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147)+番外

“我的学校,要叫做‘四德小学。’”朱雅宜站在自己耗尽家财成立的校门口,笑容充满自信,“历朝历代,大家总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我们新时代女子,要独立,就要抛弃‘三从’。要有美德,也是新时代的四德!”

新学校,新招牌,新的思想从此刻开始扎根。

当“四德小学”对外开始招生时,事情却没那么顺利。

对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女校,许多女孩子不敢去。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朱雅宜首先鼓励学校老师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后来慢慢吸引民间的女孩子也来读书。

当学生多了起来,问题也变得多了。

“朱校长,有些孩子年纪还大了,我们小学还收吗?”

“收!”朱雅宜毫不犹豫把招生的年龄从小孩改成了不限制,“我们不收,她们没地方去学习。”

“朱校长,学生太穷,交不起学费,还收吗?”

“收!”因为学生的经济条件,朱雅宜把缴纳学费也改成了“自愿制度”。

“能交就交,交不出学费就免费。”

“朱校长,有学生说吃不起饭,想退学。”

“带她吃饭去,伙食费我来出。”

因为来了许多贫民女子,朱雅宜相继开除优厚待遇: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在学费上是自愿原则,能交便交,交不出来就免费。

如果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朱雅宜不但一分不收还自费承担学生的伙食费。

以致于后来这一所小学里的女学生越来越多,除了适龄的小孩,还有一些实在是家庭贫困的大龄女青年,只要想读书,朱雅宜来者不拒。

朱雅宜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班,由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教授国语、算术、常识、书画、体育、音乐,此外还有兴趣小组,教授写作、阅读、手工纺织,还有一本适应新时代不同场景的书信礼仪的“女子新尺度”。

除此之外,朱雅宜最重视的是时事教育与爱国教育。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军!”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耻不断,日本侵略惨案让每个国人对之恨之入骨,朱雅宜经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事实为题材,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为了鼓励女子英勇不畏站,朱雅宜还会主持女学生们编木兰从军歌舞剧,参加社会活动,宣传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到可惜的是,到1944年,朱雅宜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只能将一手创办的四德小学停办。

这所学校虽然短暂,成功的模式为整个广东女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世许多女子有了新的目标。

而对古代女子而言,同样是有了新目标。

——“原来女子不仅可以进学校学习,还可以自己办学校!”!

第45章 第 45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1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女子地位是怎样被打压、然后弹性回升、再次被打压,再次回升的过程。】

这一期的视频直播已经接近尾声,荆咕开始总结和收尾。

天幕下的众人加快速度,把最后的总结一起写下来。

在大秦,一群新招聘进来的女医官、女笔吏、女弟子,齐刷刷埋着头,只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黑色脑袋,听得到笔在丝帛上书写的声音;

偶尔有人写错了,心疼喊一声“哎呀丝帛浪费了”,立刻就有旁边的女孩递过身边新的丝帛。

在西汉,吕雉没去管史官如何写,她亲自动笔,还让自己的女儿也写。

当笔杆子掌握在男人手中,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在东汉,班昭撕碎了所有的《女诫》草稿,铺开新的纸张,为新书奋笔疾书;

班固还在一旁说什么“天幕不过一寻常女子,也不是史官说得也不一定对”,班昭淡淡道:“难道我们就是什么史官世家吗?”

班固哑口不言了。

别说世家,他家写史还不到三代,连有史书也仅仅是从父亲开始有。

在大唐,得到许可的长孙皇后亲自动笔,作为自己写女史书的灵感;

宫中的公主们一边写,一边私底下交谈着,她们被天幕启发着,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在宋朝,刘娥光明正大穿上了她私藏了许久的龙袍,欣赏着年轻女史记下天幕的文字内容,顺便欣赏着官员气得怒发冲冠的表情。

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瞧瞧文官,再生气也只能口头上谏,她不痛不痒,能有什么损失,以前真是没想开啊。

在明朝,徐皇后悠闲地一边写书,一边时不时欣赏一下被清朝众多才女刺激到的朱棣的表情,还火上浇油调侃:

“宋朝时期虽然造纸术印刷术发达,但是咱大明朝更发达。大明不但有了更白更好的竹纸,更好用的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还有了套色印刷。有‘朱墨本'‘双印本’,还有‘四色本’‘五色本’。大清时期大家族和民间都涌现了不少才女,还得感谢我大明呢。”

朱棣的表情更臭了。

大明有这么多技术,自己没多少才女,全贡献给后世,还是一个夺走他大明朱家政权的草原政权,真是好气!

在清朝,孝庄太皇太后心情舒畅,连病了许久的脸色都看起来好了许多。

她拍拍玄烨的手强调:“咱大清切不可学大明,挑选妻子要重才华重教育,断不可出现什么木匠皇帝道士皇帝。”

玄烨恭敬而崇拜地看着祖母:“孙儿知道,孙儿一向以祖母为榜样。”

【在夏商时期,因为还存在母系氏族残留,女子的地位在奴隶主阶层还能基本平等】

【从周朝开始,女子地位一路往下走。在贵族阶层,王后公主的权力也被约束,能见朝臣但是再也没有了军权,再也没有出现过女将军女祭司之类的实权女性。】

【春秋战国的战乱时期,人命如草芥,女性地位再一步降低。】

【当时还有祈雨的巫女,但是从曾经的尊重到直接杀巫女求雨,巫女从掌握神权的祭司变成了牺牲品,贵族女性也好不到哪里去,生死婚姻不由自己做主。】

在夏商时期,当天下大旱,巫女打扮华丽,头上扎着五彩的羽毛,在准备好的祭坛上载歌载舞,以祈求神明降雨。

当时的人们认为,雨水属阴,女子也属阴,巫女就是神明的代言人,让巫女去祈雨,更能打动神明。

巫女站在高高的祭坛上,舞蹈祭祀祈雨;

在祭坛下,巫女焚烧龟壳祷告占卜,向君王传达神明的旨意。

走在人群中,巫女也是高高抬起头,庶民和奴隶都需要行礼让路。

到了周朝,国家设有专司祈雨的巫师,但是祈雨的权力转移到了周天子的手上,每年由周天子来祭天,祭祀时由众巫女组成舞蹈队,一边跳舞一边呼号,同时献上牺牲玉帛等贡品。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