码头尚有人在,为首一人忙匆匆下马,一路小跑过来:“下官朱启山,方大人派我等来调查现场,两位请先回驿馆。”

沈青青把桃子和桃叶的事向朱启山说明,向朱启山详细说了说发现尸体时的情况,与薛麟离开岸边。

“这就去驿馆吗?”薛麟忍不住回头看向岸边。

提刑司在河岸边挂起灯笼,有仵作就地粗略验看尸体,余下几人在附近草丛中搜索是否有遗落的线索。

“去桃园看一看。”沈青青手腕一翻,取出方才的书信。

“好啊,青青你……”薛麟回头看一眼,连忙压低声,“你竟私自将这封信藏起,没留给那个朱大人。”

“这打什么紧?一会儿我亲自去还给方子裁便是。”沈青青抿唇一笑,“去桃园看一看,说不定就能知道些事情呢?”

一道两人高的青砖围墙将整个桃园围住,沈青青与薛麟就着暮色走过半个桃园,在西侧停下来。

西侧墙壁损毁,有个半人高的空洞,洞口旁散落着不少青砖和桃核。

薛麟低头看了看,半数青砖上痕迹崭新,青苔的印记只生在两侧,“这是不久前才被拆掉的?地上有这么多桃核,难道是猴子成精了拆的?”

“猴子可不会知道杀了人还要藏起罪证。”沈青青踢开堆在最上面的几块青砖,露出地面上一块颜色极深的砖石。

“沾了血的砖块。”薛麟捡起青砖,紧紧捏在手中,眼风一扫,见枯叶中埋着半截纸,拿起一看,正是半枚路引,路引上模模糊糊露出一个“平”字。

“进去看看。”沈青青往桃园大门走去,回头见薛麟还站在远处,瞪着眼看墙上缺口,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薛麟快步赶上她,粗声说道,“我只是觉得,那些人怎么能够算作人?”

有人在阵上拼命争来的太平盛世中,却有另一些人做出这样的恶行,真是令人气愤。

沈青青走到桃园大门外,一个农妇正要关门上栓,见面前走来两个年轻人,不由揉了揉眼,“哎哟,可不是我在做梦不成?两位这样的人物,从哪儿来?”

“大娘,我们从平江来,受好友之托,来送一封书信。”沈青青取出信封,向妇人矮身行礼。

“哎哎,我这老婆子可当不起。”妇人忙避开两步,拄着门栓道,“园里桃子还剩一季,住在这里头看园子的人家可多了,不知道两位要送信给哪一家?”

薛麟看看沈青青,皱起眉,她一上来便信口胡说,如今倒要看她如何圆谎?

沈青青不紧不慢地道:“我们是为平哥儿送信。”

妇人仰起头想一想,道:“我知道!是周老大家大儿子,前年读书去了,也每每有信送回来的。上回信上还说,等赶完考试就回来,他老娘日日望着呢。”

沈青青收起书信,又道:“大娘可以带我们去寻一寻周家吗?还有几句话要转告。”

妇人热情地将沈青青和薛麟迎进桃园,麻利地栓上门,连连笑道:“不妨事,他老娘若知道他结交了这般光鲜的人物,可不得高兴得合不拢嘴,便是我们脸上也有光得很,快随我来,随我来。”

薛麟趁着妇人转过身去带路,冲沈青青直使眼色,可真有她的,就凭路引上一个字,便让这妇人深信不疑。

沈青青回瞪了他一眼,低声道,“你去问她西墙的事?”

“促狭丫头,就知道支使我。”薛麟不服气地别开脸,慢腾腾赶上妇人,问道,“大娘,我们方才从渡口过来,见西边的墙缺了半人高的一块,不怕夜间失盗吗?”

妇人抬头看他一眼,摆摆手,“别说这事,那儿原有一个小缺口,前天夜里吵得很,闹起来说有人偷桃。我们大家伙点起灯笼抄起家伙去一看,原来是几个读书人。”

薛麟摸了摸下巴,“想是夜里赶路渴了,因此摘几个桃子?那大娘大伯们可有为难他们?”

难道是一群书生夜里偷桃,被守园子的人打了一顿,其中一人或许伤得太重不治身亡,因此被同伴抛尸河中?

这话似乎也说得通。

沈青青看着薛麟摇头,那书生手臂上的伤痕显然不是农具和铁器造成的,更像是赤手空拳打出来。

“没有的事。”妇人耸耸肩,“我们虽大字不识几个,却也知道尊重斯文,见是读书人便放他们走了。那墙须禀明了东家才好修补,因此还搁在那里,幸好这两日太平得很。”

妇人穿过半个桃园,掩映在桃林背后的是十余座茅草屋,院内养着黄狗和鸡鸭,檐下挂着玉米、辣椒、大蒜一类东西,门前的场上堆放着不少农具,倒似一个村庄模样。

“就是这户了。”妇人走到一户人家矮篱笆外,打开挂住的小门,向屋内喊一声,“周大娘,你们家平哥儿又托人送信来,还是两个极体面的郎君娘子呢,平哥儿这是交上好运气了!”

“哎,就来!”

一个中年妇人从屋内半跑出来,手上还沾着一片菜叶,正将一双打湿的手在围裙上局促地擦着。

沈青青走上前。

“青青。”薛麟一把拉住她,面色纠结,“你、你要怎么说?且缓一缓,慢慢地告诉。”

为娘的来接游子的书信,本是满心欢喜,却要突然承受噩耗,真是残忍。

第165章噩耗

沈青青走入小院,这小院子收拾得干净利索,场地上晒着芦苇,东侧的篱笆上,架着一柄尚未上完清漆的木桨。

“怎么了,青青?”薛麟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柄船桨,不解地摇了摇头。

周大娘颤颤走到院中,眯眼细看站在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两位好模样,我家平哥儿还好吗?原说了这几日就回来,怎么又叫人送信来?是不是在外银钱不够,不够回来的盘缠?不急不急,老婆子这就取去。”

“大娘。”沈青青取出信件,在手中展开来,“我们才从平江来,过桃花渡口时,在河中见到一具浮尸,尸体随身带着一封信,便是这信。信上说,令郎秋试得中,成为新科进士,获礼部特准,归家省亲。”

她说得很快,一气说完,静静望着周大娘。

这噩耗不论如何都不会让人接受,不如一下子说出来,痛彻过之后,终会好的。

妇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怔怔地将潮湿的手在围裙上摩挲。

薛麟走上前,握着妇人微微颤抖的手,道:“大娘,你不要难过……”

妇人这才一惊,浑身抖筛一般抖起来,一把从沈青青手中夺过信,宝贝似的攥在胸口,发疯似的笑起来:“我儿中了!我儿读成了!看到没有?我儿可了不得了!”

附近的人家都走出院子,远远望着周大娘。

方才引路的妇人慌得连连摇头,“哎呀,小娘子,我看你生得聪明,可别说大话唬我们。平哥儿那孩子自小水性好,怎会淹死在河里头?这话可开不得玩笑,周老大家就这一根独苗,若真没了,可怎生好啊?”

“不曾信口开河,河中浮尸,是我们亲见。”沈青青摇头,“令郎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